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黄倩蔚)我国货币和信贷增长在连续数月创出新低后,年中出现U型反弹迹象。昨日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9198亿元,同比多增2859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2.86万亿元,同比多增9542亿元。
经过三次下调准备金率及两次降息,当前货币和信贷政策已经开始逐步显现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对“稳增长”意义重大。但与此同时,对货币信贷反弹可能产生的后果也应有所警惕。
6月信贷明显提速
此外,昨日央行也发布2012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012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5亿元。其中,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总体增加4.86万亿元,同比多增6833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7.38万亿元,同比多增425亿元。此外,6月末,M2余额92.50万亿元,同比增长13.6%,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与上年末持平;M1余额28.75万亿元,同比增长4.7%,比上月末高1.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2个百分点。
“6月份信贷明显高于5月份,虽然从政策导向来看并没有放松,仍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适度微调、‘明紧暗松’的货币信贷政策已经实行。”中信建投分析师分析表示,“我们认为,下半年央行会‘重结构、轻节奏,中长期贷款渐发力’,发改委审批项目的进度也在加快,预计项目新增的项目贷款将最快于7月份陆续到位,并在下半年逐渐投放。”
严防信贷反弹的风险
昨日有消息援引银监会内部人士的话指出,新一轮地方平台贷款依旧启动,此前被纳入“支持类”和“维持类”平台有望获得新的融资支持。而这些项目或会成为银行融资支持新的增长点。不少券商预计,预计未来两至三个月新增贷款都将维持在8000亿元以上,全年新增信贷可以完成8万亿元的目标。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对昨日的数据分析表示,央行降息以及大项目启动都有助于推动信贷增速继续回升,因而未来信贷增速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指标。鉴于央行之前已连续降息两次,信贷增长有助于为刺激内需提供充裕的流动性支持。预期下半年仍将有200个基点的准备金率下调空间。
不过,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预期不强的情况下,实体经济总体信贷需求减弱。在经济增速下行之际,银行不良贷款有扩大趋势,出于控制风险、保证贷款质量的考虑,银行将更加严格放贷标准,而不是盲目扩大信贷投放。
更多观点
货币政策加速松动警惕再成通胀推手
一方面信贷快速增长,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渐松的节奏开始提速。在稳增长的调控基调下,进入二季度以来,我国货币工具的调控水龙头正逐渐拧松。
资料显示,继5月份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准备金率后,央行于6月、7月连续两个月下调基准利率,并连续三周开展规模为4000余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市场人士认为,在稳增长的政策目标下,下半年央行再次降息和下调准备金率均是大概率事件。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放松的节奏正在加快。”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认为,随着物价回落至29个月新低,今后央行货币政策放松的空间正进一步加大。
不过,政策的持续松动也引起一些专家关注。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久,我国货币政策走向适度宽松,货币因素也由此成为物价上涨最重要的推手之一,一时间“豆你玩”“蒜你狠”成为流行语,而居民存款利率出现了连续24个月实际为负的现象。
“金融危机以来,大量的货币刺激使得经济呈现了V型复苏,但由于外围经济体的货币扩张,以及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随后出现的高企,直接造成我国通胀水平上升的速度以及高点超于市场预期。”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看来,在当前货币政策松动加速的时候,有必要适时采取相应政策调控通胀预期。
“利率政策放松的力度,必须考虑到仍然存在的物价上涨压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警惕资产泡沫稳增长需要长效机制
在政策松动和贷款反弹的背景下,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势也于年中实现了“U型”反转。根据央行最新数据,6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6%,环比增长0.4%,呈现出筑底反弹之势。截至上半年广义货币M2余额达92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
有关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一定数量的资金投放有利于刺激投资,起到阻止经济失速下滑的作用,最终实现经济快速企稳回升。但分析人士同时建言,在发达国家重启零利率政策的背景下,货币投放过多,经济增长过多依赖资金要素投入,最终将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截至2011年末,我国M2与GDP的比值已达1.8,属全球较高水平。这固然有我国融资体制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客观原因,但毕竟货币条件过于宽松会带来潜在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压力。”连平指出。
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广义货币存量M2为1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达到92万亿元,10年间在经济总量增长1.5倍的同时,广义货币M2已增长了6倍。
“中国经济未来增长应通过技术投入而不是通过货币投放来拉动。”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认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全部动力在于市场化、在于改革,建立长效可持续机制。据新华社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