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监管框架是决定中国页岩气开采速度的前提

2013年05月16日 02:31  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尔德;茅玮涛

   “最重要的是找到潜在的含页岩气岩石层,用最经济的方式开采,之后就能顺其自然地发展起来。”日前举行的2013国际公用事业与能源大会上,埃森哲全球清洁能源部主管梅丽莎·斯塔克(Melissa Stark)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

   对于中国如何实现页岩气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梅丽莎表示美国也曾开发过很多页岩气井,破坏了地面环境。她建议中国应少挖井,并确保这些井能够多产。

   梅丽莎在能源行业拥有19年的跨领域工作经验,兼任美国能源部的下属单位国家石油委员会未来运输燃料研究技术任务组的副主席职位,长期专注于生物能源、运输电气化、碳管理投资等工作。近期,她主持了关于页岩气开发和水资源管理的调研报告。

   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21世纪》:美国页岩气开发三十多年来,有没有发生过水污染的案例?这些案例直接催生了哪些针对性的政策?从技术角度来看,有没有替代性的方案来解决水污染问题?

   梅丽莎·斯塔克(以下简称“梅丽莎”):任何传统的油气开发都会导致污染,在页岩气的开发方面尤其如此。主要风险有两个方面:第一,钻探时可能会污染物渗透到蓄水层,直接造成水污染;第二,可能会有15%到20%的水返回到地面,这就需要及时处理,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水污染。美国一般会进行地下处理。

   针对这些风险,首先出台了封井政策,我们会根据井的深度,设计套管的严密度,确保封井严密;在水的处理问题上,原来是先进行地下处理再排到地表,现在已经不允许排到地表了。根据水的成分、页岩气深度等具体情况,我们也出台了不同的监管政策。

   我们已开发出很多技术,并且仍在不断探索,主要技术包括井的设计、套管材料以及封井用的水泥等。水的处理技术趋势是倾向于水的循环利用,尽量地降低成本。

   《21世纪》:在页岩气之外,页岩油的开发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那么页岩油的开发是否存在同样的环境风险?

   梅丽莎:刚才讲过,在传统的油气开发中都存在风险,页岩油的开发必然也会存在风险,在用水力压裂方法钻井时,也会有很多水排出地表,不过风险大小取决于钻井数量。

   推动研发用不可饮用水或不用地下注水的技术

   《21世纪》:中国的页岩气区块,有很多分布在水资源紧缺的区域,页岩气的开发与水资源供应间存在矛盾,您认为这个缺口应该如何解决?

   梅丽莎:我们有两个方面的思路,用不可饮用水或者不用地下注水。

   首先,能够尽量不使用饮用水。有一个关于这方面的研讨会,当时的与会者讲自己公司的目标就是,在三年内实现不使用饮用水进行压裂的技术。所以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进步。

   其次,实现完全不用地下注水的技术创新,可以采用其他的压裂技术,比如俄亥俄州就在尝试用氮气泡沫来取代水。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是,页岩气开发反倒会产生很多水。比如在钻井时可能会钻到蓄水层,从而产生大量咸水,对咸水进行处理后可供应给社区使用。

   《21世纪》:中国现在执行的是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对页岩气产业有着怎样的影响?

   梅丽莎:有一点很重要,中国政府要清楚不同盆地的构造不同,套管的深度、是否允许地下注水、封井钻井的设计等方面都会不同,因而监管要有针对性。

   页岩气的开采中有很多规则,包括是否允许使用新鲜水源、蓄水层可以取多少水、水质的监督处理及再使用等方面。

   在美国,地下注水井已有十多年的开发历史,数量达20多万个,所以美国不太会去进行非注水井方面的研发。但中国的水质政策非常严格,所以对于中国来讲,非注水井研发是个机会。我觉得中国政府应继续保护水的质量,坚持严格的水质政策。

   为何中小企业独领风骚

   《21世纪》:在美国的页岩气开采中,实际上有7000多家的企业参与,其中很多是中小企业。但到了开发的中期后,这些小企业却被壳牌之类的大型公司收购。在美国的这种模式里,为什么前期时中小企业就能够参与进去?

