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铁道部长为何“站”火车上班

2013年03月23日 09:26  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监督无孔不入 官员违规代价惨重

   特派记者 师琰 伦敦报道

   2013年1月9日清晨5:20,61岁的西蒙·伯恩斯(Simon Burns)就出了家门,凛冽寒风中,形只影单地走到切姆斯福德(Chelmsford)车站。

   在月台上孤零零坐等18分钟后,他登上了5:58驶向伦敦的列车,才发现列车到这一站时普通车厢里早已坐满乘客,伯恩斯没去头等车厢,跟另4名站客一样,靠在两节车厢连接处,一直站到6:34列车抵达利物浦火车站。

   6:45,他乘上拥挤的市中心地铁黄线,16分钟后到了威斯敏斯特地铁站,这里距离他的办公室还要步行10分钟。

   7:11,伯恩斯终于到达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忙碌。他是英国交通部主管铁路规划和票务政策的部长,是交通大臣属下四位部长之一。

   未几,他早上搭乘火车的照片已在网上疯传,很有狗仔精神的《镜报》记者全程盯梢,抓拍到了他在等火车和乘火车时略显窘态的表情,戏谑部长大人等火车时心里一定在怀念自己的“豪车”;还给这个出行故事配了个颇有点幸灾乐祸的超长标题——“欢迎来到铁路世界:运输部长放弃舒适的豪华轿车改乘火车的模样看上去挺凄惨”。

   铁道部长被“逼上”火车

   伯恩斯正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他被媒体挖苦的“豪车”不过是辆丰田轿车,由交通部租作公务用车。

   在近期的公务消费审查中,在野党工党议员汉米尔顿(Fabian Hamilto)发现了伯恩斯的问题,在下议院批评他不该用部里的公务车上下班——因为那车理应是给部长携带机密文件时使用的,伯恩斯却每天坐着它由司机接送往返于伦敦和他那位于35英里之外埃塞克斯郡(Essex)的家,这样下来,一年就要花费8万英镑公款,而这段路程乘火车一年只要3400英镑。

   汉米尔顿痛批伯恩斯这么做堪称部长级官员的“最坏榜样”,是对纳税人的钱“最无聊的浪费”。

   伯恩斯一开始显然还对批评不服,辩解说自己主动放弃了在伦敦的“第二住所”(“第二住所”是下议院议员享有的津贴待遇之一,便于外地议员在伦敦办公休憩),坐公车正是出于安全考虑,因为需要携带机密文件往返两地。他所在的交通部也坚持说部长先生没违反任何规则。

   但在野党、媒体、选民愣是揪住这个小辫子不依不饶,最后连内阁办公室也不肯替伯恩斯打掩护,铁面无私地说,对于部长们带着部级文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没有任何限制,只要确保敏感材料内容不会被别的乘客瞄到就行。

   在这种“同声讨伐”的外界压力下,伯恩斯终于闭上嘴不再徒劳地辩解,默默登上火车。媒体们对他的转变拍手称快,还评价部长先生转乘火车是因为“感到了羞愧”。

   伯恩斯确实应该羞愧,他的几位同僚就没像他那么“拉风”地上下班,顶头上司交通大臣麦克朗林每天都是从伦敦的家步行2英里去上班,周末则搭火车返回位于德比郡的家。其他几位部长也更多是使用公共交通或步行上下班。

   金融危机后,英国大幅财政紧缩,英国首相卡梅伦号召政府官员出行尽量轻车简从,自己也率先垂范,经常乘火车往返位于牛津郡的住所和伦敦唐宁街10号之间。副首相克莱格同样常乘火车上下班,两人还被媒体拍到一同乘火车公务出行。

   当然,也不是每个被媒体发现乘坐公共交通办公的政府要员都脸上有光,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就“太囧”地在半年里两次被抓到手持普通车厢车票登上一等车厢:第一次他强硬拒绝补缴差额——因为这笔钱要自掏腰包,按公务出差规定他是只能坐普通车厢的——结果财长大人被验票员毫不留情地遣返回普通车厢。第二次他学乖了,在助手交涉无果后就赶紧交了160英镑留在一等车厢,但整个过程又被随行媒体记者给微博直播了。

   强大的媒体和不买账的民众显然是监督官员最直接有效的力量。用英国前司法部长尼尔·德围训勋爵(Lord Davidson)的话来说,英国长期形成的制度文化对于反腐败的作用“比法律更有效”。

