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角色和公共议题:公共秩序内外的多样王功权

2013年09月17日 02:18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峰

   9月14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道,北京警方证实,王功权9月13日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被依法审查。

   王功权是鼎晖创业投资基金创始人之一,曾任万通实业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兼美国万通公司董事长。2012年1月1日他从鼎晖创投辞职。本报记者未能从北京市公安局[微博]相关部门获得更多案情信息。

   2011年,因为公开私奔,以及随后宣布退出投资界,王功权迅速从投资界名人,“升格”焦点公众人物。

   他在当时接受了诸多媒体采访,所谈的大部分内容有关“公民社会”建设。人们在了解曾经的鼎晖创投创始人王功权之外,又认识了一个热衷于社会活动的王功权,一个叫做“公盟”的民间组织也和他联系在一起。

   在民间组织中的角色

   公盟由毕业于北京大学的许志永、滕彪、俞江三位法学博士以及律师张星水于2003年创立,最早的名称是北京阳光宪道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05年更名为公盟法律研究中心。

   公开资料显示,王功权是公盟的理事、研究员。王功权在公盟成立伊始就已认识了其主要创始人。

   2009年,公盟因为税务问题被取缔,此前的创始人成立了公民办公室,进行学术研讨和“公民社会建设推动工作”。公开资料显示,公民办公室成立后,王功权成为这一机构的日常决策委员会成员。

   “但王功权并没有太多介入公盟的事务,他入选日常决策委员会,更多的意义在于给他一顶帽子,因为他是个成功的商人,有社会影响力。”一位熟悉公盟历史的人士说。

   王功权经常参加公盟的例会,还会从繁冗的商务事务中抽身参与公盟项目的决策。2010年12月25日,浙江乐清发生“钱云会事件”,王功权建议前往现场进行公民调查。

   12月31日,调查团队发布了调查报告,引用了此前被忽视的两段视频内容,力排众议得出“钱云会事件”系普通交通事故的结论。次年1月26日在修正细节后又发布了结论更为审慎的报告

   这之后,王功权参与了一次公共场所中的另类活动。2011年1月1日晚,刚才乐清回来的许志永,去截访机构“围观”,王功权本来找许志永有事,“我从来没有亲临现场过”,于是开着车载着妻子也去了现场。

   “这样一个地方,被一个姓汪的先生承包,说是驻京群众工作站,把到北京上访的一些访民关在这里”,王功权事后回忆。在现场,“围观”的人多次报警,最终工作站同意将两名年纪大的访民送出。

   王功权开车去送这两位访民,可是两人告诉他“他们住在桥洞下面”。在路上,许志永把身上仅有的一百块钱给了他们,王功权想把两人接到家里,妻子劝他,“还是把他们送回桥洞吧”。事情的结果是,王功权把两人送到了桥洞,又转身回来把他们接回了家里。

   这次与访民直接接触后的第二天,王功权参加了公盟的年会,并在许志永等人未能参加的情况下,做了主题发言。但参与此次年会的人士告诉记者,王功权当时仅是作为捐款人代表,而非公盟机构人员发言。

   关注公共议题

   在2011年1月2日的公盟年会上,王功权的发言主题是“我们不能放弃”,他提到,“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我们要做教育平等的问题”。此后北京市内发生过有关家长聚集的活动。

   “我是教育平权的受益者”,一个初二学生的母亲邵玲玲告诉记者,因为多年来教育平权在社会上的广泛呼吁,她没有北京户籍的孩子得以在北京参加中考,并进入公立学校读书,邵玲玲也因此成为开放异地高考的呼吁者。

   “我知道王功权和许志永一起呼吁教育平权,但从来没有见过他”,邵玲玲说。另一名呼吁异地高考的积极成员孟繁林也告诉记者,她没有见过王功权,只“与许志永接触过三四次”。

   关注教育平权的NGO近年来逐渐增多,“我们主要是做教育平权的学术研究,在理论上说明教育平权是怎么回事,而公盟主要是做现实中的推动工作”,北京传知行研究所研究员任星辉告诉记者。

   “(公盟)他们认识很多学者和记者,给了我们一些他们的联系电话”,孟繁林说。这些呼吁异地高考的外地籍家长每个月到北京市教委信访,“我们本来以为可以和相关官员对话,可后来发现只能走信访渠道”,邵玲玲说。

   王功权亦曾与其他公盟成员发生分歧。在2011年,除了关注教育平权,公盟亦发起对暴力拆迁的关注,王功权认为其中利益牵涉太大而持保留意见。

   他在2011年动议并资助完成了一部《中国文化宪章》。2010年,许志永发表了《文化承诺》。其中写到,“秉持理性、建设和非暴力原则参与公共事务,改良公共政策,监督公共权力,倡导公民文化”。

   “王功权付出了很多,他参与了《文化承诺》的定稿起草”,和王功权一道参与过社会活动的北京瑞丰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方平说。

   王功权还爱好诗词,经常参加诗友聚会。王功权在天涯社区开有博客,从2006年11月一直写到2011年6月,其中接近三分之二的内容是他创作的古体诗词。

   他的第一篇博客题目是《沈浩波是流氓,不是诗人》。而他最后的博客则是“关于复兴中国文化的系列思考(之一到之十)”。

   文化是贯穿他整个博客的主题,2009年1月4日,他记下了“近来业余时间先后做的几件事情”,包括读了两本小说、两本词选、两部宗教经籍,看了一部音乐剧、一部京剧、一场音乐会和5部电影,“可惜,连观读体会都没时间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摔死女童嫌犯翻供:不知摔的是婴儿车
  • 体育皇马宣布续约C罗5年 年薪超梅西世界第1
  • 娱乐李亚鹏回京与王菲回同一个家 不提离婚
  • 财经人民日报刊文:保险公司养老不靠谱
  • 科技芬兰人的诺基亚:总部以PPT著称
  • 博客李天一律师:酒可能下药 受害人律师回应
  • 读书外戚正史:历史上真实的年妃与年羹尧
  • 教育高中规定同性学生交往过密停课罚钱
  • 金岩石:新一轮大牛市呼之欲出
  • 江濡山:央企海外投资败笔的四大原因
  • 水皮:IPO越简单越好
  • 洪平凡:全球金融危机五周年随笔
  • 西向东:为什么以房养老在美国也遇冷
  • 叶檀:以房养老不如以房租养老
  • 黄祖斌:中国以房养老的五大障碍
  • 刘石:中移动副总的垄断说颠倒黑白
  • 陶冬:联储出招 欧股聚财
  • 小小鸟:戈尔巴乔夫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