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致用的归给致用,兴趣的归给兴趣

2013年09月06日 23:19  经济观察报 

  赵周

  很多人说现行教育体系崩溃了。它没有崩溃,它构建得很坚实。它只是过时了。我们不再需要它了。

  ——2013TEDPrize获奖者、印度教育学者苏伽特·米特拉

  8月底,在北戴河的中国人民大学教研基地,人大继续教育学院组织了一次“校企对话”,邀请到二十多位高校的院长和企业大学的校长参与。讨论很有意思,高校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就失业,企业大学说大部分应届毕业生根本没法用,高校担心十几年的扩招对成人学历教育的影响,企业大学在乎新的信息技术对培训的影响……

  小组讨论的时候,我和人大的一位院长一桌,他说现在的教育体系是工业时代的产物,信息时代要求的不是小修补,而是全新的思路和体系。高校和企业听了都鼓掌。

  主办方给每位与会者发了一本我的《这样读书就够了》。晚上一群人去海边喝啤酒吃烤串,乘兴就成人学习的话题聊了好多。高校人士较多感慨的问题是:大部分成人报名学习似乎就是为了通过考试获得证书,如何能让他们看重知识胜过看重证书?企业大学较多头疼的现象是:怎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看书呢!如何才能在企业中形成热爱学习的文化?

  我觉得,这些感慨本身,仍是工业时代教育思维的惯性。

  大部分成人教育者——无论高校人士还是企业培训管理者——都预设有两个前提,认为是不证自明的:第一,知识是有价值的;第二,学习要出于兴趣。

  在工业时代确实如此。但如今,边界条件早已改变,所以这两条关于学习的前设必须修正:第一,知识很好,但不值钱。第二,有兴趣很好,但兴趣不必是成人学习的前提。“四百多年前,英国人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一位家电行业企业大学校长笑说。

  两百多年前,英国人亚当·斯密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水很便宜而钻石很贵。他认为主要是因为供应水不需要多少成本,而生产钻石则需要矿工大量的劳动。后世经济学家基本认同,经济学之父率先发现的这个很深刻的问题,但给了一个错误的答案。

  当代经济学家曼昆在他著名的《经济学原理》给出了更合理的解释:

  有时,难以用其他方法解释的一些经济现象,若用边际决策进行解释则比较容易。例如钻石和水的经典问题:为什么水那么便宜而钻石那么昂贵?——人类生存需要水而钻石却不是必需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人们愿意为一粒钻石支付远高于一杯水的价格?原因在于人们对商品的支付意愿取决于额外一单位该商品所产生的边际收益。边际收益又取决于人们已经拥有的该商品数量。水对生命是必需的,但是额外一杯水的边际收益很小,因为水太多了。相反,钻石对于生存并非必需,但由于钻石非常稀缺,人们认为额外一粒钻石的边际收益很大。

  把这个经济学案例拆为己用,就能想通人们看重证书胜过看重知识,是非常理性的:知识像水,本身很好很重要,但在信息时代得到额外一份知识太容易了——且不说网上书店和搜索引擎,仅仅是打开微博微信,总不乏各类知识直接推送到我们眼前。额外一份知识的边际成本很低,边际收益也很小。证书却像钻石,虽然本身没使用价值,但是相对稀缺,可用于提升自信和彰显身份。所以多拿下一张证书的边际收益被认为很大。

  你会说,这虽然合乎逻辑,却仍是本末倒置的。我同意。从上分析可得,要矫正这种本末倒置,有且仅有两个办法:要么降低证书的边际收益,要么增加知识的边际收益。

  可就像很多订婚毫无意义地需要钻戒,很多升职也莫名其妙地要求证书。只要仍有这种需求,证书的边际收益就降不下来。所以对个人有意义的思路只能是增加知识的边际收益。———————————————

  ——有责任感的高校人士感慨成人学习者看重证书胜过看重知识,问题的关键在于新学知识要能带来价值。

  ———————————————

  “那又为什么说兴趣不是问题呢?”校长举杯问道。

  成年人读书,如果不是为了证书,那么就有且仅有两种动机:一类是出于兴趣,喜欢读书;一类是出于致用,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完善自己或者提升能力。显然,管理者应该关心的是后者。换句话说,管理者不需要关心员工是否爱读书的问题。管理者只需要关心员工读书的问题。

