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50人论坛”献策上海自贸区建设

2013年08月12日 02:03  第一财经日报 

  徐燕燕

  以“上海加快开放促进改革的重点任务与路径”为主题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3·上海)研讨会”近日在上海举行。

  上海应如何加快以开放促改革的步伐?怎样才能承担好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改革创新责任?这些话题成为本次研讨会讨论的热点。

  转变政府职能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在会上表示,回顾上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放,由此促进进一步改革。 “怎样进一步推动开放,怎样进一步推动改革,是整个发展转型过程当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发展转型提出已经有十几年,但成效还不甚显著,主要是因为存在体制性障碍。

  “体制性障碍主要是两条,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作用太大,压过了市场的作用,二是资源配置达到的目标往往是整体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GDP的增长。”他解释说。

  “十一五”所提出的“增长方式转型”,其主要途径一是制造业服务化,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但近年来各级政府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花钱不少,浪费也很大。”吴敬琏认为,总结教训,政府“不要指定产业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不要搞‘拉郎配’式的产学研组织;不要包销产品,避免竞争后的补贴;资金支持要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支持企业信用担保、风险投资和私募基金参股等。”

  他进一步提出,在发展新兴产业时,政府的功能是提供公共品。具体体现在: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经营环境和创新环境;建立良好的教育系统,组织基础性课题研究;用PPP(公共私营合作制)的方式提供共用技术;牵头组织产业联盟;用“补需方”的方式对节能、环保等外部效应的产品提供补助;进行产业规划,但规划不同于过去的“计划”,而是提供信息规划等。

  “从这点看,上海新兴产业发展已初现苗头。”吴敬琏认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隆国强也表示:“上海市有一个非常有为,也强有力的政府,这是非常好的基础。”隆国强认为,一个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为的政府,主要功能应该是“更多地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公共服务”。

  上海自贸区应立足国家战略

  7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自贸区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成为此次研讨会重点。专家们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要立足国家战略。

  “如果不从国家层面来推动这件事,那和过去的贸易区没有什么差别。”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是上海市自贸区建设方案设计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他如是说。

  隆国强也指出,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确定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目标定位。在隆国强看来,上海自贸区应有两个基本定位,“一个是先行先试,为下一步的开放、下一步改革做很多试验。第二个是要争创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新优势。”

  要实现新定位,就要靠制度创新。

  隆国强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提供了一个契机,总体来看是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讲得更多的是贸易的便利化。

  王新奎认为,投资准入管理体制改革才是上海以开放促改革的突破口。最终改革方向是终结审批制,逐步建立“以准入后监督为主,准入前负面清单方式许可管理为辅”的投资准入管理体制。

  “我们要从正面清单转向负面清单。”隆国强建议,现实的做法是第一批先提出正面清单,下一步考虑推出有意义的负面清单。

  他还提出,要考虑在试验区打造出一套适合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国际化运营体制机制。“微观机制是要有中国自己的世界级跨国公司,我们现在的管理体制、审批是不适合的,我们的服务很有限,这也是需要去改革的领域。”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周振华认为,新的开放主要目标是按照国际惯例和全球贸易、投资新规则形成双向互动的开放新格局,重点是服务贸易开放,核心是建立与国际贸易投资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在经济全球化向区域化发展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投资不能游离于各种地区性的自贸区之外。

  “创新准入制度,制定负面清单,并实施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例外管理措施等;完善市场运营制度;事中、事后监管为重点的综合监管新体制;创新贸易、金融等特殊监管制度。新开放促进深化改革是意义深远的战略举措,不仅带来巨大开放红利,也将带来巨大的改革红利。”周振华在阐述制度创新时指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朱镕基新书今日出版 部分内容曝光
  • 体育世锦赛林丹成就5冠王 李宗伟决胜局伤退
  • 娱乐郭晶晶被曝20日剖腹生子 霍震霆默认
  • 财经研究称房价越高地方官员升迁可能性越高
  • 科技银行系电商成鸡肋:无竞争优势使用者少
  • 博客目击者:朝阳公园救狗身亡事件全过程
  • 读书毛泽东对周恩来有不满又离不开(组图)
  • 教育武汉一大学山寨著名建筑似世界公园(图)
  • 曹凤岐: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
  • 张卫星:美国人对中国购买美债的说法
  • 谢作诗:房地产到底有没有泡沫
  • 郎咸平:什么是治理腐败的绝招
  • 张庭宾:美联储9月退出QE可能性大
  • 姚树洁:21世纪中国会输给印度吗
  • 徐斌:十年繁荣的三大要素逐步消失
  • 西向东:美国人工贵 贵如挂窗帘(图)
  • 谢百三:何以北京市新房开盘一抢而空
  • 龚蕾:彩票市场为何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