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员之死:技术威胁零售业就业

2013年07月09日 18:21  《中国商界》杂志 

  毕维尹

  大卖场和百货商店的大幅减少,意味着零售业对就业的推动力正在下降。

  詹姆斯·凯什·彭尼(James Cash Penney),一个难以置信的百货店创始人的名字(Cash意为“现金”),听起来更像资本主义连环画里的虚构人物。几十年来,这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在1902年成立以来,在他的掌管下,一直有着超级英雄般的表现,成为20世纪最成功的零售商之一。

  但是111岁的J.C.Penney状况并不好。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其股票骤降50%,去年圣诞季,同店销售额比去年下降1/3,这是史无前例的。三月,该公司宣布进行另一轮裁员,员工人数将在一年之内减少2万。

  这只是最新报道的正濒临灭绝零售品牌。Circuit City已经倒闭,Best Buy也奄奄一息。Borders已消失不见, Barnes & Noble也正在关店。Kmart在过去10年中关闭了40%的店铺。早在1998年,Sears还在道琼斯30以内,而今却未能进入标普500。

  你也许会说,公司都是生生死死。比起西尔斯股东的命运,美国家庭有更严重的事情要去关心。但是,大卖场和百货商店的大幅减少,意味着零售业对就业的推动力正在下降。

  整个20世纪,美国商店是低技能员工的聚集地。1940年至2000年,零售业劳动力整体翻了两倍,这个世纪绝大部分时间,该行业的就业人数比建筑业和医疗行业加起来还多。即使今天,美国两大最常见职业仍是零售推销员和收银员。去年,这两个职位的就业人数达760万人,比福罗里达州的整体就业人数还多。

  但是,零售业就业人群正在经历了农民和工厂工人所经历的轨迹。1900年,超过40%的美国劳动力聚集在农业,而今天仅为2%。1950年,1/3的美国人在制造业就业,今天约为10%。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生产效率。

  制造业有大量就业机会,就业人数逐渐增加,但是在拖拉机、装配机器人发明之后,就业人数的增加就越来越缓慢。

  每9个有工作的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从事零售业,零售业就业人数自大萧条后期开始增加,一度达到顶峰。1950年至1990年间,零售业就业率的增速比一般劳动力快50%。自1990年,增速反而慢了50%。零售业目前的就业率小于1999年,工作时间也少了很多。

  20世纪40年代早期,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还是J.C.Penney的一名年轻实习生,现在已成为全球最大零售商的首席执行官。今天,沃尔玛雇佣了140万美国人。他对购物者—尤其是美国乡村和南部的低收入者—影响巨大。与其他商店相比,每一个超级购物中心能为该地区的最低收入人群在食物上节省30%。“沃尔玛效益”是蔓延性的:低价会引发更低的价格,所节约的资金会在整个社区内成倍放大。

  但就业率就不同了。据David Neumark、Junfu Zhang、and Stephen Ciccarella在2008年发布的论文,一个沃尔玛员工能取代1.4个当地其他零售人员。沃尔玛效益不仅体现在价格下降两位数,同时也意味着,沃尔玛所在的每个县将有150个零售岗位消失。

  “沃尔玛能节省大量劳动力”费城联储银行经济学家Leonard Nakamura说。“其每平方英尺的销售额是普通店铺的两倍。如果你是Kmart,你要和效率是你两倍的店竞争,你必须裁员。”

  当然,零售工人面临的最大威胁不再是沃尔玛,而是势不可挡的电子商务。据Forrester[微博] Research研究公司称,电子商务在2013年底将占据零售销售总额的8%以上。笼罩在在线零售市场上的是亚马逊[微博],约占在线交易的1/4。亚马逊每个全职员工能产生的销售额超过60万美元,是零售业平均值的3倍。

  网络改变了购物者寻找他们所需商品的方式。通常要去商场三次才能完成浏览、缩小选择范围、购买。但是,随着美国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超过50%,以上三个步骤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无论是在家、在沙发上、还是在街上。购物者最终购买的商品,有一半以上是通过网络搜索的。摩根大通证券网络分析师Ron Josey说,“他们到商店的时候,已经知道要买什么了。”

