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文龙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考虑了去年涨价翘尾影响和今年新涨价因素。业界人士分析,这一目标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从社会需求、工农业生产以及货币等因素看,我国完全有能力把物价涨幅控制在合理区间。
抑制通胀是保障民生的基本举措之一。经济平稳增长要保持一定合理的通胀水平,在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引擎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表现之一就是需求的活跃以及物价的温和上涨,但物价又不能上涨过快,否则会给低收入群体造成生活困难。因此,必须把防通胀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
去年我国多措并举,把全年CPI涨幅控制在2.6%,物价基本保持了稳定,为经济宏观调控创造了空间。去年上半年经济持续下行,而且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突出,比如钢铁、水泥、电解铝等,工业品总体上供大于求,因此去年物价涨幅较低,这与社会总需求的一度下滑不无关系。但许多人士预计,今年物价上涨压力总体要高于去年,长期涨价因素与短期因素交织,既有成本推动型的压力,又受需求拉动的影响。
防通胀与保障民生息息相关。虽然今年我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很多有利条件,但对物价调控绝不能掉以轻心。从有利因素看,作为百价之基的粮食价格始终保持稳定,夏秋粮连年丰产,储备也很充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虽然近些年国际粮价的波动以及自然灾害给国内粮价带来了不利影响,但粮价并不具备长期大幅上涨的基础。从工业品看,部分产业仍存在着产能过剩,有专家预计工业品价格仍不可能会出现大的涨幅。另外,近些年物流体系的建设使得物流成本开始降低,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现象大为缓解。今年我国将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属于多年以来的正常合理区间,物价大幅上涨的货币因素也不存在。
但是应当看到,在物价上涨中,食品价格始终是领头羊。近些年食品价格的结构性波动、此消彼长现象明显。而且从长远来看,资源、劳动力等基本生产要素价格还有上涨趋势,近些年我国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多发、频发,如果出现较大自然灾害,不排除有局部地区的农产品价格会出现大幅波动。
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的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提高后,我国对短期食品价格波动的调控能力就会增强。即使个别食品品种价格出现短期大幅起落,也能通过区域间的供给调配以及价格披露得以熨平。
同时,我国对石油等资源的进口依赖度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与国内的联动正在加强。不仅如此,有专家表示,今年应当特别关注需求上升对物价的影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我国需求结构将更为合理,潜在需求释放后会首先在价格上进行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