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铁军
比《2012》更震撼,比《难以忽视的真相》更生动。《地球2100》它告诉我们,世界末日实际上是能源末日。
总有人在警醒末日。在2012的噱头甚嚣尘上时,美国广播公司于2009年制作了一档纪录片《地球2100》(Earth 2100)。它当然没有一年后上映的末日大片《2012》轰动,但它的结局更加残酷:21世纪过后,地球的能源将全部耗尽,已知的生物将全部灭绝。人类社会真的会崩溃,而且没有逃生方舟。
2012的末日是由神秘的自然力推动于一夜之间降临的,而2100的末日,则是由人类自己酿成的,是人类长期对自然无休止地索取导致的。
人类最后100年
《地球2100》的主角是一个虚拟人物,出生于2009年的女孩露西。从2009到2100,露西的一生经历了人类最后一个世纪。
露西出生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一个温馨的家,大房子,绿草地,多得用不完的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却变得日益恶化。
2015年,末日先兆就出现了。生态日益恶化,能源更加短缺,加油站没有汽油,有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偷油。10月,被称为“世纪风暴”的5级飓风Linda侵袭迈阿密,造成史上最大损失。
2029年,气温飞速上升加快了冰川的蒸发。2030年,她所在的图森市连续停水3天,到第四天全美国才凑出100万加仑的水去支援灾区。在海滩,许多鸟类都灭绝了,唯一幸存的只有信天翁。
2050年,流感暴发,露西的父母都得了恶寒,不久便双双去世了。电力全部用完,街上的路灯熄灭了,网络崩溃。全家迁往纽约。拉美国家的人涌入美国,但这还不是最终的目的地,浩浩荡荡的人流奔向更北边的加拿大,那里是少数适宜居住的地区。
2070年,由于海平面上升,洪水暴发,纽约市历经10年建造的防护设施依然不能抵御,全市陷入一片汪洋。摩天大楼的地基虽然坚不可摧,遗憾的是,它们经不起海水的侵蚀。人们开始逃难。
2075年,一种新型病毒造成了大量人群死亡,病毒变异速度相当快。数年后,病毒才得到了控制。
2100年,能源、气候、食物、人口以及经济压力下,纽约成为了残破的废墟。已知的所有生命都终结,现代文明崩溃,仅留下现代人类存在过的痕迹。
2100版的末日显然更加残酷。与《2012》神秘的自然破坏力不同,《地球2100》展现的都是人祸:二氧化碳持续增加、冰川融化殆尽、水资源严重缺乏、海平面快速上升、各种自然灾害达到空前的强度、人口激增到80多亿、前所未有的难民潮、人类迁徙导致病毒传播……
人类最后100年来所有的灾难都是生态灾难,以及由生态灾难引发的社会灾难,而灾难的根源是无节制的能源消耗。我们肆意妄为,好像环境与我们无关。
影片中,太平洋学院院长彼得·格雷克表示,现在就是我们行动的时候。“这个世纪将是决定人类存亡的一个世纪,也是决定我们是否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物种的世纪。当人口继续增长时,当我们的资源消耗增加时,我们越来越接近灭绝的边缘。”
“在本世纪,或在你有生之年,人类文明可能化为乌有的想法似乎难以置信,但这并不是最坏的假设,这绝对有可能发生。”看完结局,再重温影片的第一句话,并不觉得耸人听闻。
能源末日就是世界末日
而影片表达的一个悲观观点是,现在低碳环保的实践力度远远抵不上非理性的能源消耗。
影片中,在2015年,拯救地球的行动就开始了。苏格兰利用海洋的能量,在沿岸建立了潮汐发电站;梵蒂冈城内完全使用太阳能;美国生产出了一种极省油的汽车。加州圣迭戈市建立了全球最先进的海水淡化工厂,西部沙漠里的太阳能可供全加州用电。2050年以后,纽约的摩天大楼里都能生产作物。汽车全部采用新能源。
然而,这似乎是杯水车薪。美国人高耗能的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更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样板。科学家预测,如果世界各国都实现美国的生活方式,人类至少需要四个地球供养。
除此以外,影片还展现了一个争议性场景,2015年,各国没有就全球减排方案达成一致。由于石油短缺,美国新建了多座燃煤发电厂,人类多年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付诸东流。普通民众节能低碳,但政府和大公司不再尽职尽责。
