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晴
继2012年上市当年净利润大幅跳水近五成之后,温州宏丰(300283.SZ)再度引爆了中报业绩“地雷”。
7月4日,温州宏丰发布公告称,在去年同期实现盈利1021.07万元的情况下,公司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0万元至-900万元,较上年同期骤降159%~188%。
在提及公司业绩变动原因时,温州宏丰主要提及了两点。一是主要产品毛利大幅下降。2013年第二季度白银价格同比、环比均大幅下跌,使得账面白银成本价高于市场报价导致上半年毛利率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二是由于白银价格大幅下跌导致本期存货发生减值损失。
对于公司上市后业绩如此快速“变脸”,有投资者直言表示难以接受。有投资者认为,上市当年,公司业绩就一落千丈。对此,公司以“新公司开业人员大幅增加导致折旧、人工等成本增加以及银价大幅下跌”的理由给搪塞了过去。然而,等到今年上半年,在公司IPO募投项目早已投产和公司已对库存白银和铜开展了套期保值的情况下,公司经营局面竟然进一步恶化,居然又报出了亏损。“如此看来,只能说明公司在上市前业绩有造假之嫌。”
当天,温州宏丰证券部人士则表示,“近两年,公司产品销售量相对比较平稳,业绩下滑主要还是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的持续影响。”该人士称,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于2012年11月正式投产,产能将在未来逐步释放。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温州宏丰最初的招股说明书中,针对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公司声称,在现有的销售定价方式下,公司能够将原材料价格变动向客户传导,体现在产品售价上。因此,价格变动不会对公司毛利率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
二级市场上,温州宏丰当天终盘报收9.93元,即使按复权后的价格计算,与其每股20元的发行价相比,迄今仍破发35.46%。
IPO“包装后遗症”显形
本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在温州宏丰今年中期报出亏损之前,面对公司每年的巨额存货余额,公司除了在2008年曾经计提过区区8.95 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以外,其余年限均未计提过一分钱的跌价准备。
温州宏丰所处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行业所需原材料主要为白银、铜等金属,其中,银的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高。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其上市前三年及一期,白银、铜(包括铜和黄铜)占原材料采购总额比例的算术平均数分别为 85.30%、7.67%。因此,白银的库存水平基本决定了公司的存货水平。上市前三年及一期,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存货余额分别为3172.81万元、5678.74万元、15093.14万元和16514.44万元。等到2012年年末,公司存货较2011年末增加3736.09万元,存货余额增至22357.21万元。
但是,同样是面对白银价格剧烈波动,但公司在上市前后的做法却是大相径庭。
2011年第二季度开始白银价格进入下降通道。在经过几次大涨大跌后,全年累计跌幅大约10%。尽管如此,为了包装上市前业绩,确保业绩不被稀释,温州宏丰当年并没有计提任何跌价减值准备。
如今,等到公司钱圈到手后,巨额存货减值便成为公司的业绩“杀手”。
募投项目“画饼充饥”
而且,从公司募集资金项目进展来看,也并不如公司当初预期。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公司募投项目之一的年产550吨层状复合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及组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原拟投入16764.03万元,其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为2011年11月30日;年产105吨颗粒及纤维增强电接触功能复合材料及元件项目原拟投入13145.00万元,计划2012 年7 月 31日正式投产。
公司当初表示,上述两个募投项目建成后,公司有望分别每年销售收入28200万元和32340万元,年利润总额分别为3926万元和2948.5万元,投资利润率净分别高达23.42%和20.9%。
然而,公司上述两个募投项目直到去年11月才正式投产。报告期内,上述两个募投项目分别仅实现收益375.38万元和615.87万元。
尽管公司业绩大幅跳水,但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却大幅提升。截至2012年年末,公司销售费用从上一年的425.64万元增加到了报告期末的548.24万元,增幅为28.80%;公司管理费用也从2011年年末的2285.49万元激增至2012年的4028.62万元,激增76.27%。
此外,由于目前公司套期保值业务仅占公司总存货量的10%左右,并未覆盖公司全部存货,对此,有券商研究员认为,此次的白银价格大幅下跌不仅对公司中期业绩乃至全年业绩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此前,自今年4月贵金属大跌以来,白银一直是表现最差的贵金属。2013年6月25日,摩根士丹利已将2013年银价预估调降14%,从27.17美元调降至23.39美元;将2014年银价预估调降29%,从29.48美元调降至21.0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