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野武士时代”的思考者

2013年05月20日 01:35  第一财经日报 

  在平田晃久看来,自然的脉络和规律是造就建筑的原本

  李娟

  [ 平田晃久把伊东丰雄和自己分别比喻成牛顿和莱普尼茨。他说,伊东先生是非常优秀的建筑前辈,他们追寻的建筑本源是一致的,只是所延续的路径不同,因此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

  自1987年普利策建筑奖颁给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开始,到今年伊东丰雄成为第六位获此奖项的日本建筑师。日本建筑师在以西方建筑体系为主导的国际建筑界,一直以一种“基于此却不局限于此”的方式而受到关注。作为“70后”一代,平田晃久与藤本壮介、石上纯也等青年建筑师逐渐崭露头角。他们成长于传统的建筑教育范畴下,却打破“学院派”的束缚,以自己独有的对自然、城市、社会的认知方式发声。他们被世界建筑所影响,也影响着世界建筑的发展。

  1997年平田晃久从东京大学建筑学科研究生毕业之后,进入伊东丰雄事务所工作。在与伊东先生共事的8年时间中,平田晃久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建筑观,按他自己的说法,这八年的时间对他的影响很大。但同时他也看到了自己与伊东先生在建筑理念上的分歧。2005年,他成立了平田晃久建筑工作室。2008年,他凭借“Masuya(桝屋本店)”荣获JIA(日本建筑师协会)新人奖,2012年获得第13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

  平田晃久的作品几乎都与自然要素相关联:山脉、河流、绿林、鱼卵、海藻……当这些元素以一种被再解读的方式出现在城市的水泥丛林中时,建筑界被激了起一番涟漪。日前,平田晃久应文筑国际邀请,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报告厅进行了一次关于建筑创作与建筑观的演讲。

  “生态”建筑

  在平田晃久看来,自然的脉络和规律是造就建筑的原本。那些硬朗甚至有些冰冷的线条和外观,在平田晃久的设计下变得亲切自然。与其说他的建筑是创造天马行空般的神奇空间,不如说这是他对自然哲学深入思考的结果。

  他给出了“Tangling”一词。这个词在日语中是两个词的合成词:中文即“络”以及“留白”。“络”可以理解为一件事物因某种原因而与另一事物发生关联;而“留白”可以理解为不可预知的可能性。平田晃久并没有寻找两个英文单词去释义,也没有更多地解释这里面的深层含义。也许他是想用建筑作品本身让大众去品读。

  平田晃久的设计常常被与“生态学”一词联系在一起。在对其作品的解读中,我认为建筑师并不是简单的对某个元素的提取并重复,而是找到事物内部存在的客观规律,从而建立一种新的建筑秩序,是一种理性思考的结果。我不能肯定这是不是建筑师所谓“Tangling”的确切所指,但从其作品中确实可以窥见一斑。

  在本田农机展示间这一设计中,设计师以简单的立方体做对角线切割,创造出人们在本能上会感兴趣的场所。如建筑师所说,在广阔的海里,鱼群会为珊瑚礁所吸引。这是一种无法一眼看透的连续空间,若隐若现间形成多重内纵深。人们在行进中探求,不断有新发现。

  在猿乐(Sarugajuku)购物中心的设计中,平田晃久选择以自然山谷的形态为切入点,他认为从自然的生态规律来看,山谷是汇聚能量之地。群山交汇之处植被茂密,溪流成河,是充满活力的空间。平田晃久将小型商业空间设计成如山丘一般,建筑之间宛若山谷,人群和店面的展示物在山谷中不断流动,每个店面也借由此得到了扩大的视觉效果。猿乐所在的“代官山”正得名于其如山丘般起伏的地形。平田考虑到基地陡坡与缓坡并存,于是将建筑物的形体融入等高线的变化,这是密集都市里的自然之景。

  将对自然的呈现称为“生态”,而究其根源,是建筑师对自然规律的哲学理解。当我们身处城市,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我们已经处于一个关系网中,这个网中充满了自然与非自然。在某时某地,我们必须以一个姿态,带着一种目光,身处其中。于是,我们对城市的理解和想象犹如地心的热量,穿过时空堆叠的地层,到达现实的表土。自然与城市这两者之间本应无差,都是我们理性想象的发轫。

  “无风日本的细波”