   梅丽莎:不能够简单称这些公司为中小型的公司,应该说他们都是独立的石油公司,他们原来就是在传统的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方面都是一直参与的,很多的技能。可能有些比较小,但是现在有些是很大的了,多年来他们一直参与。他们运用自己的技术和创新来进行页岩气的开采,比如说水平井的钻探,还有水力压裂技术的运用等等,这些都是他们所想出来的,他们是最开始想到怎么样用技术的方式来获取一些页岩气。

   我们以前是知道页岩气可能在这儿,但是没有一个经济的方法去开采它,所以这些公司是第一批运用他们的技术和知识来做的。当时

   那些上下游一体化的大公司觉得不太可能,但是这些小公司这样做了,现在有些公司也变得很大了,并没有说所有的小公司都被整合了。还有一些小公司至今仍是独立的公司,这些公司有很多的人才,比如说地质学家、钻探方面的专家,还有技术面的专家等等。

   也正是这批公司,他们是首先想到循环利用压裂的水,而不再使用干净的水的公司。他们有很多的技能。在美国能源部所进行的一些研发活动当中,有很多的项目都是刚才提到的独立石油天然气公司引领的,所以这些公司是第一批这样来做的。

   实际上如果是用比较简单的方式,用三角形方式形容我们资源的话,三角形最上端是传统的常规能源资源,在它下面是像页岩气这样非常规的能源资源。从美国的历史来看,常规的能源资源开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些比较大的公司觉得没有太多的价值了,可能就把这儿的油田卖掉离开。但是独立的石油天然气公司还会继续在这个常规的资源层级进行继续开发或者勘探,去寻找更多的价值。同时他们还进一步往下勘探,最终找到了页岩气。任何成熟的盆地都是这样的情况,都是原来比较大的公司把油田卖掉了,但是独立的公司还是继续坚持。比如欧洲的北海就是这种情况。

   因为这些独立的公司对这些盆地非常了解,对比较深层次的岩石,还有地质情况其实比大的公司更加了解,这个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如果另请其他的公司来进行参与的话,可能情况反而会不一样。

   中国页岩气开发面临的挑战

   《21世纪》:目前,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处于起步阶段,您认为中国的页岩气产量大概何时达到商业化开发阶段?

   梅丽莎:我认为,中国可能需要5到10年的时间。

   中国的页岩石主要位于山区,不同于美国,因而钻井方式、深度以及所需基础设施都会不同,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水平井的钻探工具、压裂工具的开发也需时间。

   但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在科技方面也很有优势,而且执行力强,基础设施布局完善,因而中国的页岩气开发前景广阔。目前,最重要的是找到潜在的含页岩气岩石层,用最经济的方式来开采,之后就能顺其自然地发展起来。

   《21世纪》:《页岩气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到2012年要实现65亿立方米的开采量。对于这一目标,有些专家认为定得比较低,有些专家认为比较高。那么,您认为这个目标会不会实现?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梅丽莎: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因为我觉得先讲一下挑战,才能更好地回答这个目标可不可以实现。

   我觉得,当务之急就是先找到一些能够多产的井,所以要找到比较好的岩石,这样可以钻少量的井,并且确保这些井能够多产。第一是地质方面的挑战。

   第二是钻井方面的挑战。尤其在前期的开采和勘探期,需要钻探上百个井,这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需要封井、卡车运输和水处理等服务体系的跟进。美国现在倾向于环保的钻井,即减少钻井对地面的破坏,减少浪费,减少噪声。我觉得中国应该是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现在中国是非常强调效率的,这是第二个比较紧急的挑战。

   第三是非技术方面的挑战,会涉及很多的利益相关方,涉及水资源的保护问题等。比如美国开采致密气时,在压裂和卡车运输过程中都可能产生甲烷,如何封存甲烷就是一大问题。 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是,一定要有比较好的政府监管框架和行业构架,因为这是决定开采速度的前提。

   至于讲到65亿吨的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这个我不便评论。因为只有真正开始钻井了,才能知道这个情况是怎样的。

   但是有一点很重要,一定要做好对于防止环境污染的监管工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台湾称菲方诚意不足 启动3项制裁
  • 体育亚冠-国安主场憾平10人首尔FC 视频
  • 娱乐皮特发表声明赞朱莉勇敢 皮妈感骄傲
  • 财经王老吉红罐之争今开庭 加多宝称无路可退
  • 科技传欧盟本周将发警告信:拟制裁华为中兴
  • 博客柴静:专访戴假肢去救灾的女教师廖智
  • 读书新书记权斗官场红人:市委书记
  • 教育北京天价学区房37平350万 被称宇宙中心
  • 育儿安徽一小学校长性侵9名女童 最小仅6岁
  • 李飞:经济深化转型的难言之隐
  • 马宇:取消的133项行政审批到底是什么
  • 管清友:当前中国经济的三个悖论
  • 袁一泓:楼市价格管制必然失败
  • 文显堂:日元贬值意在遏制中国
  • 朱大鸣:地价居高不下 房价怎能不涨
  • 叶檀:中铁建的招待费是小菜一碟
  • 蒋锡培:做企业 该放手时就放手
  • 陈序:货币竞贬倒逼人民币汇率加快自由化
  • 黄小鹏:债务率超90%经济就会负增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