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 陈晓生:IPO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治理

2013年11月29日 03:14  每日经济新闻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IPO改革选取注册制方向,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在这一新形势下,“回归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将成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必然选择。

   注册制主要是指发行人申请发行股票时,必须依法将公开的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监管机构进行申报。证券监管机构的职责是对申报文件的全面性、准确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作形式审查,而不再对发行人的资质进行实质性审核和价值判断,这一环节的决定权将移交给市场。

   注册制的核心是:只要证券发行人提供的材料不存在虚假、误导或者遗漏,即使该证券没有任何投资价值,证券主管机关也无权干涉,因为“自愿上当”被认为是投资者不可剥夺的权利。股票发行施行注册制之后,上市公司数量将会明显增加,未来的股市也将更加市场化。对于上市公司好坏的专业判断变得异常重要,这必将加剧投资者机构化的趋势,也将改变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注册制的推行是真正的还权于市场,这意味着投资者将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将在资源配置中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具有更大的决定权。但投资者也将承担更大的风险。

   完善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是资本市场的基石。投资者若想有效保护自身利益,除了依靠“用手投票”乃至“用脚投票”逼迫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还应当依靠新闻媒体,并透过其褒奖优秀鞭笞后进的监督举措,促进上市公司不断完善其内部治理。

   《每日经济新闻》于2011年推出并持续至今的上市公司口碑榜正合时宜。口碑榜为了更为细致地反映上市公司在内部治理方面的成效,专门设立了“最佳内部治理”奖项,透过审视上市公司是否平等对待所有股东,是否保护股东合法权益;能否强化董事的诚信与勤勉义务;实际控制人是否长期大力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内部是否拥有健全的经营层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上市公司是否以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为最高宗旨等多个维度,考察评选出内部治理最佳的优秀上市公司加以褒奖,帮助它们在市场中树立口碑。好的口碑,可以有效帮助投资者甄选出更优质的上市公司,是一种为投资者谋利益的表现。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涉违纪违法被调查
  • 体育林书豪伤退火箭胜 热火8连胜 湖人胜篮网
  • 娱乐李云迪同天公布恋情 “叫板”王力宏
  • 财经财经副主编罗昌平离职 曾实名举报刘铁男
  • 科技运营商4G牌照并非免费 占用频率需交费
  • 博客赵普:《爸爸去哪儿》不是亲子教科书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两成大学生恋爱为满足生理 99万人国考
  • 梁建章:全面放开生育对中国的好处
  • 刘远举:该不该支持张艺谋超生
  • 王小广:中国商业地产总量仍不足
  • 易鹏:GDP差距背后的明规则
  • 朱大鸣:为什么十二城市争相调控房价
  • 张捷:土增税的避税乾坤大挪移
  • 孙晓明:食品安全监管全覆盖何其难
  • 陶冬:储蓄出走与风险
  • 曹彤:突破人民币国际化的瓶颈期
  • 钱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