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登华:抢抓机遇 中国将是全球发展最快机器人市场

2014年01月29日 10:23  中国经济网 微博

  近日,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德国库卡举行了在华制造的首台机器人下线仪式。另据报道,巨轮股份慈星股份等多家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都发布了工业机器人计划;上海、江苏和重庆等多个省市也将机器人产业作为2014年的重点突破领域。工业机器人能否成为一个新的掘金产业,并为我国传统制造业升级带来新的红利,这些新的产业动向值得关注。

  从战略上讲,各方纷纷抢滩工业机器人市场并不意外。国际机构预测,中国将是全球发展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信部日前也正式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100以上的目标,意味着未来国内对机器人的需求将有突飞猛进的增长,也为工业机器人开启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

  我国为什么会释放新的产业政策信号?其背后有两个事实不容忽视。一个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加速,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逐渐削减我国人口红利的背景下,机器人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为创新传统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带来新机遇。另一个是从国际经验看,以机械化、自动化及智能化设备的大规模普及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是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的显著变化。对于我国传统制造业来讲,抢抓“机器人红利”,以此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发展方向,对于重塑竞争力至关重要。

  工业机器人在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减少事故隐患等方面的精准给力显而易见。然而,“人口红利”丧失,并不意味着基本国情的改变。我国依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这与应用机器人替代传统劳动力,从表面看也会产生新的矛盾。对此,不能简单解读为“机器人抢饭碗”,而必须辩证地看。首先,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优势已经不再,“机器换人”将成为今后制造业创新的重要方向和大势所趋。其次,转方式、调结构本身要求人力资源开发顺应产业升级需要,而若缺少发展的眼光,一味固守过去我国劳动力人多价廉的旧思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因此,能否抓住“机器人红利”还取决于两方面的决心和行动:一是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二是适应转型升级,顺势而为加紧开发人力资源,推动劳动者向高端转移,让中国经济在创新驱动下迈上新台阶。

  还要看到,工业机器人产业既是一门“新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我们既不能举足不前、错失良机,也不能“一窝蜂”上马、盲目发展。我国目前拥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屈指可数,缺乏基础技术研发、关联产业配套和高端人才,都是制约瓶颈。未来实现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尚需大力培育一批勇于创新的骨干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高我国自主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占有率。如此,才能真正分享到行业高成长的“蛋糕”。(赵登华)

分享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外交官:中国几个免证国既不穷又不乱
  • 体育英超-范佩西破门马塔首秀助曼联2-0
  • 娱乐徐若瑄6月嫁小男友做继母 将定居新加坡
  • 财经人民日报:房产税试点三年难撼房价
  • 科技我国首个高铁动车WiFi将投入使用
  • 博客马未都:冯小刚导春晚难施展独门绝技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给中学女生的恋爱箴言:别让傻瓜吻你
  • 董登新:房地产大开发是反城镇化
  • 沈建光:信托警报解除是谁的胜利
  • 徐斌:2014不会是1998的重复
  • 宋建文:浅谈阿里余额宝与微信理财通
  • 钮文新:中国是否存在货币危机
  • 安邦:打破刚性兑付神话宜早不宜迟
  • 木子斫:2020年居民收入倍增能实现吗
  • 朱大鸣:房价坚挺因占地方创收80%
  • 李山泉:比特币应与黄金结盟
  • 叶檀:2014年中国无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