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医疗CEO张海鹏:我们有七大收益方式

2014年02月14日 03:05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涌

   “我想,为了‘让医神阿波罗、埃斯克雷彼斯及天地诸神赐给我生命与医术上的无上光荣’,医生还要有足够的收入。……我坚信,在这个每年为LV贡献25%销售额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国度,有足够的人愿意为自己的医疗付出合理的价钱。”

   协和毕业后的十多年里,张海鹏作为“知名作家”的时候,很少在自己的作品里谈医疗行业。这篇2011年11月发表的《大医》里,他破例了。张海鹏求教于2400年前希波克拉底的古老智慧,却不经意表露了自己的心迹:改变这个国度的医疗现状。

   就在这一年,“不惑”的张海鹏出任10月份刚刚成立的华润医疗CEO。

   成立之初的华润医疗沉默低调,埋首于云南昆明市儿童医院的改制并购。这是华润医疗的第一单“生意”,也是国内罕见的公立三甲医院改制。犹疑从一开始就存在,“迷茫”、“覆辙”这类词语纠缠着华润医疗,甚至整个昆明市公立医院的改制。

   对于这个比华润医疗诞生还早的并购项目,张海鹏深知“输不得、不能输”。在担任华润医疗CEO的第一年里,张海鹏将一半的精力都在履行另一个职务上:昆明市儿童医院总经理。从医院的院长任命到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张海鹏都直接参与其中。

   并购后新政实施的第一年里,昆明市儿童医院的业务量、营业收入都增加了40%以上。各地开始将这里作为示范案例纷纷前来观摩。也在此时,2013年2月,华润医疗又与武钢集团签署协议,控股武钢总医院和武钢第二医院。

   加上其它先后整合的徐州矿山医院、广州三九脑科医院等,华润医疗旗下的医院已达到五家。考虑到华润医疗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地的五个在建项目。成立近两年,华润医疗的投资规模已经达到100亿,在医疗投资领域首屈一指。

   即便如此,华润医疗仍没有取得彻底的信服。昆明市儿童医院医务人员仍有担忧未来编制待遇的声音,武钢总医院则仍被业内人士担忧华润经验水土不服。尽管新医改已实施5年,但各方对真改革却多是畏葸不前。

   这不难理解。在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中,既得利益者势力庞大,资本并购医院的成功案例至今寥寥无几。没有人能够确认,华润医疗究竟会是一个成功者,还是又一个失败者。2013年上半年,华润医疗兵败高州,进一步助长了舆论的忧虑。

   表面看来,击败华润的是一起“黑天鹅事件”。但仔细分析,阻力仍旧来自制约公立医院改革的三股力量:相关政府部门、院长和医生。

   不过,像之前经历的很多挫折一样,这次意外的失利并没有阻挡华润医疗前进的步伐。而且两年先发实践优势,让张海鹏在此时则更显得雄心勃勃:到2016年,华润医疗的目标是建成拥有30家医院、2万张床位的医疗行业“正规军”。

   但在公立医院改制尚且阻力重重的今天,这个目标看上去似乎有些“好高骛远”。并购、自建,华润医疗的种种举动是提前布局?还是“跑马圈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将这样的担忧和疑问直接抛给张海鹏。此前两年都在媒体面前沉默的张海鹏竟和盘托出,有些还出人意料。

   试水项目的核心

   票数上华润医疗掌握董事会的话语权。

   “我其实并没有见过仇和。”张海鹏“交代”的这个事实多少有些让人意外。

   昆明市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选择公立医院改制的道路与仇和本人有着密切关系。在宿迁任职近十年的仇和,是当时的明星官员。而力推宿迁公立医疗机构股份制改造,则是仇和的成名作之一。

   昆明市儿童医院是云南省最大的儿童医院,仇和任期内确定为改制试点。但改制实施初期进展缓慢。按照昆明市的计划,2010年内要完成医院的改制工作。但直到2012年4月份,昆明市卫生局才与华润医疗就儿童医院的股份制合作签约。

   根据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100%控股华润昆明市儿童医院,华润医疗与昆明市卫生局则分别持有这家合资公司66%和34%的股份。

   “现在就不只是卫生局设立医院了,而是华润和卫生局一起设立医院。”张海鹏又特意补充了一句,“而且华润还搁在前面。”理论上讲,“搁在前面”是大股东才能享受的待遇。

   并购后治理机制则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总经理类似于CEO,统筹医院管理,尤其是医疗事务之外的人事、后勤、IT、宣传、财务等偏公司性质的内容;院长则更像一个medical director,专注于医疗事务的管理,比如医院服务的质量、水平,专科的设置、发展等。”张海鹏说,这借鉴了美国的医院管理经验。

   不过随着国内医改实践增多,形式像或不像已不是重点,改革领域形似而实不至的事儿屡见不鲜。中欧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指出,检验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院长的任命权。

   直接操盘并购项目、深入一线实践的张海鹏更加懂得,谁来任命院长是关系到谁在医院管理中掌握话语权的问题。

   “上一任院长是卫生局任命的,这一任是合资公司任命的。董事会批准,公司发文,然后抄报卫生局。”张海鹏目前担任董事会的董事长,华润医疗总共占据三席,另外两席则是医院院长和卫生局副局长(副董事长)。

