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企业产融结合将现三个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09日 10:00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赵昌文

  本报北京讯 (记者李海楠) 1月7日,第十届中国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产业金融”论坛在京举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赵昌文围绕“大企业的产融结合:怎么看?怎么办?”的主题预测了未来产融结合可能出现的三个趋势。

  第一是央企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将带来“产融结合”示范效应和跟随效应,进而带动更多大企业介入到金融业,以获得更多的市场短期机会和长期协同效应;第二是“产融结合”会逐步向地方平台公司和大型民营企业扩张;第三是以金融为主业的央企通过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如银行),将促使中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成为常态。

  实际上,大企业的“产融结合”业已形成规模,特别是以央企为代表的大企业介入金融业的占比早已过半。赵昌文举例介绍,在国资委管理的117家央企中,已有87家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融结合,占比68.38%;若把股权比例提高到5%以上,则仍有77家进行了“产融结合”,其中包括38家世界五百强中的央企。

  “通过来自金融业的资产、营收、利润占整个央企集团比例衡量,多数央企在上述三项指标比例相对较低,产融结合程度尚浅。”赵昌文强调,要高度重视“产融结合”客观上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对央企自身存在的经营风险、投资组合风险、财务杠杆风险以及金融控股集团所带来的风险。

  赵昌文认为,“产融结合”与企业“做大做强”二者间需要形成有机协同、锦上添花的关系,且只有形成战略上的协同效应,并控制好风险收益结构,才能最终形成相互促进。

  对于当前中国大企业的 “产融结合”问题应该“怎么办”的问题,赵昌文分别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一行三会”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产融方面应该关注核心竞争力、治理结构、风险控制机制、混业经营相应的出资人管理制度和监管制度、如何避免产融结合造成的超级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僵化、产融结合对宏观经济可能带来的一些结构上的影响、分级分类专业制度等七个方面。

  其次,“一行三会”应该关注五个问题:一是是否允许不同行业的金融机构以子公司方式实行跨行业兼并;在风险责任自负和监管平行的前提下,是否允许金融机构选择自己的业务范围。二是通过制定统一的产业投资金融控股比例上限,按照“一参一控”要求规定产业投资金融的数量,加强对金融业的市场准入监管,避免企业集团盲目扩张。三是加强对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负债率的管理,避免资本的重复计算,金融监管部门应尝试加强对 “产融结合”企业的监管。四是对内部交易和信息披露的监管。五是加强完善监管联合,目前的国内监管体制如何应对央企“产融结合”已经形成的格局是巨大挑战。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