重整京津冀

2014年05月17日 01:57  中国经营报 微博 收藏本文     

  李正豪

  编者按/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自此之后,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重要国家战略,成为我国的“头号工程”,京津冀一体化也因此在今年上半年得以加速推进。然而,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必须对京津冀目前的空间布局、产业格局等涉及三地核心利益的布局进行重新调整。重整京津冀,因涉及到各自核心利益,因此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三地如何博弈,产业如何转移,顶层如何设计,是当前关注的焦点。此外,与京津冀咫尺之遥的内蒙古、山西等地区如何融入京津冀也是关注的热点。为此,本报策划本专题,希望为正在进行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镜鉴。

  空间布局雏形已现,顶层设计难在利益博弈

  暗战京津冀:河北渴盼高端产业 北京不放弃

  京津冀一体化正在先易后难地推进。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京津冀海关区域一体化改革方案》将从7月1日起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实施,10月前后扩大至石家庄海关,此举将大大简化三地通关流程。这是京津冀一体化达成的第一个单项改革方案。

  交通运输部5月13日召开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交通一体化专题会议”也确定了三地交通将“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河北省交通厅提出“2020年京津冀所有通道将全部连通”的目标。

  此前形成的《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第一次座谈会纪要》明确了三地将在旅游方面开展10项工作,并提出尽快建立、健全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

  然而,涉及到空间布局、产业布局等核心利益的顶层设计还是最难的部分,也是三方博弈的焦点。比如,河北也并不希望北京的一些重化工业转移过去,“既不能带来多少税收,也解决不了多少就业”。河北也非常希望北京的高端产业如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到河北来,“但北京并不愿放弃。”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曾对外表示,6月有望出台京津冀一体化规划。但是媒体近日的报道称,“京津冀大规划受干扰延迟出台”。对此,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回应记者求证时表示,京津冀一体化相关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

  单项规划取得突破

  今后,京津冀地区将被视为一个海关区域,企业在三地口岸适用一体化通关模式。

  “一批货物在首都国际机场申报进口,可以在天津完成放行。”海关总署估算,一体化通关模式下,企业通关所需时间可以节省8个小时,途中运费也可以降低30%。

   据记者了解,京津冀三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选择申报海关,除了需要查验的货物必须在实际进出境所在地海关办理验收手续之外,可实现跨关区的放行。

   5月13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市长王安顺与海关总署署长于广州就京津冀一体化改革进行座谈,会后公布了《京津冀地区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这成为迄今为止京津冀一体化达成的第一份单项改革方案。

  同日,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交通一体化专题会议”,会议确定了三地交通“规划同图、建设同步、运输一体、管理协同”的原则。

  记者获悉,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河北省交通厅率先抛出自身诉求,公布了河北省制定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实现京津冀所有通道全面连通”,并且向交通运输部提出了打造京津冀区域大环线的构想,这些“区域大环线”包括4条纵向、4条横向、4条综合的交通运输通道。交通运输部的专题会议是对河北构想的回应。

  此前的4月29日,京津冀召开了交通一体化联席会议,三地一直同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联席办公室,每半年开一次会,同时加快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编制。

  但三地都认可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正式成文还有待来日。一直以来,京津冀交界地带的“断头路”是三地难以协同发展的明证,交通运输部确定的“规划同图、建设同步”等原则有助于解决交通一体化难题。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最先行动起来的是旅游部门。早在4月2日,三地旅游部门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次座谈会,达成了10项合作共识,其中包括三地旅游业“一张图、一张卡、一张网”等合作项目。

  近日,《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第一次座谈会纪要》经过三地旅游部门会签,已成为正式文件,下一步将由北京市旅游委牵头,与天津市旅游局、河北省旅游局全面对接,推进三地旅游业协同发展。

  据记者了解,京津冀一体化单项对接方案将多达十项,其中包括交通、文化旅游、港口物流、金融、科教、环境保护等。

  顶层设计之难

  在单项对接方案之上,则是举国关注的顶层设计,但形成一个京津冀三地都满意的方案并不容易。

   根据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消息,这一顶层设计的名称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实际上,这一规划已经三易其名。在“十一五”期间,该规划名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到了“十二五”期间,则变为“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2014年4月9日,国家发改委根据京津冀区域规划的最新动态和要求,将其名称表述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相关规划”。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介绍,京津冀一体化之说最早出现于1982年,2004年被提到国家层面;当年4月,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在河北廊坊召开京津冀区域合作会议,会后发表《廊坊共识》,拉开京津冀一体化的序幕。

  到2006年,我国提出在“十一五”期间推动区域规划编制,选了四个试点,分别是京津冀都市圈规划、长三角城市圈规划、成渝经济区规划、东北地区规划,其他三个规划陆续于2010年之前获批,京津冀都市圈规划当时提出“在一年内完成规划编制”,但直到“十一五”期末也没有形成。

