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张慧
——专访华电南宁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东
作为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项目,如何控制气价,是整个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能否存活的关键。
5月,中国华电发布了国内首份分布式能源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华电规划了自己的分布式能源蓝图——预计“十二五”末,华电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装机将达到300万千瓦,到2020年力争建成1000万千瓦分布式能源。
分布式能源将能源系统以小规模、小容量、规模化、分散化的方式布置在用户端,独立传输冷、热、电能,从而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目前的主要形式是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由于环保、高效等特性,分布式能源被各方推崇。
在华电对分布式能源的规划蓝图中,南宁华南城分布式能源项目算的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
相比于其他几大电力企业对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关注,华电似乎对分布式能源项目格外钟情。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想要大规模发展分布式能源,其市场环境仍然存在桎梏。
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分布式能源项目,华南城分布式能源项在建设过程中,其所面临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整个分布式能源的现实境况。为此,《能源》杂志专访了该项目的负责人——华电南宁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伟东。
气源保证
《能源》:南宁华南城分布式能源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分布式能源项目,能否简要介绍项目情况?
赵伟东:华电南宁华南城分布式能源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分布式能源站,2011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设计建设3套6万千瓦级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能源站在发电的同时,将对外供冷、供暖、供气、供热水,预计今年9月投产2套机组。完全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约10亿千瓦时,年功能量达到170万吉焦。
《能源》:相比于传统的天然气发电站,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有何特点和区别?
赵伟东:天然气分布式项目和天然气电站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天然气发电站,主要的任务还是发电。
分布式能源项目,是以冷热用户的需求为主,电为副产品,采取的是以“冷、热”来定“电量”的模式。如果分布式能源的发展环境和政策适宜,其环保、以及经济效益应该比天然气发电站的高。
《能源》:华电选在南宁建设这个大规模的分布式能源项目,主要有哪些方面的考虑?
赵伟东:2010年在广西规划这个分布式能源项目,主要是出于几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气源的考虑,广西之前没有天然气长输管线到达,也就是没有气源,都是从外地通过槽车进来,所以天然气价格很高。现在,中石油的西气东输二线能够达到广西,就为分布式能源提供了前提条件。除这条管线之外,还有中缅的油气管线,中石油的LNG和北海的LNG项目,都为项目提供了气源的保证。
第二,则是南宁市对天然气项目的需求。南宁市对环保要求很高,按其布局规划,不可能再去建火电厂。
第三,华南城项目选择的是商业、工业集中区。根据测算工商业用户的用能面积能够达到7、8百万平米。仅一个华南城规划就488万平米,所以用能的需求很大。这就是我们规划在南宁的原因之一。
《能源》:目前,国内对于天然气涨价的呼声强烈。如果天然气上涨,势必对分布式能源项目有所影响。您觉得该如何应对?
赵伟东:现在,我国只有在两广地区开始了天然气市场化的价格改革。按照这个趋势,其它区域可能也会按照这个方向走。从目前国内天然气发电站的情况看,气价一般比民用的气价低。按照国外的一般情况,应该是商业用气的价格最高。但是目前,一些分布式能源项目,并没有拿到明确的天然气气价。所以,分布式能源项目,还需要国家或地方政府出台配套的政策。
从华电已运行的广州大学城分布式项目看,如何控制气价,是整个分布式能源项目能否存活的一个关键。如果真像传闻的那样,天然气的价格会大涨,而气电价格又未联动,那分布式项目就会面临大规模亏损。所以,国家应该给这些具有社会效益的项目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提供“计划气”。
价格机制
《能源》:都说分布式能源的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根据华电已投产的项目,经济效益如何?华南城项目如何保证经济效益?
赵伟东:一般来讲,分布式能源项目都是以“冷、热”定“电”的。实际上,真正有效益的还在于“电量”的产出。电力能够并网的话还是能产生效益。但是在并网这块,还存在并网难的问题。在供热、供冷这块,尤其是在供热上,从目前运行的项目看,更多呈现的是公益性,体现不出企业的经济效益。
华南城分布式项目,我们计划的收益率是8%,企业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关键还得看,包括冷价、热价、电价以及原材料天然气的价格。
就我们集团的决策来讲,一方面是大力发展分布式能源,同时,对于一些负荷不是很集中的地区,或者是欠发达的地区,分布式能源项目的上马还是持谨慎态度。
《能源》:那对于分布式能源的产品——冷、热、电,目前是如何定价的?国内有没有统一的定价机制?
赵伟东:分布式能源的电价形成机制,目前还没有明确。火电电价是标杆电价,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也有比较确定的电价。但是分布式能源的电价没有明确。像华南城这样的示范项目,只能按照老的定价方式,即合理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式。
在这过程中,就存在相应的困难,因为天然气价格高,电价成本比普通的火电高,所以相对应的上网电价也就高于火电,各需求方在接受上就存在一定的难度。现在对于分布式能源的电价,都需要根据各地进行测算,所以价格不一。如果分布式能源有明确的价格机制,那对项目经济效益的把控,会比较明朗。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够尽快出台相关的政策。
在冷价、热价这两方面,项目负责方都是需要跟下游用户去谈判的,所以价格也不确定。
《能源》:如您所说,由于分布式能源价格相对于火电成本高,用户接受存在困难,那您觉得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赵伟东:关键在于对冷热用户的引导。这块工作,我们也正在做。我们目前规划的很多项目都在新兴的工业区,或者是商业集中区。在这方面,地方政府是不是能有一个非常规范的引导,是很重要的。如果用户能够随意的去上马燃煤小锅炉,或者可以使用其他高耗能的用电设施,那分布式能源就难以推广。所以政府能够规范引导用户使用高效的清洁能源,就显得很重要。
《能源》:除了电价机制未明确,在并网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
赵伟东:各地的政策不一样,但基本上,分布式能源项目都需要参与并网,还做不到“自发自用,多余上网”。分布式能源走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模式,基本上还是参照一些既有的火电等发电模式,也就是先并网再输出,按照行业的话说,就是需要“上网”和“下网”。如果能够完全按照国外的模式,自发自用,多余上网,根据不同的阶段和用量,核定电价,那分布式能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会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