因此,灾难如期而至。影片中,美国哈佛大学气候学家约翰·霍尔德斯警告:“如果我们继续按往常一样生活,我们将看到更多的水灾,更多的旱灾,更多的热浪,更多的森林火灾,更多的冰融化,水平面上升更快。我们必须在10年之内开始纠正我们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还将放慢我们的步伐,到2015年,我想这时几乎不可能让世界逃离气候变化的影响,到时不投入令我们无法忍受的财力,根本不能治理地球。”
在导演看来,灾难最大根源,在于人类沉溺于自杀性的生活方式而浑然不觉,或心存侥幸。这好比人们查看他们的存款,如果每周都取出钱来,尽可去享受美好生活,但如果他们关心一下取款凭证,它们就会发现存款就逐渐减少,只剩下 900元、 600元…… 6个月,美好生活就没有了。
难道我们的技术、知识和财富不能拯救自己吗?影片展现了人类应对灾难的智慧:世界各国出动上千架喷气飞机,在格陵兰岛上空喷洒二氧化氯颗粒,以阻止阳光直射,从而延缓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纽约市历经10年,建造了坚固高达的防浪大堤。然而最终都无济于事。
真正能使人类免于灾难的,还是最普通的、老生常谈的方法:改变我们使用能源的方式,节能环保。
科学家警告,人类太过适应自身物种进化,某种意义上,这种适应性,让我们有能力征服自然,同样,这种适应性对我们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每个区域灭亡的文明,都是因为看不到自己潜在的危险,罗马帝国如此,玛雅文明亦是如此。
倒计时反思
《地球2100》于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上映,表达的观点与《难以忽视的真相》非常接近,因此自然有评论认为,是美国声音的又一次表达。
对外国人来说,难以接受的是影片中关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场景。在模拟的各国领导人峰会上,联合国[微博]秘书长要求截至2025年,地球所有国家都要减排30%以上。因为中国、印度等国家坚持自己的立场,应对气候变化的条约没有达成。而气候学家认为,如果到2015年不能达到减排目标,人类将面临生态灾难。
此外,影片还认为,发展中国家效仿美国的生活方式,如高排放和食肉量增加等,也是气候灾难加剧的原因等。
显而易见,这些观点难以服人,因此影片做了平衡,承认美国必须起先导作用。谷歌[微博]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说:“如果我们(美国人)不树立榜样,如果我们不带头,就没有人去实行。”美国的有识之士还认为,全球必须通力合作,化解这一历史性危机。美国不应该坐拥一切,而对世界其他地方的疾苦冷眼旁观。
其实,自从2006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主导的反映气候变化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上映以来,相关话题的争议一直不断,对《难以忽视的真相》的所有质疑都可用于《地球2100》。
然而,这部影片的基本观点还是可以接受的,也是许多国家主流媒体多年来倡导的。
影片的最后,人类从2100年开始倒计时,反思怎样做才能幸存:
——人类需要重创,才能跳出长久以来生活的惯性和惰性。
——当一个种族的数量迅速激增时,它们会毁坏自身的生态维持系统,并趋于灭亡。
——你可以谈判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现实,谈判会很快结束,你甚至不用进谈判室。
——我们要应对水、土地、气候的变化,这些都是人为造成的,因此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2100年,露西成为了百岁老人,有了外孙子。老太太说:“我可以教他诗歌,我可以告诉他我的所见所闻,我还可以告诉他什么是该珍视的。什么是该珍视的呢?我也在寻求答案。他们说我是世界上最老的人,年龄的增长让人变得睿智。什么是该珍视的?我们的地球是该珍视的;需要我们呵护的大自然是该珍视的;我们爱的人是该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