  到2011年3月,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至此,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取代了京津冀都市圈。2011年至今的3年时间,首都经济圈规划曾经流传过“2+5、2+7、2+11、1+6+3”等多种版本,但规划范围始终难以确定,因此被称为“最难编制的规划”。

  “北京的辐射半径最多200公里,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不是首都经济圈了,就是京津冀了。”肖金成认为,这就是业界对首都经济圈范围的争议所在。

  自从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观念以来,京津冀一体化重新被定义为我国的“一号工程”。

  至于规划名称,肖金成表示,“不管叫什么,关键是把规划编制好,切实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此前曾经表态,“京津冀一体化规划”6月有望出台。但相关媒体近日的报道称,“京津冀大规划受干扰延迟出台”。5月14日,记者致电国家发改委地区司相关人士,得到的回复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制”。

  公众最关心的是京津冀的空间布局。此前,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首都经济圈空间结构总体思路研讨会上,他提出京津冀的空间结构首先应该是“双核”(即北京和天津),其次是“四条轴线”,分别是北京-天津、北京-石家庄-邯郸、北京-唐山-秦皇岛、秦皇岛-曹妃甸-滨海新区,同时要在“双核”之下设置“四个副中心”,分别是唐山、石家庄、保定、廊坊。

  根据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的最新报道,这一建议已被发展成为“两核三轴一带三重点”,其中“两核”是指北京和天津,“三轴”是指京津唐主轴、京-保-石拓展轴、京-唐-秦拓展轴,“一带”是指沿海经济带,“三重点”是指中关村、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

  难在利益博弈

  京津冀协同之难首先表现在三地的心态上,一位区域经济专家总结,北京只是需要河北提供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天津一心一意只想向东发展滨海新区;只有河北省最热心,希望得到京津的资金、项目和人才,但始终是一厢情愿。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认为,京津冀三地发展不协调主要是体现在产业结构的高度重叠上,原来北京也是一个工业城市,北京有化工,天津也有,北京有钢铁,天津也有,北京有机械和石油,天津也有,两地针锋相对。

   据孙久文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搞过“横向经济联合”,京津冀三地提出汽车制造业联合发展,但汽车生产包括整车和配建两大块,“河北认为北京和天津哪家负责生产都行,率先妥协生产配件,但京津互不相让,最后形成京津独自发展汽车工业的局面”。

  “京津一谈合作,马上就有竞争,因为都是直辖市,北京是首都,天津是北方的工业中心,互不妥协。”孙久文透露,京津矛盾还集中体现在2000年前后出现的港口问题上,当时全国港口运力普遍紧张,北京的货物走天津港经常被压港,导致损失很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就和唐山合作建了一个京唐港,现在来看京唐港的布局肯定是不合理的。”

  孙久文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因为经过多年发展,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北京第二产业比重不到20%,第三产业占到78.5%,其中又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天津则是朝着制造业的方向发展,京津的产业结构重叠的问题已经不再存在,不再存在产业结构上的矛盾。

  但这并不等于没了利益博弈。河北省委政策研究室首席研究员马建章就表示,现在许多央企想到河北沿海发展,但“央企是在总部纳税,你给了它地,且很多都是无偿的,但它充其量就是拉动就业。并且央企过来的基本上是重化工企业,就业效应也并不明显”。

  “比如首钢在北京不行了,整个拿到河北来,但到了河北仍然是个中低端、中技术的产业。北京要是有些高端的电子信息产业转到河北来,就不一样。”马建章希望通过这种办法推动河北的产业转型,但北京并不愿放弃“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

   河北省工业与信息化厅厅长王昌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我们一直在探讨,北汽集团搬到了沧州,下一步北京汽车工业转移的话,从集聚效应来说,都转到沧州比较合适,这是合理的;要是燕山石化搬迁,是不是能搬到曹妃甸去?”但河北的这些愿望并不一定都能实现。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两部委:9月起试行私家车6年内免检
  • 体育NBA-雷霆进西决 步行者进东决将战热火
  • 娱乐黄海波嫖娼被拘 移送拘留所供认不讳
  • 财经益海嘉里详解地沟油事件:记者暗访摸错门
  • 科技发烧Ke:纵享音乐之“烧”耳机指南
  • 博客获释渔民还原被菲律宾抓扣经历(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少年成绩倒数像弱智 智商135分接近天才
  • 谢百三:挣大钱的都是做长线的
  • 慕容:独董离职便能切断余热开采链?
  • 易宪容:中国不会出现美式断供潮
  • 叶檀:央行选择“做恶人”
  • 徐斌:大领导不会让楼市今年崩盘
  • 谢作诗:央行告诉我们现在不能买房
  • 易宪容:楼市泡沫摧毁了中国经济活力
  • 杨剑波:证监会推高国家主权风险
  • 余根钱:化解房地产泡沫的路径比较
  • 刘杉:央行打麻将 救市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