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昨日申请破产保护,专家称起死回生概率相对较小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徐岚) 1888年,乔治·伊斯曼使照相机走入寻常百姓家,在此之后的100年时间里,“柯达”几乎成为摄影的代名词。她曾经占据过全球三分之二的摄影产业市场份额,曾经拥有超过14.5万名员工,也曾经拥有过300亿美元的市值。然而在131岁生日的时候,柯达周四宣布,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在数码时代的大潮中由于跟不上步伐,胶片时代的王者柯达不得不面对如此残酷的结局。
当年地位不亚今日苹果
“1888年,伴随着‘您只需按一下按钮,其余的我们来做’的口号,乔治·伊士曼为消费者带来了第一部简易相机。从此,他使笨重而复杂的摄影过程变得简单易用,并且几乎人人都可以做到。” 打开柯达中国官方网站,这段宣传语即映入眼帘,而这也几乎是柯达百年辉煌的见证。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业界对此评价,伊斯曼把普通大众从“迷一样”的摄影技术和暗房技术中解放出来,使没有拍照经验的人也能胜任这类相机的使用。
在胶卷时代,柯达曾是绝对王者,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地位丝毫不逊色于今天的苹果。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直到1997年,柯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胶卷才抢占了部分美国市场,但也仅是可怜的17%。2002年,柯达的全球营业额增至128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约7万人。
而柯达首次进入中国市场还是在民国时期,不过直到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2003年,国内大小城市的柯达冲印店已经接近8000家。经历过那段时代的人不会忘记,“分享此刻,分享生活”以及“串起每一刻,别让她溜走”,都成为当年家喻户晓的广告词。
两次转型数码终失败
然而随着近十年来摄影技术渐渐从胶片化向数码化转变,全球胶卷消费市场以每年10%的速度急速萎缩。就在各大相机生产厂商将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在数码领域的时候,作为曾经的摄影业巨头,柯达由于担心其胶卷销量受到影响,一直未敢大力发展数字业务,使其逐渐被数字化潮流所淘汰。数据显示,1997年以来,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而柯达的市值从1997年2月最高的310亿美元降至21亿美元,十余年间市值蒸发了99%。
在此期间,柯达也曾试图转型。2003年9月,柯达正式宣布放弃传统胶卷业务,向新兴数字产品转移;2006年,柯达毅然更换公司标识;2009年,柯达实施二次战略重组,裁员幅度高达50%。然而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柯达转向数码市场的庞大包袱,这些转型都并没有为柯达挽回颓势。该公司去年曾警告称,除非以发行新债券或出售专利的方式筹到5亿美元,否则很难熬过2012年。
重组失败可能性大
历经多次挣扎,柯达还是走到了这一步。柯达周四宣布,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不过美国以外的子公司不包括在申请范围内,有义务向供应商支付所有未偿债务。
在其提交的申请文件中显示,柯达的现有资产为51亿美元,但是债务已经达到了68亿美元,处于严重资不抵债状况。而在2011年,柯达就曾数度传出破产传闻,股价年跌幅超过80%。此前柯达的平均收盘价已经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不符合纽交所的上市要求。柯达公司1月初就曾宣布,该公司已收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警告,如果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退市。
柯达表示,申请破产保护将加强其美国及海外资产的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负债问题,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董事长和CEO安东尼奥·佩雷兹在声明里这样说道,他表示申请破产保护将让柯达能够发挥所拥有的资产的最大价值,包括向手机和其他设备商授权数字成像等专利。
此外,柯达还从花旗集团获得了破产保护企业9.5亿美元贷款额度。柯达表示在破产期间有足够的流动性来维持运营,将继续支付员工薪水和福利,继续向消费者提供产品与服务。有知情人士透露说,柯达公司打算任命一位首席重组官。
互联网专家刘兴亮(微博)认为,确有一些公司通过破产保护重组成功,重新开始赢利,但大多数的还是后来还是都破产了,这次柯达看来是很难迈过这道槛,起死回生概率相对来讲较小。其实柯达一直是纠结于在战略不清晰上。获得的9.5亿美元破产融资信贷和拥有的一千多项专利,这些可以打的牌都远水不解近渴,转型所需的资金远远不够。另外,作为百年老店,柯达光是退休员工和福利等等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看来柯达重组失败彻底清算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业界评论
时代会抛弃一切落伍者
柯达走了,实际上在她之前,很多摄影器材的佼佼者如美能达、爱克发、甚至莱卡,都在这场数码转型的浪潮中陆续倒下。甚至在彩电业、手机业,同样不乏柯达这样转型不成功的案例,法国汤姆森公司曾是全球CRT(显像管)电视的霸主,但在平板电视崛起之后,汤姆森却逐渐淡出人们视野,2003年被TCL收归旗下。
德国媒体对此评论称:“在科技面前,没有人能一直高高在上,时代会抛弃一切落伍者。”而著名经济学家、上海投资学会副会长陈湛匀教授表示,柯达破产令人思考,说明企业的战略是何等的重要。定位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生命,柯达从传统的胶片市场向数字产品转移中动作太慢、反应迟钝,没有抓住转型的有利机遇,而竞争对手如富士、乐凯、柯尼卡美能达主动转型,纷纷在数码产品取得突破,由于柯达被动转型,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