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1日电 香港《大公报》1日刊文称,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中出现了十分复杂怪异的通缩与通胀并存现象:实体经济通缩而资产价格通胀,发达国家“滞缩胀”难以消除。
香港《大公报》1日发表文章指出,发达国由借贷过度造成的经济荣景泡沫爆破,要进入漫长的去杠杆化调整期,过程中要处理三大问题:银行体系不稳,债务过重和经济缺乏竞争力。情况如何演化复杂难料,更须防有意外发展及突变出现。
文章称,公私债务过重的情况已是众所周知。以西班牙为例,中央的国债之外还有地方债,而私债负担更甚。意大利则国债负担较重而私债相对较轻,但同样有地方债的问题,如西西岛的财务情况尤堪关注。总之各国均债台高筑,只是债务结构有别。去杠杆化的路径亦有所不同,欧洲现时正进行公私债同时去杠杆化,美国这几年来却是私债降而公债升,出现了债负转移。
其它两大问题亦与债务过重相关。银行不稳的主因是滥贷造成大量坏帐和资产过度膨胀。经济欠竞争力则有劳工市场、投资机制及企业行为等多种原因,但最关键者是在滥贷造成的荣景中,并无必要进行调整以提升竞争力,故引致工资、福利和利润全面过高。滥贷不单带来了金融及资产市场的泡沫,也同样带来了实体经济的泡沫。爱尔兰、西班牙以至美国的楼市泡沫都十分严重,到最终爆泡时,金融及实体泡沫便每同时出事,并会互相加强。
去杠杆化的最主要影响是给宏观经济带来通缩效应,令物价、工资、利率、租金及地价等全要下调。但同时还有另一项发展:欧美日等为抵销潜在的通缩效应,纷纷推行了量宽等的超级扩张货币政策,并由此做成了流动性过剩热钱流窜,从而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通胀压力。但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流动性未有很多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和由创造过多需求而推高通(微博)胀,反多走入资产市场,催生或深化了资产泡沫。当前泡沫最大的,应是有安全岛特性的债市(如美债、德债等)和一些证券产品(如企业高收益债券),反而楼市仍然偏冷。
文章指出,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中出现了十分复杂怪异的通缩与通胀并存现象:实体经济通缩而资产价格通胀,前者令消费、投资、就业、工资及利润等下滑,后者令资产涨价投机风盛。这将做成两大弊端:(一)实体与虚拟经济脱节令泡沫化更甚,风险更高。(二)实体收入(工资及经营利润等)停滞甚至下滑,而投机炒作收入增高,令资本与劳力收入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及政治矛盾随之更趋尖锐化。
此外还会出现滞胀倾向,主要来自由各种原因引发的国际商品大涨价,例如天气不佳打击农业,地缘政争激化推高油价等。这种乱局确是前所未见亦难以消除,当中夹杂了通缩、通胀及滞胀等问题,无以名之故称为“滞缩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