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底线成为常态

2013年07月09日 18:22  《中国商界》杂志 

  刚刚过去的六月,业界确实有不少的新闻热点值得关注。像我们本期报道的苏宁线上线下同价、蒙牛收购雅士利,双汇跨国大并购、新飞电器劳资纠纷等等。不是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就是对行业具有颠覆价值。但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也触痛了我的神经,尽管媒体关注得不是太多。

  其一便是为电商本轮价格战造势的“口水战”。以往的造势大多都是针对消费者,各家都使出浑身解数渲染自家的产品多么丰富、价格多么低廉、物流多么便捷、服务多么贴心等等,总之无论是自己现有的,还是将来可能有的,都一股脑儿的搬出来,只要能吸引消费者就行。而这次电商价格大战的造势,矛头似乎都不约而同地转向了,以挑衅、揭短、攻击竞争对手为乐。

  自5月31日晚京东率先在其官方微博上用十分戏谑的语气打出两个大字“别闹”后,随即而来的便是苏宁的“别慌”、易迅的“别吹”、国美的“别装”以及当当的“都别吵”,虽然言辞简练,但火药味十足。尤其背后还充斥着大量的无聊战书、泄密邮件、炒作噱头以及营销揭秘等等。只要能达到搞臭对手的目的,真的是有点“不择手段”。

  商场如战场。营销大战原本无可厚非,但总该有一定的底线吧。生活中的纠葛还常以“不进行人身攻击”为限。更何况商战还涉及到很多商家不愿为人知的商业秘密,我们更应该和气生财才是。

  另一件便是8大家电企业涉嫌侵占国家节能补贴的事。据国家审计署日前发布的2013年第25号公告显示,包括长虹[微博]、格力、美的等在内的8家家电企业在2011年、2012年存在虚假申报材料、套取、骗补等行为,共涉嫌骗补金额近9000万元。

  骗取国家补贴自然属于违法行为,已经突破了企业经营的最低底线;至于如何骗补,有些则还涉及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比如有企业把能耗标准4、5级的库存货拿出来贴上1、2级标签销售等等,这也是市场经济所不容许的。

  更重要的,除了节能补贴外,“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和“以旧换新”几大工程,均出现过骗补行为。甚至有企业直言,骗补是行业普遍现象,“哪家都不干净”,惠民工程沦为骗补灾区。

  凡此种种,无不令人伸舌扼腕。不仅仅是一次次底线的突破,更重要的似乎都成为了一种常态。从大的层面上讲,违背了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的原则;从另一层面来讲,也是目前形势所不允许的。消费疲软,销售下滑;成本高企、利润缩水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使企业重换新生,需要的是扎扎实实的苦练内功和更多的创新,而不是一味地把心思放在怎么攻击竞争对手和钻法律、制度、政策的空子上。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两会后重庆上海等12省份常委密集调整
  • 体育巴萨宣布比利亚离队 穆帅9000万豪砸鲁尼
  • 娱乐李天一案被提起公诉 检方认定系轮奸
  • 财经央企华泰数百员工保障房福利房两头占
  • 科技新iPad mini将大调整:或取消边框
  • 博客飞机副驾驶:紧急撤离时我们该怎么做
  • 读书彭德怀问毛泽东可知中南海"选妃"
  • 教育研究生招考血统论:老师称外校生素养差
  • 育儿姐弟疑捉迷藏躲进木箱窒息身亡(图)
  • 曹彤:人民币单边升值或将逆转
  • 西向东:降房价要开征房地产税遗产税
  • 安邦智库:人民币国际化正进入新阶段
  • 李光斗:为什么中国人富有却不幸福
  • 商寅泉:两个条件引爆楼市泡沫
  • 叶檀:基金之神在中国认赔出局
  • 金岩石:华为接班换马模式不可取
  • 连平:银行业七招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 尹中立:中国楼市即将进入下跌周期
  • 华生:中国经济无需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