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专家解读李克强讲话 中国经济无近忧有远虑

2013年09月12日 06:46  金融时报 

  新一轮改革是关键 瑞银专家解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讲话

  记者 袁蓉君

  主题为“创新:势在必行”的第七届夏季达沃斯论坛9月11日在大连开幕。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日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将给世界传递持续发展的讯息》,强调坚持改革和制度创新,称中国经济的升级版将为世界经济提供新的动力。10日李克强与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中外企业家代表进行对话,回答了他们提出的有关中国经济的各种问题。那么,李总理近期的言论传递出哪些信号?中国经济前景如何?人们从中应关注的重要内容究竟有哪些?11日在京接受记者采访的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博士认为,李克强近期讲话传递出两个信号:一是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二是中国将继续推进改革。总的来说,她认为在发达经济体经济普遍回暖、新兴经济体震荡趋缓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无近忧但有远虑”,而长期结构性问题会否一直存在,则要看新一轮改革是否能释放出新的增长潜力。

  据悉,李克强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文章回答了当前备受关注的两个问题: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是否会最终导致大幅下滑,甚至“硬着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是否会因各种复杂的社会难题而脱轨。李克强给出的答案是:中国将保持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中国将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文章还提到,中国政府明确了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上限”和“下限”,防止过度波动。明确“下限”是要稳增长、保就业,GDP从以前的两位数增长到2011年的9.3%和2012年的7.7%,再平稳过渡到今年的7.5%左右,既是经济规律的趋势,也是主动调控的结果。而在与中外企业家的对话中,李克强强调,中国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同时,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统筹起来,目前已经见到了成效。“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包括一些先行指标,像PMI、PPI、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货运量等,都出现了回升向好的势头。”他称中国有能力凭借勇气和智慧应对经济领域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实现长期可持续且健康发展。

  汪涛告诉记者,文章明确传递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改革将继续推进这两大信号。她说,从经济增长来说,瑞银对今年中国GDP增速的预测值是7.5%,从来没有觉得政府会放弃经济稳步增长的底线。近期政府确实也采取了一些行动,同时,出口增速有所回升,房地产市场还不错,实现这样的目标应该没有问题。对于外国投资者或者国内一些人的担心,李克强的文章是再一次的表态、信心上的支持。“对中国来说,应该是没有近忧但是有远虑。近期来说保住底线问题不大,今年7.5%的增长应该不成问题,但是长期结构性的问题不是短期能解决得了的,这些问题是否一直存在,要看新一轮的改革是不是能够释放出新的增长潜力。”

  记者注意到,在李克强全文约1500字的上述文章中,有7次提到了“改革”,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处是阐述了对本次达沃斯论坛“创新”这一主题的理解。李克强认为,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坚持改革就是创新。文章提到,将通过简政放权推进结构改革,并将继续推进行政管理、财税、金融、价格等改革。文章以较大篇幅论述了深化改革、加快开放、扩大内需和城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而在与中外企业家的对话交流中,李克强也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重点和前景进行了充分阐述。

  汪涛认为,改革方面需要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李克强的文章说得更具体一点,提到了金融改革、财政改革,还有和城镇化有关的改革。他也讲到了要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但同时也提到结构转型不是说不做投资了,投资还是中国长期发展有力的支撑。他讲到了尤其是有前景的投资领域,例如铁路、市政建设、环保等。汪涛认为这些领域与过去两个月国务院推出的铁路融资刺激、加大市政建设和环保投资等新政比较吻合。至于李总理提到的信息产业,汪涛认为该产业有投资的部分,也有消费的部分,文章讲之前比较散乱出台的一些东西又总体归纳了一下,勾勒出一个更宏观的景象。

  谈到备受关注的金融改革时,汪涛表示,目前可以看到金融市场开放已呈加速态势,预计三中全会可能会出台一揽子关于金融市场改革的方案,包括利率市场化。而利率市场化最主要的是存款利率放开和资本账户开放。在这方面此前已有很多讨论,官方的观点也很明确改革,但汪涛的观点却比较谨慎。她说,这或许与其曾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工作过,见到过很多深陷危机国家的情况有关。“在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其问题不都是资本账户开放引起的,但绝对都是资本账户开放加重的。很多问题都是国内盘根错节的矛盾导致,如果一国的资本项目放开了,危机一定来得更快、更猛。”因此,她认为应该是先从国内改革做起,资本账户开放的速度可稍微放缓一点,应更加慎重。当然,最后还是要看三中全会到底会出台什么样的改革方案。

  总体来看,汪涛认为,在改革方面中央的意图是比较明显的,试图通过结构改革,增加市场的重要性,刺激服务业,刺激经济转型。当然,她说,各个部门、中央和地方在经过多轮论证之后,最后能出台一个什么样的改革方案还将拭目以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叙利亚同意交出化学武器换取西方不动武
  • 体育全运男篮-广东胜山东进决赛 辽宁胜江苏
  • 娱乐霆锋声明护柏芝:一直保持紧密联系
  • 财经房贷暂停蔓延至二三线城市:原因不简单
  • 科技iPhone 5c被指定价高:利好国产厂商
  • 博客王旭明:应取消小学英语课救救汉语
  • 读书解密:毛泽东长达4页的《个人履历表》
  • 教育女教师开宝马下乡教书 每月拿2千工资
  • 谢作诗:为何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低
  • 叶檀:个税沦为工资税 中产最受苦
  • 徐斌:强美元是福音而非噩耗
  • 曹凤岐:新股发行体制如何改革
  • 张明:温州企业家为什么跑路
  • 赵伟:反垄断敢不敢碰央企?
  • 江濡山:新型城镇化是李克强审慎决策
  • 舒颜:你看得起电视吗
  • 姚树洁:奥巴马与普京的尴尬
  • 官建益:三中全会政策的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