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桑贾伊·瑞迪,印度GVK集团副董事长
我将根据印度的情况进行回答,因为这是我所熟知的市场。
我认为,创新更大程度上关乎文化和思维模式。这是教不会的,但必须反复灌输,假以时日方能实现。创新文化发轫于大学,但可惜印度的情况并非如此——印度教育更偏重于职业而非创业,侧重于需要时间的技术培训。印度要想有更多的创新,学界需要加大对于创新和研究的关注,同时需要产业界与学界双向的沟通与协作。目前二者各自为战,其结果是基于市场的创新颇为罕见。
此外,尽管目前印度并未出现重大的技术产品创新,但产品传送领域正发生着重大创新,让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市场。印度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式经济,目前市场的主体部分来自于金字塔底层(占 68% 的人口),正推动着创新。例如,联合利华(Unilvever) 的 Shakti,以农村家庭妇女为物流网络,降低了物流成本。还有一种名为 Amul 的乳业合作机制,直接与 310万农村养殖户合作,在缩减物流渠道和成本的同时,也增强了养殖户的自主权。
就整个亚洲而言,创意的确稀缺,尤其是那些可以转换成可行商业模式的创意。我认为有两大原因:
一方面,“需求乃创造之母”这句名言非常适用于印度。印度和亚洲其他国家一样,仍受到内部需求大幅增长的驱使,即人均能源、矿产和食物消费推动经济发展。这些经济体要赶上西方国家还有很长的道路。除了保持增长,还没有促使这些国家突破思维定式的切实需求。只有一旦这种增长陷入停滞,人们迫切需要商业创新时,印度才会出现真正的创新。
另一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想法需要矫正与孵化,其成功率通常较低。这需要有高风险资本,但在印度市场中不易获得,在旧有商业模式仍能产生丰厚回报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同时,印度缺乏把握创新想法付诸实施、以及经受失败并重整旗鼓的制度。就此而言,专项资源投入以及业界、学界和政府的长期承诺会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