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骏
近年来,一个普通人并不了解其到底为何物的“PX”成了屡次挑动公众神经,进而刺激政府官员的敏感因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媒体刊登报道,给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根据国际标准,PX不算危险化学品,与我们喝的咖啡同属‘可能致癌物’。”
PX是para-xylene的缩写,中文学名“对二甲苯”,是一种液态存在、无色透明、气味芬芳的芳烃类化合物。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及《危险化学品名录》,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PX不算危险化学品,在欧盟,PX也仅被列为有害品。有资料显示,人体吸收过量的PX,会对眼部以及上呼吸道造成刺激。长时间接触PX,也可能导致头痛、烦躁、抑郁、失眠、疲劳等症状,严重者,可以造成短期记忆障碍。
就这么点毒性怎么就让久经食品安全考验,已经“百毒不侵”的中国人“谈PX色变”?是中国人对PX没来由的误会吗?也不尽然。据报道说,让国人害怕的是PX中的“苯”。根据权威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认定,苯属于一类致癌化学物质,即“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但PX本身的毒性只列在五个梯度分类中的第三类——可能致癌,即“对人类致癌性证据不足,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说得通俗些,毒性程度相当于咖啡。该机构1991年发表的“化学物质引起人类癌症危险性评价”中就有“咖啡”的大名,与PX同属第三类。
恐慌往往来自于愚昧,愚昧往往来自于无知。现在专家出面把PX的科学性质说清楚了,国人应能笑纳PX项目了吧?非也,专家关于“PX的毒性等同于咖啡”的说法,反而在各类媒体上成为笑谈,原因无他,只在于专家揣着明白装糊涂,被国人看破了。
民众害怕乃至反对的不是作为产品的PX,而是作为化工品生产过程的PX项目!专家把PX本身说得十分安全了,但没有一个字告诉公众,PX的生产过程是否安全,特别是在中国各地化工企业污染环境严重,癌症村不断涌现的背景下,新冒出来的PX项目是否真的安全,是否安全到了如急于从PX项目中获利的企业之新闻发言人、急于借PX项目拉动当地GDP的政府官员,还有急于争取官方科研基金的专家们讲得那么安全?PX项目在中国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处境,不是科学技术是否安全的问题,而是政府公信力、法律对企业行为的约束力和专家的学术操守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让一个本身不被公众信任的人出来说话,最后的效果不会适得其反吗?专家说我国已经掌握了PX项目的核心技术,民众完全可以相信,但民众是否一定相信企业会不惜工本拿最好的技术来确保对环境友好,对民众负责吗?自某些科学家“发明”三聚氰胺,为虎作伥,帮助企业对付国家关于奶粉蛋白质含量的检测要求之后,知识的严肃性、科学的神圣感和专家学者的道义心在许多国人心里就大打折扣了。
至于“PX的毒性与咖啡相等同”的比照不是出于无知——专家不应该无知,就是故意混淆逻辑,因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咖啡馆,我喝多少咖啡完全可以自己掌握,而你在哪里生产PX,到底会造成什么效应,我一点没有办法控制。文学家说,“鹰可以飞得比鸡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有点文学水平的国人会说,“PX的毒性可以同咖啡一样低,但咖啡馆永远不可能捅出PX项目那么大的娄子!”
PX项目不是不要上,也不是不可以上,但在简单列举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PX项目安全时,千万不要忘了介绍这些国家的法制如何有效,政府如何负责,企业如何规矩,还有专家如何真诚,没拿“PX毒性等同于咖啡”来忽悠公众。
作者为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