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郎酒解约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2013年06月06日 18:17  经济视点报 

  □李金保 

  

   最近“郎酒解约”是网络搜索的关键词。

  在这场风波中,河南学子也有所涉及。据报道,郎酒集团在河南一共签约了20名学生。

  最近有消息称,郎酒将会对每名学子进行3000元的赔偿,但这丝毫不能平息校方乃至社会的愤怒。也丝毫不能弥补学生在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中遭遇的损失。毕竟此前学子们已经为这一签约意向耗费了半年时间,也放弃了许多其他就业机会。

  截至目前,有学校已介入此事为学生维权。也有信息称,一些大学已经将郎酒纳入招聘黑名单。

  郎酒此前曾对媒体解释,称解约出于行业困境和企业压力,无法消耗如此大的人才库存。但在这场解约风波中,郎酒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既得罪了就业方,也砸了自己的品牌,依靠解约省下来的费用,远远不够这次信任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郎酒在这次危机中爆出的问题很多,比如说品牌与诚信度之间的强烈反差。但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内部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工作的缺失。

  或许有很多企业跟郎酒一样,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有弊端,但是他们运气好,没遇到这种大群体事件。

  其实,若做好人力资源,企业根本不会摊上这种事。而企业做好人力资源,也没那么难。

  比如有记者在其企业官网中发现,其官网新闻中就有“从2012年开始,郎酒集团在白酒行业率先刮起一阵‘人才计划’旋风,仅在销售队伍上就引进2000余名重点本科以上的大学毕业生”的报道。

  这条新闻中,可以看出郎酒在去年对行业走势预估错误,应对反应更为滞后。

  实际上,对企业、尤其是对知名企业而言,人力资源部门的关键不仅仅是招聘管理,而是需要对企业整体做出梳理评估的关键部门。企业业绩的好坏,人资部门有着最直观的感受。

  因此,每年、每季度乃至每个月,人资部门都要根据企业业绩及时上报,并灵活调整招聘计划。

  在行业困境时没有认清现实、大规模进行招聘,已经是大错误。但发现错误后,并没有及时进行调整,而是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单方反悔”,而没有与就业方进行充分协商,更暴露了这个大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不足。

  一个正规的企业,需要有一套标准的人力资源流程和制度。

  在招聘问题上,不能仅仅因为企业短时期缺人就大规模招聘,行业不景气就大规模裁员。如果一个企业视制度为儿戏、视员工为儿戏,那么员工也会把你的要求当儿戏。这种企业绝对做不好,更做不长。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才招聘、储备、培养、解约、人才流失预警等,都应该有一套标准制度,而不是老板或者管理部门想到哪里就做到哪里。

  尤其是在主动解约员工方面,即使企业有着正当的理由,也一定要充分照顾解约员工的情绪,给好足够的体面。企业和员工结缘很难,但结仇却很容易。一旦处理不当,被解约员工势必会站在企业的对立面,而且这些员工走后仍会在同行业中工作,这就容易给企业带来各种负面影响。

  这就很考验企业人资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没有哪家企业人资管理人员在面对员工的时候低三下四,但很多企业人资管理人员在工作时却高高在上,尤其是面对被解约员工的时候。实际上,这种态度大可不必,对管理人员来讲,大家都是员工,也许自己也有要离开的一天。对老板来讲,说不定被解约的员工在今后或许自己能用得上,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

  再者,对企业文化的塑造,绝对不能只停留在口号的标准上,而是从老板开始,从人资部门起做好,踏踏实实落到实处。不然几十年苦心孤诣的塑造一旦被现实戳破后,几分钟之内就会化为乌有,甚至成为众人嘲讽的对象。

  人力资源部门看似是企业中最没有价值的部门,但实际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水平。毕竟企业经营需要人,而人才的进出都要经过该部门。这个部门给人才的印象如何,也决定着这些人才给企业的回报如何。

   (李金保,博思人才合伙人,首席高管寻访顾问 微博:@阿保)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长春市长就致120人死大火事故做检讨
  • 体育NBA-印城神塔拒恭喜热火 总决赛展望
  • 娱乐韩国小姐冠军旧照曝光被疑整容(图)
  • 财经中方拟三措施反制欧盟 空客订单或是王牌
  • 科技史玉柱营销心得:坚决不降价促销
  • 博客在加纳军警围捕中逃难的中国人(图)
  • 读书继任公安局长不择手段争上位:前门
  • 教育北大卖猪肉校友:高考拼爹 明星祝福(图)
  • 育儿母亲给男婴穿袜子系橡皮筋致其双脚溃烂
  • 苏鑫:楼市投资五大最新趋势
  • 水皮:中投怎么成了烫手山芋
  • 叶檀:中美都靠房地产
  • 郑风田:比中储粮大火还可怕的是什么
  • 姚树洁:为何中国大学还不如不上
  • 朱大鸣:抢房再现暗示楼市度过寒冬期
  • 太友:粮库火灾为何刑拘五名工人
  • 杨涛:地方国企运营亟需制度创新
  • 罗天昊:粮食连续九年增收值得怀疑
  • 徐斌:强美元时代的中国通缩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