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身后的光亮

2013年07月16日 00:22  中国经济周刊 微博

  虽然吴仁宝饱受争议,华西村的成功有不可复制性,华西村的经验不具备广泛性,但华西村的巨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是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的有益探索,是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有益探索。

  高云才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这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堪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党上下的一次大考。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3月份去世的江苏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虽然饱受争议,但其率领乡村实现率先发展的事实,没有异议。

  吴仁宝,一个乡村经济跨越发展的扛鼎人,一个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领头雁,一个习惯于用农民语言和农民思维方式的村书记。在他的治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嬗变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他和他周围的村民,在中国农村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潮中,拔掉了穷根,走向了富裕。

  这个被称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的人,个头不高,话少,刚毅。20年来,笔者见过吴仁宝三次,留下的都是这个印象。

  对华西,他有一种固执的热爱。年轻时,就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致力于带领全村百姓奔温饱生活。尽管后来,他曾到县里工作,但他依然放心不下华西村。放弃县里的工作,毅然决然地回到华西村当书记,领着村民,致富奔小康。

  对华西,他有一种发展的执着。在吴仁宝治下,华西村走上“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道路。1999年,华西村股份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04年,华西村将周围的华明、泾浜、前进等10多个村合并进华西村,组建大华西村,面积达30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人。现在,华西村实现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上缴利税8亿多元。村民家家有别墅,户户有轿车。

  对华西,他有一种理想的寄托。在没有成为“明星”之前,他带领华西村走自己的路,不受外界干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附近村子大跳忠字舞时,吴仁宝提出“多插一棵秧,多种一亩地”,结果,华西村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应该说,华西成功,在于改革开放的时代给华西发展创造了社会经济条件,在于华西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地缘优势,在于华西通过不断的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还在于华西村的背后有一位倔强的老人。尽管对这位老人还存在种种争议,尽管对华西发展模式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华西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华西村民开创农村经济新局面、集体致富奔小康,却是不争的事实。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最新贫困标准,我国还有9899万人处在人均收入2300元的标准线下。我国农民收入虽然整体上稳步增长,收入增幅连续3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但农民绝对收入水平同城市居民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农村发展整体上还处在相对滞后的水平。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华西村的率先发展具有强烈的示范意义,吴仁宝被赋予更多的率先发展的光亮。

  虽然吴仁宝饱受争议,华西村的成功有不可复制性,华西村的经验不具备广泛性,但华西村的巨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是改进农村公共服务机制的有益探索,是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有益探索。

  这些,正是吴仁宝身后的意义,也是吴仁宝的个人魅力所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高院:曾成杰死刑执行当日已公告
  • 体育中超-恒大2-1江苏 北京3-1武汉 鲁能3-2
  • 娱乐曝鲁豫爱上总裁新欢 与初恋30年情断
  • 财经金价再度暴跌中国大妈有些不安和不解
  • 科技三大运营商4G牌照最早9月发放
  • 博客代理律师:驳唐慧女儿自愿卖淫谣言
  • 读书江青曾给叶群列举一大串"仇人"名单
  • 教育防性侵片爆红 “不要啦”成流行语(图)
  • 连平:三个步骤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金岩石:新股开闸如悬壶置顶
  • 张卫星:我把父亲的股票全部强制平仓
  • 管清友:经济政策必须稳中有为
  • 洪平凡:各国央行骑虎难下
  • 叶檀:欧元崩溃论惨败
  • 王东京:出现亿元家电骗补并不奇怪
  • 张化桥:我怎么成了一个影子银行家
  • 刘步尘:平板电视将于7年内终结
  • 张卫星:中国大妈是投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