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依然具备内生增长动能,如能实施科学有效的发展战略,推行积极的促进政策,中国对外贸易引领世界贸易的新一轮增长仍是值得期待的。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2012年9月进出口数据,与上月相比,9月进出口在数据上主要呈现三个变化:一是进出口增幅明显高于上月,9月进出口增长6.3%,较上月高出6.1个百分点;二是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9月出口增长9.9%,比上月增加7.2个百分点;三是进口转跌为升,上月进口增幅为-2.6%,而9月进口增长2.4%。
9月进出口明显好于8月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时间节点因素,一般每年的9月都是订单交单较多的月份,市场开始为圣诞节提前布局,因此,9月进出口增幅也较高;二是政策预期因素,美国主导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短期内将带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消费需求增加,也会相应推动进出口贸易的活跃。
中国对外贸易增长动能依然强劲
仅从单月数据的变化还难以判定我国进出口是否出现趋势性的变化和逆转,但总体来看,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呈现出三个明显亮点,即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与新兴市场贸易优于传统市场,中西部地区和民营企业成为新增长点,这三大亮点已经成为未来几年中国对外贸易的总体发展趋势。
一般贸易增速快于加工贸易。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速普遍高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占我国进出口比重节节攀升。2012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3450.3亿美元,同比增长6.3%,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14989.7亿美元,同比增长5.9%,较加工贸易增速快3.7个百分点。截止到2012年9月,一般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57.1%,较上年同期高出4.2个百分点,而加工贸易占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则降至34.5%,较上年同期减少1.4个百分点。
我国属于工业化中期国家,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关键,一般贸易反映了一个国家自主品牌产品出口能力和创新水平,一般贸易进出口的扩大,既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也是提振我国对外贸易信心的积极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呈现的是此消彼长的态势,制造业仍是中国的主导产业,尽管成本上涨等因素导致加工贸易的发展优势减弱,但发展加工贸易有利于巩固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提升中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应避免以一般贸易取代加工贸易的发展理念,形成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双轮驱动型发展模式。
与新兴市场贸易优于传统市场。从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情况来看,前三季度,除了欧盟、日本和印度外,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进出口皆为正增长,与美国进出口总额增长9.1%,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出口分别增长8.7%、7.5%和13.5%。与新兴市场也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与东盟、俄罗斯、巴西进出口分别增长8.1%、14.2%和5%,增速最高的为南非,增长37.1%。
欧盟和日本分别为我国第一和第四大贸易伙伴,与这两大市场贸易的下降直接影响了2012年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前三季度,我国对欧盟和日本进出口金额分别减少2.7%和1.8%,欧盟和日本分别占我国对外进出口总值的14.5%和8.8%,仅这两大市场就下拉我国进出口增幅约0.5个百分点。虽然欧盟和日本都将跟随美国推动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但由于欧债危机升级的隐患仍未消除,日本经济衰退导致国内需求减弱,加之“钓鱼岛事件”,使得中日矛盾尖锐,未来一段时间,企业会减少对这些市场的布局,中国对欧盟和日本的贸易仍将持续减少,其拖累效应使得我国对外贸易短期内很难实现大幅的增长。
中西部地区和民营企业成为新增长点。2012年以来,虽然我国进出口贸易一直呈现低速增长态势,但中西部地区的强劲增长则成为鼓舞市场的一大亮点。前三季度,重庆出口增速为1.5倍,河南、四川和江西的出口增速分别为62.8%、42.8%和39.1%。
从1~8月的数据来看,进出口增幅最高的省市分别为西藏(183.1%)、重庆(132.9%)、河南(64.3%)、贵州(40.8%)、四川(31.4%)、安徽(26.5%)、江西(24.9%)和云南(2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