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无近忧 但须远虑

2013年03月24日 09:39  经济日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多地少,粮食问题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创纪录地实现“九连增”,但粮食进口也在持续增加。据统计,去年我国3大谷物——小麦、稻谷、玉米自给率达97.6%,大豆自给率仅为18%,整个中国粮食自给率已降至88.4%。

   “88.4%是什么概念?如果按照人均消费400公斤粮食计算,那就意味着将有1.9亿中国人需要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吃饭问题!”在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经济峰会“粮食危机离我们有多远”分组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的一番话引发了现场嘉宾的热烈讨论。

   去年,我国谷物进口增长了156.7%,净进口量增加了873万吨,这一现象为多年来罕见。原因何在?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董事长包克辛一语道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去年中国谷物进口的激增与2004年和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几次情况不同,不是中国谷物供求出现了大缺口,而是价格因素导致的纯市场行为。也就是说,国外的价格便宜,国内的价格贵,进口有利可图,于是形成了较大进口量。”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没有问题,但近期没有问题并不代表远期没有忧虑。”中粮集团总裁于旭波指出,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将持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另一方面城镇化、工业化又在不断缩减着土地。

   “破解这一矛盾,仅靠中央政府和粮食主产区的积极性是不够的。”于旭波认为,既要借助科技手段对中低产田挖潜增效,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也要多措并举减少流通及消费过程中的损失,“据统计,在各个环节浪费掉的粮食约1亿吨,占全年总消费量的五分之一。”

   在邦洁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魏泽博看来,农产品贸易限制政策对国际粮食贸易成本与安全带来了阻碍。“世界粮农组织调查的7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四分之一在2007年到2010年间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农产品贸易限制政策。取消贸易壁垒,改善贸易条件,建设有效市场,是防范粮食风险的重要举措。”

   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未来粮食的增长空间主要集中在肉蛋奶领域,不仅要生产出来,最终还要变成品牌放到市场中去。与会嘉宾表示,结合中国实际,进一步加大粮食及农产品领域的经贸合作,将是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 体育国足破9年尴尬纪录 连续两天登<新闻联播>
  • 娱乐旧爱挺人工D奶 婚宴拒请吴宗宪(图)
  • 财经十堰4500套商品房半价售给公务员惹争议
  • 科技马化腾:运营商应转向数据业务微信不收费
  • 博客唐师曾:基辛格吊唁乒乓名宿庄则栋(图)
  • 读书空前绝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 教育铁腕外教遭全班学生弹劾皆因不让抄作业
  • 育儿无语凝噎:那些襁褓中被弃的婴儿
  • 徐斌:中国城镇化原动力是对外开放
  • 陶冬:塞国危机未解 联储承诺稍变
  • 梅新育:铁道部改革应始终坚持发展导向
  • 杨涛:税收增速下滑可能是好事
  • 李迅雷:如何让房价软着陆
  • 章玉贵:东亚经济一体化切勿掉入美国陷阱
  • 谢百三:我反对楼市国五条
  • 不是不好:电改重启的谣言为何又复燃
  • 郑风田:嘉兴死猪投江案的六点反思
  • 温晓东:尚德破产映照新能源发展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