  不少员工还不爱上班呢,但照样每天早上爬起来上班、努力工作。为什么?工作的动机不必是爱,只要能得到值得的回报,人们就会做。对职场人而言,读书和学习也当如此看。兴趣和未来发展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要通过读书和学习来提升工作能力,转换成实实在在的收益,这才是管理者关心和要求的事情。所以,解决员工读书和学习的问题,最好不要从兴趣着手。从致用着手比较容易起到效果。———————————————

  ——有责任感的企业管理者头疼员工缺失学习的兴趣,问题也化为:新学知识要能带来价值。

  ———————————————

  成人学习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这个。成人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终生研究成人学习如何让知识带来价值,认为应该从五个方向去做:学习者自我导向、关联学习者的经验、强调实践(在用中学)、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内在驱动。

  无论高校还是企业培训,比传递知识和培养兴趣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员工掌握通过读书获得回报,通过学习获得收益的能力。我管它叫“把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的能力”。简言之,拆为己用的能力。

  聊到这里,校长点头称是。他点燃一支烟,沉思,然后问我:这样是不是太功利了?

  我说是。所以我在大学讲座,都会建议大学生别花太多精力去读致用类图书,像时间管理、沟通表达、财务管理、PPT设计……这些不妨留到工作后要用时再读。大学期间尽量广泛发展自己的兴趣,刻意多读些“没用的书”,尤其是宗教哲学科学人文方面的经典。

  但对已经进入职场的人,成人学习最大的问题不是太功利,而是该兴趣的不够乐在其中,该功利的又不够学以致用。尽读些“有点兴趣”还“可能有用”的书,于是,要么读不下去,要么读完就忘。

  回酒店的路上,人大一位老师提到一段典故:乔布斯在大学休学后,觉着书法很有意思,跑去旁听书法课程。后来他把学到的书法知识都用到苹果电脑中了。刘老师问:这算兴趣呢,还算致用呢?

  我刚好看过这篇文章,回房间打开电脑,联网搜到了这篇乔布斯在2005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我学习的知识涉及带衬线的和无衬线的字体、变更不同字母组合的字间距、伟大的凸版印刷之所以伟大的奥秘。它如此美丽,如此悠久,如此艺术、微妙以至用科学无法解释,太迷人了。我没预期过学的这些东西能在我生活中起些什么实际作用,不过十年后,当我在设计第一台麦金塔时,我想起了当时所学的东西,所以把这些东西都设计进了麦金塔里,这是第一台能印刷出漂亮字体的计算机。

  是出于致用的还是出于兴趣?是纯纯粹粹的兴趣,所以乔布斯乐在其中。他强调“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就是说,不要逼自己或员工去学那些“以后可能有用”的知识——既不算兴趣,也不算致用,这样的知识最不值钱了。

  致用性学习只联系过去经验和当下问题,就足够好。未来的可能性,放心留给兴趣吧,上帝会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送给你做礼物。

  耶稣说,“凯撒的应当归给凯撒,上帝的应当归给上帝。(路20:25新译本)”我们也说,成人学习应当让致用的归给致用,兴趣的归给兴趣。

  (作者系“拆书帮”帮主、成人学习研究者、资深企业培训师,著有《这样读书就够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与安倍在G20峰会相遇交谈
  • 体育全运男足-辽沪2比2送四川赢球出局
  • 娱乐央视明年减少56项晚会 杜绝过度使用特效
  • 财经知情者:继蒋洁敏后中石油几名干部被带走
  • 科技小米手机3发布:售价1999元起 体验
  • 博客G20峰会各国领导人的坐次暗藏玄机
  • 读书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认定汉奸的标准
  • 教育教师节拟改为孔子诞辰9月28日
  • 谢百三:朱镕基曾亲自处理327事件
  • 江濡山:为何习近平说地方债是可控的
  • 孙立坚:上海自贸区建设和两种繁荣
  • 罗天昊:国家需要大赦天下的气度
  • 安邦智库:高层为今年经济形势定调
  • 叶檀:李嘉诚“购买英国”很明智
  • Kingsley:叙利亚与新兴市场暴跌关系
  • 刘步尘:彩电迎来中国时代
  • 谢作诗:科斯认为经济学的希望在中国
  • 陈季冰:亚洲金融危机不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