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歇尔·韦伯:翻动它们的时候仿佛是在开跑车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24日 03:58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混血儿四不像”

  第一财经日报:如何定义艺术家手制书?

  马歇尔·韦伯:最重要的是看作品是否由艺术家亲手参与制作。不管他是通过传统的手法(绘画、印刷、装订),还是通过数码技术制作,只要有艺术家的设计,作品表达了他的概念,就都是艺术家掌控下的艺术作品。比如说影集,看起来只不过是一张张的照片而已,但整体却蕴含着艺术家的概念,相互之间有着互动联系。

  日报:书籍装帧艺术与艺术家手制书有何不同?

  马歇尔·韦伯:对于书籍装帧艺术来说,书的内容并不十分重要,装帧却得很讲究、很花哨——这其实更像是一种工艺品,做成什么样并不由艺术家本人控制。手制书的艺术家自己想到要画一幅画时才会拿起画笔,但可能某个人因为很喜欢艾伦·金斯堡的诗,于是就会为诗集去做一个装帧精美的版本。

  所以,普通的书籍只不过是内容的载体而已,但艺术家手制书则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这次决定拍段视频,下次决定画幅画,再下次决定弄个手制书——用哪种形式取决于他们的艺术构思更适合用怎样的方式去表达,手制书所独具的那种连贯性、次序感、材质运用都可以表达他们的构思。

  日报:应该怎样欣赏艺术家手制书?

  马歇尔·韦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类似,艺术家手制书有多种欣赏途径。首先,把它们当作一件纯粹的美丽物体。比如我看到有些中文手制书,虽然并不懂字面的意思,可就是觉得这印刷方式很美,字体的样子很美。其次,去欣赏手制书的内容。有的作品是关于几何图形的,有的作品是关于数字的——这一点通常会比普通书籍更情绪化、更间接隐晦。另外,艺术家手制书与其他艺术类型最大的不同还在于,人们可以去亲身感受作品,纸张摸起来的触觉、书页在翻动时的样子、纸制或皮质书籍的气味。从这一点来说,艺术家手制书又很像雕塑作品。举例来说,展览中某些作品具有极好的动感,当你翻动它们的时候就仿佛是在开跑车。

  日报:是什么特质让艺术家手制书有别于一本仅仅是装帧别致的书?

  马歇尔·韦伯:首先需要多重的表现材质。其次需要蕴含多种概念。先关注到科学、艺术、历史、印刷术很多领域,然后把它们连结起来。因此,在展览中大多数的作品都看起来很美,既繁复又连贯,气质沉静,整体性非常强——但当你仔细地去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作品都有很多层次,具有不同的灵感来源。

  展览中我最喜欢的作品叫“弦理论”,是由一个来自得克萨斯州的年轻女生创作的。她运用了非常传统的方法手工绣出文本,但内容却是非常前沿的物理学知识:弦理论、爱因斯坦。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觉得它很精致,以为里面会讲些烘焙啊、家务活啊之类的东西,结果却看到E=mc2这类的东西。这非常有趣,也是个可以说明什么是艺术家手制书的非常典型的例子。

  日报:传统书籍更注重内容,艺术家手制书更注重形式?

  马歇尔·韦伯:现代的书籍其实越来越偏向于同时注重内容与形式了。而现代手制书的艺术作品也更注重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内容,形式与内容的交互变得越来越复杂。手制书的艺术家从类似手工艺品的传统书籍当中汲取精髓,表达各种各样的现代主题:关于物理、政治、环保,等等。我把这样的东西叫做“混血儿四不像”——就像是一个野兽的身体装着一只鹰的喙、鸟儿的翅膀。

  潮流与创新

  日报:Zines到底是什么?为何在西方这样流行?

  马歇尔·韦伯:很多年轻人很积极地动手做书,“梦想岛书廊”展品中大多数都是二十岁的艺术家创作的,甚至还有不少来自青少年。Zines就好比是“襁褓里的艺术家手制书”,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作者自己、他们的朋友、他们的生活,类似私人出版物。自己在家用电脑上制作,自己打印出来,然后折叠装订成一小本一小本——在年轻人当中非常流行。因为这与电子邮件大不相同,非常新奇,可以触摸得到。

  Zines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软面艺术家手制书”。日本从前就很流行那种口袋卡通读物。欧洲则自古就很流行民间的印刷,美国有很多便宜的摄影集,一直以来小规模地印制书籍都很方便。而在中国可能公共出版的报刊都倾向于面向大众市场,而且也有出版物的严格规定,私人化手工制作的出版物就比较不合潮流。

  日报:数字阅读时代,艺术家手制书的意义何在?

  马歇尔·韦伯:大家都喜欢瞎担忧,说这是Zines的末日、书籍的末日。其实根本不是。它们反而会扩展规模,现在在网上你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种稀奇古怪的Zines。

  其实电子媒体对于书籍的意义,就好像是当初摄影技术对于绘画的意义一样。19世纪初人们发明了照相机,一瞬间好像大家再也不需要画家去费劲画肖像了,结果很快就出现了印象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是啊,确实当初因为摄影的冲击,很多平庸的靠肖像画为生的艺术家失业了,但真正了不起的画家却可以借机进阶到更了不起的阶段。

  而其实换句话来说,摄影艺术也因为当初电视机的普及而一度濒危,历史再次重演了。在记录现实的功能上,电影、电视迅速取代了摄影,就好像摄影当初取代了绘画一样。同理,艺术家手制书也是如此,新媒介的产生让书籍可以抛开原有的载体负担,发展出新的、更有独创性的东西。媒介的每一次革新都会迫使旧媒介发展出另一条更强大的生存之路。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中方强烈抗议多名日本警察登上钓鱼岛
  • 体育易建联回广东战CBA 范佩西绝杀曼联胜
  • 娱乐林丹谢杏芳今日大婚 迎亲现场直击(图)
  • 财经住建部:房价不具备全面反弹条件
  • 科技苹果向三星追加7亿美元赔偿
  • 博客马未都:“大表哥”杨达才已是凶多吉少
  • 读书被日本人称为魔鬼的中国第一杀手(图)
  • 教育大学生犯罪“绿皮书”:分不清偷与拿
  • 育儿小学教师16年前生二胎16年后被开除
  • 健康面粉加致癌硼砂? 上厕所蹲着比坐好?
  • 女性N款爆美连衣裙 时装周创意印花盘点
  • 尚品谁制造了第一只腕表 草间弥生在纽约
  • 星座运势有气无力的下周 秋分转运禁忌
  • 收藏投资金银币不宜斩仓 山寨拉菲是真品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