  日本建筑界是一个讲究谱系与承继的群落。

  上世纪60年代活跃于日本建筑界的筱原一男秉承东京工业大学的传统,以明晰而纯正的建筑理论和思维一脉相承地延续着;而师从菊竹清训和丹下健三等老一辈建筑师的黑川纪章、矶琦新、伊东丰雄及其学生妹岛和世等,陆续在国际建筑界大放异彩,他们形成了另一条传承脉络。“平田晃久在伊东丰雄事务所工作了八年,他应该算是在这样一条建筑脉络下成长起来的。”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钱强如此评述平田晃久在日本建筑师谱系中的位置。而对于他这一代建筑师,“后野武士时代”是个颇为形象的说法。

  日本建筑师桢文彦(1993年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将伊东丰雄、安藤忠雄、长谷川逸子、石井和紘等建筑师命名为“和平时代的野武士”。野武士原意是指日本战国时代后期一群带刀的落魄武士,他们在各个地主番臣间流浪。有战事时他们即被招募,报酬很低,甚至连战服也可省略。

  在日本,因为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需要建筑师设计“国家建筑”的时代,已经在丹下健三活跃的上世纪60年代宣告结束,而各地方繁荣的公共设施建设,也在上世纪80年代基本完备。“野武士”们在“和平”年代多数都在小型建筑上寻求建筑的日常性和现实性。之后,当“野武士”建筑师们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且日本逐渐有一些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90年代,经济危机和阪神大地震又不期而至。这使得他们采取了与纪念性建筑设计不同的方式介入城市活动,试图从细微处着手企图引起革新。这也是如平田晃久、藤本壮介、石上纯也等新一代建筑师所秉承的建筑设计思维。

  如本雅明所形容的:现代性是遭遇新奇之物的经验。在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建筑师所处的时代,他们感悟的是化作都市奇观的体验。如同以往的任何时代,新一代建筑师开拓的是与上一代迥然不同的建筑方式。如果说伊东一代建筑师骨子里依然存在现代建筑情结的话,那么新一代的建筑师已然踏上了一条充满天资的道路。

  平田晃久把伊东丰雄和自己分别比喻成牛顿和莱普尼茨。他说,伊东先生是非常优秀的建筑前辈。他们追寻的建筑本源是一致的,只是所延续的路径不同,因此也会得到不同的建筑结果。

  平田晃久绘制了一张关于20世纪与21世纪建筑不同之处的比较图。在这张图中,20世纪的建筑被绘制成一个封闭的正方形,建筑的空间是被局限的(minimum surface)。21世纪的建筑则形成了一个如同树形的有多种可能性的开放形态,在这个时代建筑的空间是无限延展的(maximum surface)。平田晃久说,我们也许可以认为21世纪新的建筑原则是不同于20世纪的。

  新一代的日本建筑师经历了“野武士时代”及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的10年,以一种“基于此也不局限于此”的“破茧”的方式登上了世界建筑舞台。在《隐隐相连的社会——见于31位建筑师的新空间诸相》一书中,伊东丰雄写了篇名为《在无风的日本卷起细波的建筑师们》的宣传文案,直指包括平田晃久在内的新一代日本青年建筑师。

  这是“野武士时代”的延续,也是“后野武士时代”的开启。

  (作者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本正式要求中国解释发射探空火箭一事
  • 体育世乒赛李晓霞首夺大满贯 男单包揽4强
  • 娱乐朱玲玲口快认郭晶晶怀孕:孙子孙女都喜欢
  • 财经任志强:胸罩比房地产暴利得多
  • 科技三大运营商抢位4G:牌照或在年底前发放
  • 博客马未都:在地方博物馆见到今古奇观
  • 读书深明大义:孙中山原配让贤宋庆龄
  • 教育学业账盘点:30万学表演毕业月薪才3000
  • 育儿人贩因小孩聪明卖不出去将其溺死(图)
  • 黄凡:明星炒股巨亏说明了什么
  • 王德培:装傻充愣的人民币
  • 姚树洁:火箭提拔是官场最恐怖的腐败
  • 陶冬:日本期待改革 联储面临退出压力
  • 陈季冰:新任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困境
  • 管清友:中国经济的黄仁宇困境
  • 朱恒鹏:为何让官员帮我们给医生发工资
  • 张捷:中国的住宅奢侈品在形成
  • 谢百三:全球股市都在涨 中国股市怎么办
  • 钮文新:日本将把中国当成自动提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