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心愉 高亚宁
在夺人眼球的高息背后,很少有人关注,高利贷对风险的惧怕和因不受法律保护,在处理坏账时的“弱势”。虽然,在其带来巨大负面社会效应之时,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就金某的风控来计,能接受的坏账程度是,“大约20笔放款坏1笔”,而且坏账那笔不可全敞口。
而金某和他的同行自己总结出的放款经验是“鸡蛋放进不同篮子”,不在任何一个企业投重金。
在风控策略上,金某介绍,行业里像他所在公司这样的“类金融机构”,借贷也讲究抵押和担保。只不过,抵押和担保的方式多是商业银行所无法采用的,比如房产余值抵押、圈内亲戚朋友间的担保。
在利息收取方面,高利贷行业和银行不同,一般都“事先收费”,比如借款合同签100万,只放90万;或由客户先付资金费用,再由高利贷公司协助“过桥”还银行贷款。
因金某的公司一大部分业务是帮助企业“转贷”,因此就有了高利贷和银行间的某种“合作”。据金某透露,他并非特例,不少同类公司甚至持照经营的小贷和担保公司,都有类似和银行的灰色“合作”。
金某的做法分“主动”和“被动”两种。前者是,在企业银行贷款到期又无力还贷时,金某通过其团队的银行资源先掌握银行是否续贷的信息,甚至直接和相关银行的行领导谈判,见到银行续贷“批复”且确保贷款在“受托支付”后可以绕道入公司账后,先向客户收取资金费用,再将资金打给银行。
后者是,有基层银行预知客户无法正常还贷而主动联系资金方,请资金方帮忙“过桥”。个别银行基层员工会在合谋的“过桥”中收取灰色利益。
事实上,金某所说的“合作”仍在初级阶段。本报此前从江苏某“资金客”处获悉,当地的民间资本与银行的合作更胜一筹。据悉,有银行和民间资本暗中合谋,在某企业无力还贷之时,由银行先贷款给资金方公司,该公司再帮企业“过桥”。在这个账面游戏里,资金不过是从银行划到民间资本,再划到贷款企业,然后回到银行。资金方和贷款企业谁都没有真正拿到那笔资金,但划账一圈后,企业就多欠了高利贷公司一笔高利资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