   媒体曝光“津贴门”丑闻

   英国人之所以对官员公务花费如此斤斤计较,则跟2009年英国政坛爆发的“津贴门”丑闻息息相关。当时许多议员违规报销的单据遭舆论曝光,那场政治风暴最终导致包括数名政府要员在内的28人辞职,373名议员被勒令退还共达130万英镑不该报销的钱。

   时间倒回2009年3月初的一天。

   曾在英国特种部队服役的约翰·维克接到一个神秘来电,对方自称手上有张光盘,内存下议院646位议员过去四年的报销记录,问维克能否将这些信息发布到公共领域。根据英国《信息自由法》,这些数据会于当年7月初正式披露,但公布的官方版本将删减许多关键信息,掩盖议员们的丑闻。维克接受了对方的光盘。

   他先后找过数家媒体,并透露了一点猛料的内容,但是据说价钱都未谈拢。有传言最终是《每日电讯报》以30万英镑拿到了光盘,不过双方都否认该传闻。

   就在那个月,女议员史密斯的报销明细第一个被获得信息的媒体送上祭坛:她在6年里以“第二住宅津贴”的名义报销了11万英镑费用,但她伦敦的住处其实是她姐姐的,她把这座只是偶尔借住的房子登记为第一套住宅,反而将自己常住的家登记为用于办公的第二住宅,在公众看来这显然是改头换面利用“第二住宅津贴”这笔公费来补贴自己的私人住宅。史密斯“第二住宅”的报销账单也被兜底翻出,上到几百镑的电视机、洗衣机,下到几毛几分的牙刷、浴缸塞,都用了纳税人的钱支付。

   随后一个多月里,《泰晤士报》和《每日电讯报》每天批量披露议员们那些与公共服务沾不上边的津贴报销名目,从当时执政的工党到在野的保守党、自由民主党,无一幸免。议员们报销单上的名目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按说“第二住宅”应该是议员居住时间最少的那套,但不少议员通过更换“第二住房”,使得至少两处住房均能享受翻修和添置家庭用品等津贴。议员年薪约6万英镑,而在2007年至2008年这一年,平均每人就报销了14.39万英镑津贴。

   下议院议长马丁曾试图阻止媒体继续发布这类消息,但他向英国高等法院提出的禁止令申请遭到了法院驳回。除了费用报销制度的漏洞,下议院缺乏有力的报销监控体系也遭到诟病,这直接导致对此负有责任的马丁成为300年来首个被迫辞职的议长。

   公众义愤填膺,政府最终承诺向社会公布全部议员的报销明细。而在“津贴门”丑闻之前,议员报销金额只需公布总额,无需列出明细。

   为了重树公信力,英国政府还开始进行一系列津贴改革,成立独立的议会标准监督机构,专门负责监督议员的花费和津贴,要求议员每季度网上公开所有报销申请,且只允许报销房租、酒店账单、出差过夜补贴、房贷利息、市政建设税、公用事业费和保险。民众可以通过网络查询系统,了解每位议员花销明细。

   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设计,独立、有效的媒体监督,民众对于细微腐败行为的零容忍,以及政府官员对民意的尊重,正是这些对公共部门反腐成功缺一不可的要素,构成了英国的政治生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李克强:政府要说到做到不能“放空炮”
  • 体育亚预赛-于大宝93分钟绝杀 国足1-0伊拉克
  • 娱乐传王大治设计董洁被拍 仍有离谱照未曝光
  • 财经京籍居民买房遇阻 欲查名下房产遭拒
  • 科技苹果防摔专利可控制iPhone着地位置
  • 博客李银河:我们还能吃什么 德国混合桑拿浴
  • 读书高饶事件诱因:毛泽东对周恩来工作不满
  • 教育铁腕外教遭全班学生弹劾皆因不让抄作业
  • 育儿无语凝噎:那些襁褓中被弃的婴儿
  • 谢百三:我反对楼市国五条
  • 不是不好:电改重启的谣言为何又复燃
  • 郑风田:嘉兴死猪投江案的六点反思
  • 温晓东:尚德破产映照新能源发展困境
  • 罗天昊:警惕权贵阶层霸占中国梦
  • 沈晓杰:是谁在决定和操控中国的房价
  • 叶檀:万福生科是中国股市风向标
  • 王海滨:底特律房价崩盘是老黄历
  • 朱大鸣:房价预测为何让很多人损失惨重
  • 张卫星:投资中的二元决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