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百亿收购以色列乳企 光明海外并购定位“资源+网络”

2013年09月03日 01:32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王霞 发自上海

   据以色列当地媒体报道,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食品)有意收购以色列最大的食品生产商Tunva,这笔交易最终可能超过61亿元以色列新谢克尔,约合100亿元人民币。

   对此,昨日(9月2日)光明食品新闻发言人潘建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光明与该公司并没有达成收购协议,目前只是在接触中。

   “我们虽然之前已收购了4家公司,但是国际化战略才刚刚开始,收购主要以资源和网络(型企业)为主。”潘建军透露,推进全球各个并购资产之间的整合与协同今后可能会成为一种制度,并且将收购来的海外企业证券化也成为国际化战略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模式。

  收购地域范围扩至中东

   还有报道称,光明食品正与英国私募股权基金ApaxPartners进行谈判,后者拥有Tunva的56%股权。该报道还表示,如光明食品完成这一收购,将可能会成为中国企业对以色列企业的最大金额收购案。

   “我们目前只是在了解和接触的过程中,距离收购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比如尽职调查等还没有进行。”潘建军表示。

   据了解,Tunva也是一家以乳制品为主的食品公司,在该国最畅销产品是白乳干酪。

   “以色列的农业非常发达,有很多非常好的资源,如果有其他的企业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也会考虑。”潘建军进一步透露。

   上海艾肯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啟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光明食品这两年频频出手海外并购,一方面是希望布局 “大食品”产业链,不断拓展其品类业务,另一方面公司也有拓展海外销售网络的考虑。“现在国内食品的相对利润比较薄,因此光明食品想借机将产品 ‘国际化’,扩展国外市场,这样可以消化不断上升的成本。”

   此前光明食品的一位高管曾表示,公司将继续以消费升级为主导进行海外并购。目前光明食品的国际化经营指数在13%左右,海外销售占比在15%左右,公司计划在2015年将这两项指标分别提升至20%和25%。

  海外收购重视整合协同

   记者了解到,光明食品曾相继与澳大利亚企业CSR的糖类业务、英国联合饼干公司(UnitedBiscuits)等企业传出收购“绯闻”,但最终未能成功。但最近几年,光明食品在海外并购方面却发展很快。

   “虽然我们已经收购了4家企业,但是我们集团国际化道路上只是个开始,之后还会继续并购。”潘建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此后的并购主要方向还是糖业、乳业、酒业等集团主营业务,会针对于上游的资源和网络方面,并且之后公司也越来越重视收购来资源的整合。

   记者了解到,光明食品收购的4家企业,分别是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澳大利亚玛纳森食品集团、法国红酒制造商DIVA和英国维他麦(Weetabix)食品公司。

   潘建军进一步表示,光明食品收购的企业主要以资源和网络为主,同时公司也注重收购企业的协同整合,比如维他麦所生产的产品可以通过玛纳森的一万多个终端提供给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7月1日起,光明集团的下属公司已经全面代理维他麦的销售,迅速进入光明原有的4000多个销售网点。此外,光明也在推进全球各个并购资产之间的整合与协同。据了解,维他麦在澳大利亚的销售渠道就将由玛纳森食品集团代理。光明在2011年就以5.3亿澳元(约合5.6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玛纳森75%的股权。

   潘建军还透露,推进全球各个并购资产之间的整合与协同今后可能会成为一种制度,“今年我们召开了海外并购企业座谈会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今后也会成为一种制度,协同是整合内部资源一个很大的举措。对于做强做大、降低内部成本也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光明食品与旗下子公司光明乳业将收购来的新莱特乳业在新西兰上市,而之前光明食品表示有推进维他麦上市的计划。

   对此潘建军表示,公司还会继续推进维他麦的上市,一定要证券化,但是最终在哪里上市还没有确定。“这种模式也是我们国际化战略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模式,通过资本市场可以释放并购中的风险,比如财务风险。”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
  • 体育贝尔正式亮相伯纳乌 披11号战袍亲吻队徽
  • 娱乐传张柏芝有意退出娱乐圈:得力助手已解约
  • 财经国际投行高薪聘请官二代攻城略地
  • 科技电话实名制首日:电商购号卡也需登记
  • 博客李在珂律师:李天一无罪几乎没有可能
  • 读书日本放纵:蒋介石领养戴季陶私生子
  • 教育女生出国习性大变:换男友如换衣
  • 金岩石:PMI的V型反转意味着什么
  • 姚树洁:王岐山剑指蒋洁敏意义非凡
  • 安邦智库:中国经济企稳背后有隐忧
  • 池向东:投资和消费的逻辑
  • 叶檀:新区是土地城镇化的缩影
  • 徐斌:中国今后繁荣关键在土地私有化
  • 马光远:亚洲金融危机卷土重来
  • 梅新育:中石油腐败案的启示
  • 管清友:下半年经济不会昙花一现
  • 刘石:人生本是一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