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远:潜心修炼的中国创造

2013年08月30日 00:59  经济参考报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技皇冠上的明珠,作为一整套工业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天科技不仅在科学研究、空间拓展上意义重大,同样也给国计民生带来福音。在2008年以前,处于航天技术关键设备的航天用石墨密封件由于工艺复杂、技术要求严格等原因,无法实现国内自主生产,这意味着中国航天工业技术体系无法完备,受制于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航天工业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联合宁波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远公司),顺利研发出了火箭发动机用膨胀石墨密封圈和复合石墨密封圈,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于我国航天密封件的垄断。

  “目前,我们所生产的航天器材膨胀石墨密封圈,突破了膨胀石墨行业的应用,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前列,甚至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信远公司董事长袁奕琳介绍说。

  2008年,信远公司接到了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委托研制火箭发动机用膨胀石墨密封圈和符合石墨密封圈的任务。在研制初期,没人看好信远公司,在旁观者都感慨这项任务的艰难和不可能完成时,袁奕琳却带领技术团队一头扎进了实验室里去。处于关键设备之中的石墨膨胀密封,如果不能实现自给自足,不仅不利于发展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长此以往我们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必将影响我国航天工业的安全发展。袁奕琳下定决心,“一定要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

  由于之前国内并没有企业成功生产出过这种航天用膨胀石墨密封件,因此所有的研制数据都需要袁奕琳和他的团队去做第一手的收集。由于无法借助任何参照指标,只能通过自己一遍遍的核对和实验去修正自己的技术数据。就这样,信远公司顶着巨大的压力,开始了充满艰辛、潜心修炼的征程。

  通过两年的苦练内功,经过层层严格测试,信远公司研发的航天用柔性石墨复合密封件最终通过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鉴定。

  他们用两年的时间,不仅打破了国外垄断,更将技术水平做到世界领先。然而面对成功,董事长袁奕琳和他的研发团队显得异常淡然。谈及其中的艰辛,他们总是轻描淡写,袁奕琳先生说:“我们所取得的成功,并非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事,这是一个产业,一个民族工业的事。”可是从密封件的研发设计、到质量的管控、再到产品性能优化,他们夜以继日,每一份成功的喜悦都不曾离开他们辛劳的汗水。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助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生力军。袁奕琳相信,信远公司发挥自身技术创新的特长,会释放出更多的创新红利,带来更多的产品高附加值,形成产业共同利好的新格局。在信远公司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为实现“中国创造、中国未来”再创奇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北京警方:薛蛮子涉多次嫖娼及聚众淫乱
  • 体育欧冠-AC米兰4-1晋级 李娜晋级美网32强
  • 娱乐李天一被供先性交 李称睡着否认性侵
  • 财经外资药售价远高国外:成本几十元卖5500元
  • 科技导航App免费时代:百度搅局 高德跟进
  • 博客周志兴:薄熙来听我唱反调当场变脸
  • 读书专机机长揭秘:毛主席最后一次神秘飞行
  • 教育高校奇葩规定:学生长胖一斤罚50元
  • Echolley:美国城市如何解决保障房
  • 安邦智库:美国会重新陷入中东泥潭吗
  • 永新人:别把官员想象成道德楷模
  • 大爱无疆:计划生育计划了谁的生育
  • 陈虎:中石油高官连锅端有何深因
  • 叶檀:郭树清的山东新政
  • 谢作诗:全球高增长时代的终结
  • 李伟民:尿歪罚款是不能兑现的尴尬
  • 官建益:自贸区是中央打出的第二张牌
  • 易鹏:上海自贸区以开放倒逼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