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强
记者专访会即将开始,李宁将拎在手中的西装穿上。尽管自1989年即涉足商海,但显然,这位杰出体操运动员身上的明星气质丝毫不减。
1963年出生、即将年满50岁的李宁,现在是李宁有限公司(02331.HK,下称“李宁公司”)董事长兼执行董事。7月5日,李宁公司在香港宣布,公司原行政总裁张志勇7月4日起“退任”,“在聘用新任行政总裁之前,集团将由创始人及执行主席李宁及执行副主席金珍君带领。”
“国家‘十二五’体育设施投入大概在3000亿元,如果不跟体育在一起,就不会有李宁的生意,所以,公司准备从现在开始要更聚焦于核心品牌、聚焦于核心业务、聚焦于核心市场。”李宁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这意味着,自2012年1月底美国德太投资(TPG)认购李宁公司5.6亿元人民币可换股债券后,李宁公司的第三波增长将更多出现TPG的身影。作为私募基金的TPG成立于1992年,擅长杠杆收购、资本结构调整分析、重组等业务。此次入主李宁,将不仅提供资金支持,包括CEO甄选、供应链整合、产品设计等,TPG将继在国内引领广汇汽车爆发式增长及重塑达芙妮后,再展身手。
“我们非常认可张志勇对李宁公司的贡献。在2002年担任公司CEO之前,张志勇就已经在领导李宁的核心业务,当时李宁的销售额不到10亿元。在张志勇的带领下,李宁得以高速发展。我们考虑到未来的竞争环境,经过董事会几个月的讨论和工作,我们认为目前是重组管理团队的最好时机。”李宁表示。
至于为何会是最佳时机,李宁不愿多讲。他强调:“每个公司成长都会遇到这个过程,因为市场的变化,成长都会有起伏。况且现在整个体育用品行业都遇到了问题,不只是李宁公司。而每个公司的问题自己最清楚。”
从现实情形来看,这个“最好时机”很可能主要考虑了以下两方面因素。
一方面,自年初入股李宁公司以来,通过数月的工作,TPG已经全面诊断了李宁公司面临的问题,并找出了最佳解决途径。在聘任到合适的新CEO以前,TPG合伙人及董事总经理金珍君会以李宁公司执行副主席身份主管公司内部运营事务。
另一方面,2012年被金珍君定义为李宁公司最为重要的“库存处理年”,“最大目标是减少库存”。而基于运动品牌自研发到生产、召开订货会一般需要提前6个月,如果金珍君希望李宁公司库存清理完毕后“轻装上阵”,此时距离2013年李宁公司一季度订货会恰好还有大约6个月。
当然,与其他公司CEO去职时的“人走茶凉”不同,李宁对于张志勇的“退任”同样表现得足够温情。
“志勇虽然退任行政总裁,但还是董事会的执行董事;而除了李宁牌核心业务以外,公司还有艾高、红双喜等子品牌,志勇还会继续负责这一块业务,并在董事会层面负责执行具体工作。同时,他还担任执行委员会的首席顾问,利用他对公司和行业的熟悉,为公司的下一步变革提出建议。”李宁说。
显然,这种安排,对于1992年加入李宁公司、带领公司从年销售额不足10亿元增长至近100亿元的张志勇来说,将是非常好的缓冲。
而对于李宁公司来说,上述“三个聚焦”的提出,也意味着李宁公司此前的战略将开始全面转型。
李宁具体阐述称,所谓“聚焦于核心品牌”就是首先要做好李宁牌,“聚焦于核心业务”是重新确立李宁牌作为专业运动品牌的定位,“聚焦于核心市场”则是明确表示李宁要首先立足于中国市场。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过去数年来李宁公司运营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公司收购了红双喜、凯胜,代理了艾高、乐途;主品牌李宁则不时迷失在时尚和休闲的迷雾中,相对淡化了专业运动品牌的研发投入;而开设美国公司等海外市场的不畅,让公司有限资源未能集中在中国市场发力。
不难预见,随着TPG的更深介入,李宁公司将进入创立以来发展的第三个阶段:2002年以前,李宁和陈义红一起带领公司增长至年营业10亿元;2002年以来,李宁和张志勇一起带领公司冲击年营业额100亿元未果,但通过赴港上市等举措,为李宁公司“去家族化”、成为国内第一体育品牌奠定了良好平台;而自2012年7月起,TPG将和李宁一起,继续引领公司发展的“第三波”。
本报记者赵向阳对本文亦有重要贡献
中国经营报微博:http://weibo.com/chinabusinessjourna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