   目前架构看,票数上华润医疗掌握董事会的话语权,但最终的决定仍然大多基于双方(即华润医疗与地方卫生局)的协商。张海鹏说,华润和昆明双方还没有出现过严重的分歧。

   但万一分歧出现了呢?张海鹏很坦然,要么双方妥协,要么一人一票。“但我相信只要议事充分,在把医院做好的前提下,大家没有利益冲突。”

   医院并不特殊

   事业和利益是张海鹏“攻心”的两大利器。

   看上去实力雄厚、家大业大的华润医疗,在医疗领域只能算是个“新手”,当初接手昆明市儿童医院时,还没有任何公立医院的管理经历。

   “这是个核心理念的问题。”想必张海鹏曾不止一次回应这样的疑问,“坦率地说,我不认为医院有那么特殊,从管理学的角度,它跟核电站、机场这些需要多流程、精细化、低风险的大型组织有很多相近之处。”

   在昆明市儿童医院,华润派出的团队负责财务、人事、市场、IT等非医疗部分的管理。“不能低估企业管理技术在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在强调共性之后,张海鹏紧接着谈到个性,强调尊重行业特点。至于如何“尊重”,华润医疗则有自己的方式。

   如在双方签订协议后,华润没有简单地给医生涨工资、给医院买设备还贷款,而是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在访谈了医院一千名职工中的六百人之后,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绩效考核系统。这套考核系统所服务的公司总体战略目标,是用5-10年的时间成为全国儿科前三强。

   新考核机制给一直按事业单位运行的昆明儿童医院迅速带来了改变:有些科室的医生在新的考核机制下,月收入竟然翻了一倍。但这让思想还未完全转变的医院领导有些难以接受,认为这是新的考核机制出了问题,制度要改而且钱不能发。

   “我就说这钱必须发。第一,钱不发,制度就再没有任何信用了;第二,不要因为有人拿得多就认为制度有问题,要看制度是不是真的出了问题;第三,即使真的有问题也不要急着改,先试行三个月,再看是不是有很严重的问题。”一个论点、三个论据,这是张海鹏制定战略规划时惯用的“金字塔”原则。

   这样的“思想工作”是张海鹏任昆明儿童医院总经理时的工作内容。他甚至为此而庆幸自己多年来的写作经历,更敏锐地洞察人心——能攻心则反侧自消。

   总结经验,在所有的思想工作对象中,院长是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环。因为改制不仅打破了院长对医院近乎绝对的控制权,而且也让原来体制内的一些管理模式难以为继。

   事业和利益则是张海鹏“攻心”的两大利器。“大家一块儿把事业做大,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把阳光收入大幅增加。这些对于愿意变革的院长是有吸引力的。”张海鹏说,“我想,人跟事业没仇,人跟钱也没仇。”

   当然,任何措施都无法奏效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先换思想后换人,不换思想必换人。”这是华润医疗的底线。这也是华润医疗坚持绝对控股并购医院的优势所在:手握人事权。

   绝对控股是并购医院的原则

   增大了寻求合作伙伴的难度。

   在华润医疗的大盘子里,目前并购医院和自建医院各占半壁江山。

   “自建投入大、周期长,医疗人才、医疗证照这些资源很难获得;而并购除了运营好的公立医院难以获得外,即便是核心城市的知名医院,流程管理上也会存在硬伤。所以,我们选择两条腿走路。”张海鹏说,华润并购医院的一大特点就是绝对控股。

   绝对控股的最大优势在于掌握话语权,用人权、财务权、资产处置权等统统收入囊中。正如在院长选拔权一样,华润寄望于运用这样的话语权从根本上改造公立医院。但问题在于,绝对控股增大了华润医疗寻求合作伙伴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其成本压力。

   在两年谈了近40个项目后,华润旗下仅有5家医院。但张海鹏仍旧坚持,控股是原则,不会以托管的业务形式为主。

   “托管不仅是没有话语权的问题,包括医院资产归属、持续投资都存在问题,而且托管基本拿不到好的医院。”张海鹏说。

   虽然难度大,但华润医疗通过并购和自建的方式已成功进入了十个城市。除北京、天津这样的直辖市外,还有广州、昆明、武汉等五个省会城市,深圳、厦门等两个计划单列市。

   “我们的设想是城市辐射农村。”张海鹏解释“城市战略”的考虑,“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地域上倾向于北上广深,至少是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当现存条件更好的时候,也存在突破这个地域范围的可能。”

   高州医院并购正是地域突破的案例。当时,高州医院是全国的医改明星,华润在高州也有水泥、燃气等方面的投资,与地方政府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实际上,华润集团遍布全国各地的投资以及广泛的政府关系,为进军医疗领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在这十个城市中,华润医疗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儿科、脑科等专科领域。像绝大多数社会资本办医一样,华润所采取的策略也是“大专科、小综合”,而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肿瘤、脑科和妇儿。

