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江: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必由出路

2013年03月27日 15:02  博鳌观察 

  作者:徐乐江,宝钢集团董事长

  国际化对中国企业来说已经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因为经济全球化早已使市场突破了国界的范围,根据比较优势的原则全球各国都纳入到了一个分工体系中。在中国经济转型、产能普遍过剩的背景下,国际化是中国企业未来的必由出路。

  宝钢国际化之路

  就宝钢而言,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走出去”的重要性。早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宝钢投产初期,我们就坚持10%产品出口的原则。那时候中国市场钢铁供应短缺,国内市场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出口意味着效益的损失。当然那时候坚持出口有出口创汇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出口了解国际市场用户的需求信息,早日培育海外客户基础,为企业未来的国际化经营打基础。

  2001年宝钢才走出了资本国际化的第一步,当年我们在巴西投资了一个铁矿,第二年又在澳大利亚再投资了一个矿山企业,随后几年我们又陆续投资了几个资源企业。虽然投资海外资源也是资本国际化的一种形式,然而我们始终认为这种资本国际化的目的是确保国内生产的原料保障安全,本质上还是一种国内经营的思维。

  2006 年以后,我们开始探索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资本国际化,即投资海外钢铁制造。经过反复比较筛选,我们确定在巴西与当地一家矿山企业以50:50的股权比例合资建设一个500万吨的全流程钢厂并注册成立了合资公司。经过差不多两年时间的筹备,新钢厂在选址、环评等问题上遇到了重重障碍,合资双方的矛盾与分歧也逐渐加深,原来设定的投资方案和投资预算不断变更和突破。再加上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一海外制造投资。

  我个人认为,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可能成为全球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包括钢铁及其下游产业。2012 年中国出口钢铁超过4500万吨,比整个宝钢集团的产量还要多,这么庞大的出口规模将难以为继,必然遭遇更多的贸易摩擦,而不出口中国庞大的钢铁产能过剩情况更严重,因此将部分中国过剩钢铁产能转移海外是必然趋势,也符合属地化经营规避贸易壁垒的原则。同样,中国钢铁下游的家电、汽车和工程机械等行业都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强烈的国际化意愿,因此这个产业链上的中国企业携手合作共同走出去意义非凡。

  国际化面临挑战

  从宝钢首个海外制造投资夭折的案例,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国际化所面临的挑战:

  一是国际化经验缺乏的挑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还不长,无论是在选择合作伙伴,还是单打独斗式对外投资都无经验可借鉴,难免会走歪路;

  二是文化差异的挑战。中国企业习惯于国内经营的思维从事国际化经营,在政府关系、员工管理、社区关系等方面沿用国内模式,难免会碰壁;

  三是人才不足的挑战。特别是精通各国法律、熟悉国际资本运作以及全球化的职业经理人奇缺;

  四是中国企业缺乏品牌形象的挑战。尤其是中国制造没有响当当的全球品牌,没有品牌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注定更曲折。

  除了以上中国企业普遍遇到的挑战外,对钢铁企业来说还有一些特殊的挑战:一是土地征用的挑战。钢铁是土地密集型产业,尤其是全流程钢厂必须占用大量土地,在土地私有化为主的国际社会,投资这类钢厂如何征用土地是十分棘手的问题;二是环保的挑战。钢铁作为典型的高消耗高排放产业在很多国家哪怕是新兴国家都受到了严格的准入限制,投资前的环评几乎到了苛刻的程度。

  克服以上这些挑战的关键还在于企业要苦练内功,提高竞争力是核心。中国企业不仅要打造一流的产品品牌,更要树立一流的企业品牌。一个有社会责任感、诚信优秀的中国企业就等于拥有了一张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当然我们的国家品牌也很重要,中国国有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所屡屡遭受的投资歧视表明我们的国家品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国际化不意味着重点在“外”

  一个企业到底侧重国内市场还是更应该在海外发展,取决于国内外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能力。

  就钢铁行业而言,这是个与宏观经济高度关联的产业。目前中国经济增长进入到了一个转折点,而过去 30 年,中国钢铁产业高速增长的轨迹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轨迹高度契合,因此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转型,中国钢铁业也面临产业升级的压力。可以说,过去包括宝钢在内的中国钢铁企业都在忙于国内市场“跑马圈地”,抢占国内市场这块蛋糕,因而根本无暇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那么现在外部环境开始逼迫中国钢铁企业不得不走出去了。

  然而走出去的外部条件成熟,不一定就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要将经营的重点放在海外。就我个人判断而言,尽管中国钢铁业进入了低速增长的微利时代,但国内市场的机会仍然大于海外市场,而且这是一个我们熟悉的风险较小的市场,深耕潜力巨大。

  首先是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必然带来钢铁需求结构的变化,即使是未来 5%以内的国内钢铁需求增长在全球范围内也是个较高的速度;

  其次,中国钢铁产业内部的整合重组远未完成,这方面的机会要远多于海外。中国占据全球近半数的钢铁存量资产,目前存在着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无序,结构落后等问题,内部优化的空间很大。如果我们在国内的兼并重组都无法取得成功,怎么可能在海外并购方面会有好的结果?这就是我一贯坚持的中国钢铁业“攘外必先安内”的国际化原则;

  第三,中国钢铁产业尽管总体产能过剩,但区域布局不合理以及产品结构不合理仍然突出,国内投资的机会仍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数年来坚持投资建设湛江钢厂的原因,这一方面是考虑中国华南钢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考虑湛江钢厂的产品结构与现存钢厂具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考虑了这个企业未来辐射东南亚市场的功能。

  总而言之,宝钢的经营重点仍在国内,国内市场的机会不比海外少,而风险要小的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国际化问题上毫无作为。我们吸取了数年前在海外制造投资方面失败的教训,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投资额较小的钢铁制造后道工序着手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确定了在成熟市场以兼并重组为主,在新兴市场以绿地投资为主的发展原则,锁定北美、东南亚、南亚(印度)为主要目标区域,以自身的优势产品为切入点,宝钢的国际化经营在近期必将会有新的突破。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空军苏27坠机遇难飞行员名单披露
  • 体育亚冠舜天2-0首胜 国安平与榜首同分 视频
  • 娱乐身边人证实:王大治未离婚 疑借董洁上位
  • 财经城市天然气价格黑洞:高盈利却仍喊涨价
  • 科技传苹果第二季开始生产新iPhone
  • 博客徐焰:中国曾遭受五次核威胁 苹果玩砸了
  • 读书半世飘零功过谁说:张学良幽禁秘史
  • 教育大四学生写万言忏悔书 劝莫虚度光阴
  • 育儿跟汤唯学习准妈妈的唯美穿衣法(组图)
  • 马光远:中国已经告别住房短缺时代
  • 官建益:A股是中国死穴
  • 杨涛:银监会8号文的双刃剑效果
  • 叶檀:坐等房价再翻番
  • 王瑛: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 人的位置在哪
  • 杨再平:台湾银行业利率市场化六点教训
  • 陈功:中国的权力森林
  • 林采宜:新国五条细则能否让房价回归理性
  • 苏培科:中国金融资产不宜过度证券化
  • FT中文网:中国经济的四个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