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学生找工作冰火两重天

2013年03月20日 08:03  法治周末 微博

  法治周末特约记者 吴顺煌

   据印度媒体3月12日报道,今年印度国家银行计划招收1500名入门级的职员,竟收到170万份简历。求职者年龄都在21岁到30岁之间。招聘过程非常漫长,首先是英语、逻辑、数据分析、市场营销和计算机能力的笔试,然后将有4500人进入小组面试,最后录取1500人。最终的录取几率为1/932,千人取一,破历史纪录。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印度每年有1280万人加入到工作人口当中,但仅为8%或9%的人拥有某项技能。对于毕业于少数顶尖学院的学生和优秀的理工科学生来讲,工作几乎是自己找上门来;而对于文科类或者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找工作往往意味着无休止的政府部门的招募考试,企业留下的机会就如同残羹剩饭。

   名牌大学“5分钟找到工作”

   “在印度找工作太简单了,当时第一家公司到我们学院招聘,就是ICICI银行,面试只有5分钟,就给我Offer了,年薪是100万卢比(约11万元人民币)。”毕业于印度德里大学经济学院的乌迪得(Udid)告诉笔者。

   乌迪得称,还没毕业,他们班所有人都被大公司录用了,最多也只是两次面试就搞定了,年薪基本都在100万卢比左右,最低不会少于80万卢比,最高达到240万卢比(约28万元)。

   不过,具备乌迪得这样优势的毕业生,在印度首都新德里,每年却超不过3000人。他们来自印度理工学院德里校区(IITD)、德里大学的斯里罗摩商学院(SRCC)、经济学院(DSchool)、管理学院(FMS)、圣?斯蒂芬学院(St.Stephen College)等少数几个顶尖学院和部分理工专业。而每年拥有10万名毕业生的德里大学,如果你不在上述的队伍里,那么等待你的最好命运就只有“中举”了。

   作为全球IT外包的离岸中心,印度的IT人才越来越处于紧缺的状态。盛誉于全球的印度理工学院,在全印度已经扩张到16个校区,但每年招募的人数却仅有1万人左右,每年毕业于新德里或孟买的学生都不到1000人。而这些考得头破血流才拿到入学通知书的学生,毕业后一大部分人还会跑到欧美留学。因此,那些愿意在印度找工作的毕业生来讲,不被抢光才怪。

   乌迪得在ICICI银行工作了一年之后,也被逼从孟买回到新德里的老家,因为他父亲要求他去继承家里一家生产开关的工厂。乌迪得辞职的时候,他的上司感到非常惊讶,并且暗地里告诉他,他们俩的工资其实相差不多。在乌迪得走后,新招来的员工工资就立马降了一半,年薪50万卢比。因为新人毕业于普那大学,虽然也来自一个著名的学院,但却没有德里大学经济学院出名。

   笔者好奇地问乌迪得,他工厂的流水线工人的工资是多少?经过调查后,乌迪得惊讶地发现,工人们的工资一个月只有3000卢比(约350元人民币)。

   “那他们住哪里”?笔者以为应该是包吃包住。“不知道,应该是贫民窟里面吧?他们每天中午都自己带饭过来。”乌迪得说。相比于那些被排挤出顶端的大学生,乌迪得工厂里的工人,更加令人担忧。

   普通高校毕业生无缘好工作

   印度是一个讲究种姓和继承关系的社会。那些脱胎换骨、改变命运的故事主要发生在那些顶尖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身上。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讲,回到自己的家庭才是现实的。印度庞大的就业大军,有一小部分从顶尖学院或理工学院毕业的学生在企业找到了高薪的工作,另一小部分最终考上了荣耀的公务员。剩下的是大部分。

   难道一个普通学院的毕业生,很有才能,就不能和一个经济学院的学生同台竞争吗?乌迪得的回答是:几乎不可能,因为企业不会给他机会。乌迪得称,印度企业的HR,他们宁愿给圣?斯蒂芬学院的政治系本科生15000卢比的年薪去从事销售工作,也不愿意给其他学院读营销管理的研究生5000卢比的年薪去从事相同的工作,即使那个人看起来有更好的能力。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圣?斯蒂芬学院的毕业生,才是全印度最优秀的人才。

