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年柯达寻求破产重组 胶片霸主难挡数码风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0日 01:26  新华网

  新华网纽约1月19日电(记者牛海荣)世界著名影像产品及服务供应商美国伊士曼柯达公司19日凌晨宣布,根据破产法第十一章在纽约南区法院申请破产重组,长达几个月的破产传闻尘埃落定。

  从昔日“胶片行业的霸主”、美国股市“蓝筹中的蓝筹”,到如今被迫寻求破产重组,那个曾经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陪伴无数人成长的“黄色巨人”最终无法抵御数码时代的冲击,由辉煌走向没落。

  最后一搏

  柯达公司在声明中说,此次申请破产重组的范围仅限于柯达总公司及其美国相关分公司,海外分公司的业务不受影响。

  根据美国破产法,与申请第七章破产不同,柯达公司在依照第十一章申请破产重组后不会面临资产清算,而是有机会对其债务、成本以及各种义务进行重组。

  柯达公司表示,目前的资金流可以保证对供应商的支付,因此不会影响为全球客户继续提供产品及服务。此外,柯达已获得花旗集团9.5亿美元的信贷支持,以维持公司在重组期间的正常运营。

  柯达表示,进入重组阶段后,公司将努力实现非战略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合理解决遗留的负债,并使得公司专注于最具价值的数字采集和打印业务。

  在致客户的公开信中,柯达公司首席执行官安东尼奥·佩雷斯表示,现阶段,柯达必须进一步调整成本结构,通过出售非核心知识产权资产完成转型。

  “申请破产重组并不代表柯达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佩雷斯说。“重组是为今后东山再起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重组,柯达将更具活力。

  巨星陨落

  作为美国的产业象征之一,柯达今天的惨状令很多人扼腕叹息。

  从1883年柯达公司创始人伊士曼发明胶卷,5年后第一部柯达照相机上市,开启大众摄影新时代开始,柯达的成功神话延续百余年。1981年,柯达公司的销售额一举冲破100亿美元,成为业界无可匹敌的翘楚。

  胶卷时代,柯达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了摄影的代名词。

  然而,当柯达还沉浸在胶卷业的巨大成功中时,历史的车轮已经滚滚向前。

  上世纪90年代,数码相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并在随后的短短数年间迅速侵蚀了传统胶卷相机的绝大部分市场。与此同时,移动存储设备的不断扩容和电子相册等新显示介质的出现也使得照片突破了相纸的限制,而各种社交网络的兴起则让照片分享变得越来越便捷简单。这一切给传统的摄影产品制造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作为这一行业的领头羊,柯达首当其冲。

  进入新世纪后,由于胶卷销售的日益萎缩,柯达传统影像部门的销售利润3年之内缩水71%。随着竞争对手数字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柯达在全球市场份额不断萎缩。

  从2005年开始,柯达几乎年年亏损,只有2007年一年实现盈利。时至今日,柯达公司的全球员工人数已经从鼎盛时期的14.5万降至大约1.7万,而市值已从15年前的310亿美元锐减至不足1.5亿美元。

  转型之痛

  有人将柯达今天的衰落归咎于其在胶卷业务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然而,转型并没有想象得那样简单。事实上,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照片仍采用胶片感光技术拍摄。1999年,美国传统胶卷市场的销售增长速度高达14%,而柯达占据市场统治地位的胶片和随处可见的照片冲印店不仅为柯达持续带来丰厚的利润,而且早已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作为这一领域毫无争议的霸主,柯达缺乏勇气大举转型至前景尚不明朗的数码市场,而是选择保守地希望在传统胶片和数码领域齐头并进。

  实际上,在数码领域,柯达算是个先行者。早在1975年,柯达就率先发明了数码摄影技术。然而,数码产品市场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柯达的预料,在对手们纷纷抛弃传统胶片业务,大举转向数码市场的时候,柯达还在犹豫不决。

  为了加快跟上数码时代的步伐,柯达随后进行了两次重大战略转型,并在2007年成功扭亏为盈。然而,由于在转型过程中作风保守、缺乏战略前瞻,柯达遗憾地错过了最为珍贵的历史机遇,而之后柯达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经不足以挽回败局。

  于是,柯达用自己潜心钻研的技术为人们“烹制”出一场科技盛宴,最终却发现餐桌上没有自己的位置。

  柯达之鉴

  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有人已经预言,柯达盛极而衰的历史将成为商学院中研究企业战略失败的经典案例。那么,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当摄影技术从“胶卷时代”大踏步进入“数字时代”之时,柯达表现得犹豫、踌躇、迟钝,而对手却已经开始狂奔。等到苹果等高端智能手机登上舞台的时候,柯达早已脆弱得不堪一击。

  其次,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将创新的技术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柯达拥有一系列高价值的数字技术专利,在2008年到2011年间,柯达靠出售部分专利许可权和打专利官司收入19亿美元,是个十足的专利巨人。尽管柯达是数码相机技术的鼻祖,并在过去十年间陆续推出了一些创新数字技术产品,但却始终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

  最后,所谓“相关产业”并非真的那么“相关”,可以轻而易举地触类旁通,而贸然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更多时候不是个好主意。上世纪80年代,为弥补胶卷业务的迅速萎缩,柯达扩张进入了化工、浴室清洁用品以及医疗检验设备等多个领域,结果证明完全是在烧钱。即便是柯达目前极力推崇的数码业务转型,也面临内忧外患:内部缺乏核心技术,外部面临激烈竞争,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