  20年前,购物者要到商店去买东西。今天,商店要去找购物者。商场推销员被信息丰富的网站取代,收银员被自动收银机取代,商店员工每天要做的工作不是被机器代替就是由顾客自己完成。

  我们应该哀悼零售业的终结吗?美国农场的大批消失标志着自给自足和继承祖业的家庭的终结。同样,随着制造业的没落,其已无法成为将缺少技能的工人带入中产阶级的就业引擎。越来越难在商场和超市找一份工作了。

  标准经济理论认为,在运行良好的经济中,低技术岗位极易获得,且可替代,我们应该关心逐渐减少的中产阶级工作。的确,2008年至2010年早期,少于14美元的中等时薪工作占全部新增工作的60%。零售业就业并没有发生突然的大范围灭绝,而是在逐渐减少。粗略地看一下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地区,其零售业都在下降,工人们只能进入卑微的医疗保健和食品服务业。

  更为严重的是,零售业的就业紧缩加剧了其他低技能工作的竞争,推低了最低工资,把一些人完全赶出了劳动大军。这种可能性很难轻易取消:美国劳工统计局称,美国一周工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缩短,主要是由零售业职业减少引起的,超额工时并不会被其他行业吸收。

  零售业从业人数的降低也带来了其他负面影响。“危机之后,零售商裁员,并拥抱技术以自救”关注创新的咨询公司PSFK的零售分析师Piers Fawkes说。“网站、查询机、二维码等店内技术取代了人力。”结果是:更长的结账队伍,更少的帮助,更多的混乱。沃尔玛自2008年已将人力减少了2万,尽管其新开的455家店已经连续6年位于美国消费者满意指数末位。

  一些店铺抵制诱惑而没有裁员,这为他们赢得了更高的销售额和更满意的顾客。

  Costco、Trader Joe’s、QuikTrip不仅增加了销售人员,为他们提供更高的薪水,同时每名员工的销售额超过了竞争者。其他如中等时尚零售商优衣库、杂货连锁店Wegmans也同样证明,他们不需要拥抱零售商的后员工策略来获得利润。

  逐渐地,有两种店铺会存在,一些为了低价而竞争,另一些注重维护购物体验。也许是因为,有两种类型的顾客会存在。一些是中低收入家庭,受低收入和如教育、医疗等高成本必需品挤压,他们会追求廉价品。

  还有一些城市中产,他们会到Trader Joe吃午餐,买苹果手机,他们有足够的钱来买低价之上的一些产品。“沃尔玛关注底层,更注重效率,靠价格竞争,但是Wegmans等一些店则注重体验竞争。”Leonard Nakamura说。

  曾设计出苹果纯白样品间的Ron Johnson在2011年成为J.C.Penney的首席执行官,他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方案。“他们来苹果是为了体验,他们愿意为此多花点钱。”他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写道。

  Johnson 承诺用文化来代替优惠券却导致销售额剧减,一年半后他宣布辞职。似乎消费者被停滞的工资和家庭负债围困,他们并不想要什么体验,只需要优惠券。讽刺的是,这种一直低价的思维模式摧毁了作为美国就业引擎的零售业。低价和低廉的工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也成为美国得到的最终廉价商品,的确是物有所值。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两会后重庆上海等12省份常委密集调整
  • 体育巴萨宣布比利亚离队 穆帅9000万豪砸鲁尼
  • 娱乐李天一案被提起公诉 检方认定系轮奸
  • 财经央企华泰数百员工保障房福利房两头占
  • 科技新iPad mini将大调整:或取消边框
  • 博客飞机副驾驶:紧急撤离时我们该怎么做
  • 读书彭德怀问毛泽东可知中南海"选妃"
  • 教育研究生招考血统论:老师称外校生素养差
  • 育儿姐弟疑捉迷藏躲进木箱窒息身亡(图)
  • 曹彤:人民币单边升值或将逆转
  • 西向东:降房价要开征房地产税遗产税
  • 安邦智库:人民币国际化正进入新阶段
  • 李光斗:为什么中国人富有却不幸福
  • 商寅泉:两个条件引爆楼市泡沫
  • 叶檀:基金之神在中国认赔出局
  • 金岩石:华为接班换马模式不可取
  • 连平:银行业七招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 尹中立:中国楼市即将进入下跌周期
  • 华生:中国经济无需杀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