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股市遇到“克强经济学”

2013年07月03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胡润峰

  连日来,一个新概念“克强经济学”不胫而走,引发热议。

  以领导人的名字来命名的经济计划或政策思路,前有马歇尔计划、里根主义,近有安倍经济学。在中国新一届政府上台三个多月后,即出现克强经济学这种说法,反映了各界对近期政策的认可、对进一步改革的期许。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以“克强经济学”为代表的新一届政府经济思路,全面推行后对股市的影响会如何?

  目前尚未看到李克强总理专门就股市发表看法,对这个问题,可从“克强经济学”的主要思路入手分析。

  按照最早在研报中提出“李克强经济学”的投行巴克莱的总结,其政策框架要点有三:无刺激、去杠杆和结构改革。每一点都与股市息息相关。

  在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新一届政府持续向地方政府和市场传递不打“强心针”的信号。这意味着类似“四万亿”那样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不会重来。由于市场过去屡受刺激政策后遗症的困扰,这种少见的淡定颇获好评,也是“克强经济学”概念出现的重要原因。

  对某些行业和公司而言,无刺激就未必是好事了。对诸如钢铁、有色、水泥等依靠固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行业,这是长线利空;对光伏、LED等依赖政府扶持的行业亦然。

  去杠杆从宏观而言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保持较紧的状态。对股市来说,流动性宽松的预期已经改变,资金价格将维持在较高的水准,同时投资者风险偏好将降低。整体而言,去杠杆意味着股市难以期待大的行情。

  从微观层面,去杠杆主要针对部分金融机构和国企。前段时间的钱荒,就是一次“实弹演习”,打击目标是部分过于激进的银行,延伸目标则是信托公司等影子银行体系。当时,估值本就不高的银行股出现大跌,有的连续遭遇跌停。

  至于国企,则因为获得资金过于容易,普遍负债率偏高。部分国企从银行系统获取廉价资金后,通过委托贷款、信托产品等方式高价转手,成为金融套利者。这种扭曲的资源配置,将在去杠杆的过程中得到纠正。这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好事。

  资本市场早已提前开始结构改革。自2012年来,A股估值体系开始切换,传统产业大型国企的估值降到个位数,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新兴产业估值达30倍以上。

  当然,随着这一趋势的不断强化,目前资本市场可能已经切换过头了。创业板中即便会出现一些伟大的公司,也只可能是少数,不应该有大批公司都值得给予四五十倍的市盈率。至于传统国企,“烟蒂型”投资者倒可以从中寻宝。

  在一些中方学者看来,如果说有“克强经济学”,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向市场放权让利,当属其题中应有之义。这与前述三大要点并不矛盾。对股市来说,若能任由市场充分发挥活力,意味着A股“政策市”的特色有望逐步淡化,股市有望在资源配置中起到更好的优化作用。

  (作者为本报编委)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警察被指凌晨持械抢走瓜贩尸体
  • 体育吉鲁3球阿森纳7-1 切尔西官方报价鲁尼
  • 娱乐教授就李天一案言论道歉 白岩松批三宗罪
  • 财经华润董事长宋林起底:2010年是人生切割点
  • 科技俄三大运营商决定停售iPhone
  • 博客马鼎盛:台湾演习饱和攻击辽宁舰
  • 读书妻妾成群:古希腊开放的两性和婚姻生活
  • 教育另类毕业照频现 网友叹当年太保守(图)
  • 冉学东:神木是个小圈 中国是个大圈
  • 安邦智库:大老粗经济毫无前途
  • 徐斌:新班子经济葫芦里面究竟什么药
  • 倪金节:中国经济增长下限靠什么稳住
  • 叶檀:克强经济学有明确边界
  • 水皮:总理新政的路径选择
  • 陶冬:全球去杠杆已经开始
  • 苏鑫:王石的救赎
  • 安邦智库:如何解读李克强经济思路
  • 朱平:未来十年投资机会在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