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光远:警惕地方新一轮投资泡沫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8日 01:01  每日经济新闻

  马光远(微博)(经济学家)

   中国经济增速连续6个季度下滑,并在今年二季度出现3年来首次破“八”,使得全局性的稳增长再次被提升为宏观政策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在内需提振短期无望,出口基于欧债危机的蔓延难对经济增长有贡献的情况下,中央再次提出稳增长首要是稳投资的思路,而这种政策思路一方面造成了房地产再次逆势回暖,另一方面,抑制了很久的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再次井喷,一些地方再次提出了宏大而吓人的投资计划,最典型的案例是长沙和贵州。

   长沙市政府最近拿出了一个包括195个项目,总投资额高达8292亿元的2012年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长沙市政府特别强调,通过重大投资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从长沙市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看,该市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96.54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0.52亿元,同比增长21.9%,投资占GDP比重达到了65.6%。同时,我们看到,长沙市去年全年的地方财政总收入只有668.11亿元,这意味着,8000多亿的投资项目需要该市10多年的财政收入。与长沙相比,贵州省在最近编制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提出的投资计划则更为庞大,该计划称,今年5月至今已收集项目2382个,筛选出投资总额达32479亿元的项目,初步提出规划10个国家级重大项目、50个省级重大项目和200个省级重点项目,而贵州省2011年的财政收入只有1330亿元。

   尽管长沙和贵州的投资规模,和今年3月湖北省提出的12万亿投资规模无法相提并论,但由于长沙和贵州提出的时机,恰恰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困难,各地又出现投资冲动的关键时期,其象征意义更为明显。在稳增长的大背景下,诸如长沙、贵州一样的投资冲动,恐怕并非个案,而是很多地方“集体行动的逻辑”。早在中央提出将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前,一些地方已经希望中央再次出台“4万亿2.0”的刺激计划,通过新一轮的投资狂潮,拉动经济增长。

   不可否认,从上半年的数据看,中国经济存在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实体经济的不振,很多行业产能的过剩,中小企业面临比2008年更为严峻的困难,特别是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面临的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考虑到中国经济的现实以及对投资的过度依赖,不能说强调投资不对,但关键是投资已经严重过度,导致经济发展已经极度失衡的情况下,通过投资的拉动,除了可以暂时换得短期的好看数据之外,对于解决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长期发展的问题不仅没有任何帮助,而且由于投资的再次挤压,也挤压了解决这些困难的政策空间。如果投资可以解决时下的问题,就没有必要通过减税和结构调整这种痛苦的选择,也没有必要解决中小企业的困难,这种路径依赖,过去30年的发展已经证明,再无需证明。过去4年中国经济的表现说明,仅仅为了短期的稳定再次放开货币水龙头,启动政府投资,加大项目审批的速度,长期看不仅无法稳定增长,反而会积累更多的风险,从而使得中国经济陷入一个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实事求是而言,今年中国经济之所以快速下滑,除了欧债危机的影响之外,更大的原因就在于前两年的刺激政策延缓了结构调整的努力,因为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再次非理性膨胀,从而造成了更多的产能。

   从地方政府历来的发展思维看,只要中央不遏制,地方从来不缺乏投资冲动。当然,这和地方多年来追求经济增速以及经济规模排名的恶性不无关系。在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就会不顾自己的实力,强行上马一些“看得见”的项目,换取任期内的政绩,从而将庞大的地方债务和财务黑洞留给下一任。过去几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地方配套投资高达18万亿,短短两年时间就使得地方债务飙升至10万亿,而很多地方上马的项目,即使现在来看,也基本还债无望,很可能引发不容乐观的银行坏账。在今年稳增长的情况下,如果再次听任地方随意涂鸦,大胆投资,在地方政府自身的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借助于银行信贷。债务黑洞越积越大,这对于银行而言,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选择。

   笔者一直强调,中国经济从去年以来连续6个季度的下滑绝非短期现象,更非欧债等外部因素导致的结果,而是中国经济发展30多年来真正的转折点到来,依靠投资、出口、低附加值的制造业、房地产等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产能过剩的问题,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权力过大的问题,垄断的问题,产业升级的问题等,都不可能靠再一次的政府投资来拉动,更不可能靠货币政策的再一次放水来解决。4年前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已经证明,不进行深层改革和结构调整的任何稳增长措施只能见效于一时,在政策的药效消耗殆尽之后,没有抓住时机进行调整的整体经济将再次陷入低迷,并且由于贻误调整的时机而让问题更加严重。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比经济下滑更危险的,是警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的烟幕弹下,再次拿出庞大的投资计划,将政绩留给自己,将债务留给银行和后人。这种多年来累计的风险,不下决心解决,则很可能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可怕的定时炸弹,很可能会毁了中国经济的未来。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北京特大暴雨灾害已致77人遇难(附名单)
  • 体育刘翔排名退次席 网球李娜首战汉图楚娃
  • 娱乐柳岩哭诉:我很无辜 微博澄清并非第三者
  • 财经上海发文表态严控楼市 加强限购违法查处
  • 科技运营商披露气象部门每年可获数亿分成
  • 博客实拍天津暴雨(图) 天使妈妈救助传旺声明
  • 读书领袖身高揭秘:金正日只有1米55(组图)
  • 教育二三线城市成大学毕业生新宠
  • 育儿7岁男童从7楼坠至2楼平台生还 微博关注
  • 健康暴雨洪水健康手册 教你吃对橄榄油
  • 女性天使超模助阵奥运 女星穿大牌不输超模
  • 尚品应对暴雨潜水表求生指南 全球最贵食物
  • 星座周刊众口铄金的一周 12星座离奇事件
  • 收藏 中央财政1.5亿支持最大规模的美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