   “肿瘤和妇儿都有很硬的市场需求。脑科虽然是门槛极高的专科,但一方面我们有广州三九脑科医院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合作,华润的脑科有机会迅速进入全国前列。这不是天方夜谭。”说到这儿,张海鹏颇有些兴奋。“我们还希望突出几个专科之后,能够择机、择时、择地建立起综合型旗舰医院。”

   “坦率地说,自建医院会以营利性为主。我们想试试,在中国有没有可能建成欧美水平的私立医院。即使收费贵一点,但真正做到以患者利益为中心。我们坚信这是可能的。”像两年多以前华润医疗初创时一样,张海鹏坚守着“初心”。

   7大收益方式

   挣钱和什么时候开始挣钱,是不同问题。

   张海鹏的自信并非空中楼阁。关于外界最为质疑的地方,即未来这些并购的公立医院如何营利,他已成竹在胸。

   “有两个极端观点都是错误的:医院应该百分之百是公益的,和医院一定是挣黑钱的。像美国的梅奥、台湾的长庚、香港的养和,都是挣钱的医院。”张海鹏细数了这些“站着”把钱挣了的国际知名医疗机构。

   说到这儿,采访似乎一下子进入了“张海鹏时间”,他开始滔滔不绝,一口气历数了其中收益方式。

   “以药品采购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实行集中采购、二次议价、多次议价。企业能够更低成本、更高效率。”

   这是时下流行的思路。但医改中招标采购改革、支付方式改革等都在试图压缩药价水分的空间,这让供应链管理的利润前景变得不稳定。不过张海鹏认为,只要公立医院整体机制不改变,这些举措短期内都难以奏效。

   “接着往下就是IT服务,我们自己的IT团队。当然,可以在市场上进行招标,但在市场同等的条件下,内部优先。

   “第三华润医疗融资租赁的金融服务,在医院发展过程中,提供新的设备融资、建设融资,在这方面获取金融收益。

   “还有我们花大力气打造的设计建设能力。现在中国的Medical planning几乎是个空白,我们现在有二十几个人的团队,如果需要分分钟可以形成医疗建筑设计公司。

   “还有一些类似的领域,像战略、财务、人事这些咨询团队,都可以为医院提供的管理咨询、企业化运作、流程再造。

   “马上要启动的还有医疗的教育培训,包括医院质量、院内感染控制等跟医院运营管理相关的内容。好的医院,特别是医院运营集团,很大程度上要仰仗这个方面。

   “第七个就是医院托管。”张海鹏尽管之前强调控股,但并没有排除这种在国内已有不少成功案例的形式。“这七种方式都是针对非营利医院,营利的就比较简单、清晰了。”

   不过,挣钱和什么时候开始挣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尽管华润旗下已经有5家医院,并且昆明儿童医院项目渐入佳境让华润逐步站稳脚跟,但在张海鹏看来,还远没有到开始挣钱的时候。他甚至将新建医院开始营利的时间点定在了十年以后。“包括营利、非营利的医院,都应该先达到一个健康的运营状态,再让它盈利。”

   十年时间不短。过去十年,不少企业、机构就像今天很多人一样雄心勃勃地投入医疗行业,它们甚至至今仍时时被用来与当下的诸多医疗企业做对比,但最终却是烟消云散。而未来又如何不同?

   “大环境变了。”2010年华润集团在做“十二五”规划时,张海鹏就已经做出判断,并最终说服华润进入医疗行业。医疗市场的供需矛盾、华润资深的优势条件都是张海鹏的理由,而更重要的是,2010年底国务院58号文的出台。

   “等从上到下都安排好了再进入,那不可能、不现实,同时也必须有那么一两点的突破,这个口子才能撕开。”张海鹏甚至认为应该有更多的企业投入这个领域,形成一种主流的力量、声音,共同开创新的局面。

   就在思考下一步的时候,张海鹏提到在考虑华润医疗上市融资的问题。

   “我想看看市场目前对我们的认可程度如何,如果可能,再借助外部的资源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就是,借上市融资解决团队中长期激励机制的问题。”

   说到此,张海鹏微微叹了口气,“我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团队因为相对低薪酬造成的不稳定。如果解决了中长期激励机制,这个团队能够做出更大的事情。”

   (本报记者 王世玲亦有贡献)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玉兔号月球车全面苏醒 机构故障仍在排查
  • 体育冬奥短道500米对手全摔李坚柔戏剧夺首金
  • 娱乐古巨基将娶女助手 20年爱情长跑终结果
  • 财经金融部门已在对房价可能下跌做准备
  • 科技国产操作系统厂商中科红旗解散清算内幕
  • 博客美军司令称“不介入中日之战”始末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调查称超六成大学生逃离北上广
  • 高善文:经济增长将继续下滑
  • 徐斌:中国决策层现在颇为纠结
  • 连平:1月外贸开局好于预期
  • 林采宜:上海自贸区能走多远?
  • 郎咸平:中国城镇化已经接近尾声
  • 罗慰年:移民围城效应
  • 叶檀:遗产税终会转嫁给中产阶层
  • 石麒麟:巴菲特神密投资公式找到了吗
  • 向小田:回乡见闻系列总结
  • 朱大鸣:地价暴涨会不会刺激房价奔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