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昌,生于1950年代
高级工程师,现任棕榈园林董事长,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山市第十届政协常委,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南方棕榈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风景园林协会副会长,广东园林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市总商会常务委员。
口述:吴桂昌/整理:理财周报记者骆轶琪
关于童年
把屋顶从茅草变成砖屋,是我们对住所的最大期盼,也是农村在70年代的终极梦想
我年轻的时候,当时全国人都在吃苦。那个时候毛主席号召我们“抓革命促生产”,然后慢慢的就不“以粮为纲”了。在70年代后期就是农村改革,我们农村有很多茅草房,当时,把屋顶从茅草变成砖屋,是我们对住所的最大期盼,那个也就成为了农村在70年代的终极梦想。
后来“四人帮”倒台了,在80年代时候,农村房屋的砖屋化也慢慢基本实现了。下一步就是考虑城市化怎么走的问题,首先面对的就是园林绿化。
那个时候找苗是很困难的事情。就只有到林场,或者去林业苗圃,甚至去村头地角里面找一点可以绿化的苗。
其实在当时,对于园林这个行业将来会怎么发展,我还是有一些梦想和期待的。这一点我在我的一篇作文里面提到过。
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我的理想》。在几年之后的聚会上,我们老师还把我这篇作文拿出来朗读。虽然我的专业学的比较杂,农业林业都有涉及到,但是在那篇文章里,我主要是描绘了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园林行业。
后来我也在慢慢加深与园林行业接触。1982年的我还在读书。当时有机会得到我们当地领导的一些认可,然后就去了霍英东投资的三乡温泉学习。包括在毕业后我去的中山市长江乐园,这些都是我国比较早期的一些现代园林了。
那段时间其实在全国范围内都还没有专业的施工公司和设计院,但是我们的广州市市政府、市委都很大力的支持我们,召集了广州一些主要的园林设计师们,还有一些为数不多的退休的老工程师们聚集中山。
我比较幸运,在那个时候可以跟着老一辈的园林师们,参与设计、施工的整个过程,可以算是一个很大的聚会了。
关于创业
回想起来,正是昆明世博会的示范效应,让我们刚好抓住了机会
其实我是很舍不得离开长江乐园的。1982年毕业之后,我就一直在长江乐园工作,干了两年半。直到1984年,我忍痛割爱,选择辞职创业。
选择创业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人居所迫。那时候完全没有商品房的概念,单位没房子可住,也不能自己盖,又很难租得到。有一次我问一个跟我关系比较好的领导,按照现在的情况排队,多久能排到房子,领导回答我,“最快要20年”。
当时也确实是有一些比较现实的想法存在,然后我就跟几个人一起下了海。
其实在最早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能注册一个公司的,更加没法注册一个工程公司。所以我们就兼营绿化工程。在成立公司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设计服务还是免费的,就是只有施工收费。
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在于我们在昆明的一个粤晖园项目。
做完那个项目之后,我们在当时的昆明世博会上拿到了一个大金奖。当时作为绿化工程的一个施工单位,我们拿到了参与评选的最高分。这个项目一开张就引起了轰动,很多媒体开始不断的报道,特别大家对粤晖园的评价都很高。从那以后,回来找我们设计的人就很多了。
直到1999年之前,我们所有的设计都还是免费的。
关键在于,那个时候的设计市场还没有培养起来,即使是很高水平的设计也还是很难获得相应比较高的收入。但是我们也很清醒地知道,施工收费,但是设计免费,是没法提高自身水平的。
在1999年5月份的时候,我们想到,是时候提出设计收费的理念了。
那时我们还是全国第一家民营的施工类企业。有几次我们跟一些其他的国企施工单位聚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提醒他们,是时候对设计进行收费了。结果他们一致响应。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我们是第一批做施工的园林企业。也就是在1999年到2000年这个期间,慢慢开始有合同、有收费,我们的园林设计真正变成了一个规范性的行业。
其实在那之前政府的施工队里面也是有绿化工程队的,作为事业单位,他们并没有做到向全社会提供绿化服务,而是主要为政府项目提供绿化设计。也因此,我们定义的园林企业,是真正面向市场的园林企业,而我们也就是第一批做到这样的园林企业。
在整个的80、90年代,中山政府大楼的绿化基本上都是我们去做的,那会儿也还没有招投标的方式。
在提供设计服务要收费之后,我们公司的头两个设计项目都是我去谈。我记得第一个项目是跟现在的富力地产合作,第二个项目是跟宁波的一个1.5万平方米的绿地做设计,这个项目的设计费是100万。
回想起来,正是昆明世博会的示范效应,让我们刚好抓住了机会。现在我们的设计队伍有600多号人,一年签这些合同都有几个亿。
关于困难
用前进的步伐、发展的眼光来处理、新的业绩来掩盖过去的不足
我们这个园林行业,发展当中碰到一些困难是肯定有的。主要以积极的心态,用前进的步伐,用发展的眼光来处理,用新的业绩来掩盖过去的不足。
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不要一个劲停留在“困难很多”的狭隘空间里。就是一个目标:怎么去干好这个工作。即使有看不惯的东西也少一点去看他,当做看不清楚。看得清楚的就是,我应该怎么去解决它——培养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
我们那个时候,大的困难都放在心底,慢慢解决。小的困难,不理他,理也没用。有些事情不要放到现在,放到以后。比如说买房,难度很高,就放远。我们真正实现买房,工龄至少经历了二十年。
过去的就是一个慢慢的积累。就跟我们说吃馒头一样。老和尚跟小和尚说,“你要吃七个馒头才饱,你光吃第七个馒头是不行的,前六个你也要都吃。你不吃到第七个,你就没有饱的感觉。”
所以前期的所有都是积累,不管是好的、不够好的、困难的、积极的等等,都是你的积累。
你要发展,发展以后,所有过去的都过去了。用“攻”的办法,否定自己,不断的否定自己。跳出来,对过去的进步,过去几年的一个台阶,重新认识。
这个世界没得“守”,企业要发展,靠“守”是守不住的,慢走的都是在退步,你只能去发展,人也是这样。
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听过谁“守”能“守”得很好的,一个社会非常稳定之后可以守,但是现在:发展过程中,你只能够前进。
正如我们那个时候,机会不是很多。只有四个字:把握机遇。就是所有给你的条件,你都用好,有什么条件,你就在那个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去发挥。空想太多还是做不成的,还是要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产业规划,还有一些脚踏实地的精神才可以的。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新浪微博@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