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食品安全成为外国人的笑料

2013年03月07日 00:00  中国产经新闻报 

  首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成龙准备了两份提案,其中一份就是关于食品安全的。成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来到内地,每次一吃饭的时候,他们(指外国人)就跟我开玩笑:这个能吃吗?这个不能吃吗?就算我到美国,坐在那边他们也要讲:‘这个你可以放心吃了,这是我们的东西’。我就很生气,但是我是面带笑容地生气。”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跨越大洋,成为外国人调侃国人的笑料,虽然这让被调侃的国人很尴尬,但他们除了赔笑也没法说些什么,在这种时候任何反驳都显得很无力,尽管英国因马肉事件陷入丑闻,但欧美等国的食品安全质量还是让其民众有底气来调侃他们的中国朋友。这让国人很没有面子,也让国人恨铁不成钢。

  自双鹿三聚氰胺之后,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被频频曝光,从牛奶到瘦肉猪,从果脯到毒胶囊,从速成鸡到皮鞋老酸奶,从地沟油到潲水油……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国人,也正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让国人自嘲,我们有一个百毒不侵的铁胃,我们不知道什么东西可以吃,而什么东西不能吃,反正只要是市场卖的,我们就认为是没有问题,就吃好了。自嘲中有无奈,也有愤怒,但更多的是麻木,是失去希望的麻木。

  病从口入,这就是说人们的疾病大多是因为饮食所造成的,如果所吃的食物有问题,那么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是极大的,也会让人很痛苦,至今还不能忘记三聚氰胺事件受害者——那些幼小的孩童脸上痛苦的表情,还有他们身边父母脸上的懊恼和愤怒,这些不是事后补偿所能够抹杀的。正是这些不能忘怀让国产奶业一蹶不振,奶粉代沟生意则因此风生水起,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因此采取奶粉限购政策,这对中国是莫大的讽刺。食品安全问题会随着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而让政府更加重视,越来越多的疾病纳入医疗保证体系之中也就意味着人们患病百分比每增加一点,政府的支出就会增加一部分,政府在今后不光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环境账和食品安全账,对于一个人来说,预防远比治疗要省钱得多,我想,这个账政府会算明白的,政府为了节省开支也会加大食品安全保障力度,这是一个趋势。

  保障食品安全要增大处罚力度,乱世当用重典,对于中国食品安全事件的每一次处理不能姑息,要做到杀鸡儆猴,甚至是杀猴警鸡,让任何敢于触碰这条红线的人都心存顾忌,警钟长鸣是为了保障我们的食品,让我们吃得放心,也更加健康。

  中国拥有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这也是中国吸引外国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希望中国食品能够为中国增光添色,而不是给中国抹黑,别让中国食品将外国友人的胃“撂倒”,更别让中国食品安全成为外国人茶余饭后的笑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温家宝:过去5年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 体育欧冠-曼联争议红牌 C罗破门皇马2-1晋级
  • 娱乐众星哀悼长春婴儿 爆粗疾呼严惩暴凶
  • 财经张平回应“发改委调油价打飞机”段子
  • 科技三星另一面:从高楼到坦克(高清组图)
  • 博客两会代表委员博客 马未都:点评楼市新政
  • 读书专访:朝鲜废停战协定会不会引发战争
  • 教育女大学生扮花木兰求职抵制性别歧视(图)
  • 育儿幼儿园孩子的简历让大学生自惭形秽(图)
  • 如松:警惕楼价一夜逆转
  • 杨涛:认识收入分配问题的宏观视野
  • 宋文洲:日本的民主选举是这样的
  • 罗天昊:央企应由全国瓜分
  • 刘泳华:国五条逼人离婚为哪般
  • 姚树洁:不能低估温家宝总理的贡献
  • 赖伟民:政府工作报告的三大重点
  • 刘杉:新政府需要放弃旧套路
  • 辜胜阻:治大城市病要反思过度集中城镇化
  • 张茉楠:中国特色货币供给机制面临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