   对于那些被印度理工学院和其他顶尖学院排挤出来的大学生,拼的就是英语能力。英语好的人,至少还能把呼叫中心当作避难所,然后长年备战公务员考试。但根据印度国家软件和服务协会(NASSC)的统计,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间,学习工程的印度学生翻了4番,达到150万人。但是,其教育质量却严重不合格。其中有75%的工程生和85%的普通学生无法胜任在IT部门或者呼叫中心工作。

   “我这份工作不错,一个月有两万多卢比(约2500元人民币)的收入。”在印度著名的IT企业HCL当接线员的比努尔告诉笔者。相比于其他的呼叫中心,这算是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但拥有社会学硕士文凭的她,还在继续备考各种政府考试,一旦被录取,她就会立马走人。

   “上次我坐Auto(载人的三轮摩托车)时,那司机跟我说他是硕士毕业。”一位中国留学生惊奇地说。在新德里,一位Auto司机一个月的收入大概有1500元人民币。Auto司机跟这位留学生说,因为他父亲是开Auto的,所以他自然也就继承了父业,没有什么不妥。

   千人挑一的公务员考试

   当然,像乌迪得这样毕业于德里大学经济系的研究生,除非发疯,是不会去挤政府这条独木桥的。虽然名声没有政府工作那么响亮,但是他们除了工作好找之外,工资也要比在政府部门工作高。

   笔者所就读的德里大学文学院,所认识的学生,除了准备做学术研究之外,没有一个人不在准备印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或其他政府考试,没有人相信自己能够在企业找到好工作。来自哲学系的阿姆宁就像一部考试机器一样,他已经参加过了国家公务员考试、银行系统考试、教师资格考试和地方政府考试,虽然还没有一次上榜,但还没毕业的他,把这些考试当作“大战”前的练兵。

   号称“科举”般的印度中央公务员考试,每年报名参加的人数超过50万,需通过两轮笔试和一轮面试,最后录取900人左右,也是千人取一,基本上只有那些失败了好几回的老手才有可能考上。

   “我的叔叔进入面试了。”笔者的印度同学唐嘎前几天兴奋地向笔者报喜,他那聪明的叔叔终于杀入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第三轮——面试,胜利在即。唐嘎的叔叔30多岁,非常受人尊敬,是新德里一个基督教协会的领导者,从印度理工学院德里校区毕业后,自称在独立做学术研究,但其实已经考了几回国家公务员了,这次终于杀入面试。

   目前就读于德里大学哲学系的唐嘎,好像从他叔叔身上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目前也在艰苦奋战。笔者却禁不住想唠叨:“你的叔叔无情地夺取了别人的一个机会,毕竟他是从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的,本可以很容易找其他的工作。”

   不过,想一想那些挤破头皮去考公务员的学生,印度的前景看起来好像没有那么乐观。有一点令笔者好奇的是,为何这些人能够年复一年地备考,而且几乎所有人都需要交上高额的培训费(一年约1万元人民币)?答案是两极分化。谁会考上公务员?只有那些家里粮食储备充足的德里大学高材生,甚至是唐嘎的叔叔这样从印度理工学院毕业的人,才有机会中榜。

   (作者系印度德里大学留学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纪委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典型问题
  • 体育欧文微博宣布赛季末正式退役 欧文微博
  • 娱乐董洁疑获王母认可:还未离婚已当准儿媳
  • 财经央行调查称近7成居民难接受当前高房价
  • 科技谷歌地图加入珠峰360度街景照片(图)
  • 博客柴静:卡车刹车问题调查 目击中国首富村
  • 读书宋美龄坚持一个中国的贡献与败笔
  • 教育“神器”能点名答题 学生逃课无望(图)
  • 育儿母亲坚持5年为脑瘫女儿按摩助康复(图)
  • 李迅雷:资产泡沫下更应关注财富分配.
  • 芮成钢:国人更需要安全感
  • 谢百三:国五条在推高房价 必定失败
  • 朱大鸣:底特律房产崩溃给我们一碗醒酒汤
  • 张五常:从合约角度看公司与市场
  • 倪金节:中国铁路总公司需直面三大问题
  • 郑风田:吴仁宝如何缔造天下第一村
  • 陈虎:撤销铁道部是脱壳还是脱胎
  • 张卫星:证监会主席换届背后的阴谋论
  • 唐钧:民生改革最难点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