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玉柴集团走过60年 经验值得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13日 14:52  人民网-人民日报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现实的社会生活,尽管有些许现象使人不快和忧虑,但依然有更多的现象使人感到振奋和喜悦自豪。作为中国重要汽车动力之源的广西“玉柴集团”,几十年的变革发展历史和现实,就是一个不断“给力”中国汽车工业和中国人喜悦自豪的物质与精神动力之源。这个隆隆开动的汽车柴油机制造集团,从1951年由广西玉林公安处一个劳改基地的手工业小厂,几经曲折坎坷,图存求变,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其60年甲子到来的时候,全球已经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玉柴产品,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70亿元,成为中国民族工业成长壮大的典型代表。认真地关注和研究“玉柴”现象,需要充分热情的拥抱和理解。拥抱玉柴,是感受一个庞大企业创造并成功激情的很好机会,是增进人们改革信心和生活热情的一个很好的着力点。

  对于地处广西玉林的玉柴集团,相信人们都会有一些了解。从多年前不断出现于报刊和电视荧屏的“玉柴机器,王牌动力”的广告词,到近些年“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的发展理念宣传,玉柴知名度在扩大,玉柴的经营战略和理念在递进发展。但是,即使如此,人们对于这样一个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内燃机制造基地,在国际汽车柴油机制造业有着重要地位影响的企业,还是很难了解详尽。任何的成功,对于他人来说,都具备有益的借鉴意义。所以,玉柴的经验值得大家关注。玉柴这些年的改变和飞跃,很像一部严谨科学的发动机与音乐的交响曲,以其强大的能量和动听的旋律催促着自身的发展。

  徐刚、姚永标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力》,为人们走近和了解玉柴集团提供了真实和文学的途径,是人们感受追求、改变和成功的生动描述。接触这部带有真实,扎实和厚实内容的报告文学作品,你会立即感到它和许多有关企业的报告有明显不同。两位作家,很明白他们不是要简单地对一个著名的企业提供一份生涩干枯的文字说明报告,而是要在这个企业的历史发展和不断地追求改变中寻找一种内在的逻辑与经验,在形而上的观察描述中展示出它的独特和成功的必然。所以,他们很少描述纯技术的和工作事务流程性的内容,作品着力的是人对于理想、对于改变、对于创造、对于文明的持续要求和激情的实践与努力。文学在这里优雅地呈现了一个刚硬对象的柔软身影,着实使人激动感佩。

  历史是现实的背影。因此,关照历史,时常是人们了解现实的重要角度。《中国动力》也没有忽略这样的角度。玉柴在1951年建厂的初期,目标只是简单地开展小型机械制造维修、药品的研制生产,但在十多年后,随着谭绍昌、晏永霖和钟永芳等领导与技术人员的走进,这个厂子就开始被一种创造的欲望唤醒,被一种改变的意识推动。特别是晏永霖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如在王建明还被一些人误解和非议的时候,大胆设法起用王建明。之后,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激流,玉柴突然崛起,1985年一年就生产柴油机3000台。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经历,使玉柴人看到了自身的潜力和辉煌的可能,直到2005年玉柴实现年销售收入达百亿的新高。20年间,玉柴纵横驰骋,南北冲杀,屹立南国,傲视群雄。然而,成功往往容易使人盲目,容易使人放松警惕。在成功的时候,也时常是人容易犯错误的时候。玉柴在王建明统帅下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因为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业务内容快速扩张(如减缓主业进入房地产业、在河北沧州开始海水淡化工程)、自办销售(伤害了原先销售伙伴的积极性)等措施,使主业研发制造销售受到影响。新的危机已经开始潜伏,生产销售受到影响,企业陷入到一种新的困境。原本灿烂的天空,变得有些迷蒙了。

  到2005年,玉柴的行动脚步已经有些严重迟缓了。这个时候,晏平受命主政玉柴集团,担任集团董事长,后来又任董事局主席。晏平在意识到企业面临的新问题之后,决心从整理产业布局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布局生产运营。咬定主业,做成强势,做成一流,兼顾其它。提出从“流程再造、产业再造、人才再造”入手,“三年再造一个玉柴”的宏伟目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是果断、合理与明智的。在因为产业调整损失20亿元代价的情况下,因为思路正确,生产目标明确,运营合理有序,2008年末,玉柴如期实现当年提出的豪迈目标,“三年再造一个玉柴”成为现实。更加重要的是,在科学合理地经营运作之后,企业的发动机制造、工程机械、物流、化工等六大板块互动有力,为企业的阶段平稳运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产销售条件与环境。而且这样富有生机的局面如今还在发展和延续。

  无疑,玉柴是一个庞大的企业,它的物质生产和经济获取是非常重要的成功指标。但是,在玉柴人的理解追求中,金钱的收益并不是唯一的。玉柴今天的经营理念是:“绿色发展,和谐共赢”。这是一个更加接近现代文明观念的经营理念,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理念。他们在阐述这个理念时说:绿色发展,和谐共赢’战略的基本内涵就是玉柴要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而不懈努力,通过技术进步和高效劳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环境优化和谐,创造一个玉柴与客户、与政府、与社会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这样的理念,既是一个现实的科学文明理念,也同时是一个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它已经跳出了简单的物质生产制造和效益追求,而是在更加长久和高远的目标上开展自己的生产经营了。从“一点一点地经营,走好每一步”的经营哲学,到“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的理念提出,到立足玉林、立足中国,带领一个地方企业搞国际化,玉柴人由概念走向了务实,由激情变成了理性,由生硬变得柔软,由机械变得文化,由简单的追求效益变得更加的崇尚精神和人性。正是这些发生在企业经营思维和行动自觉上的现代深刻变化,才使如今的玉柴特别的健康强大和富有个性魅力。

  企业的强大和魅力展现,总是和生活行动于其中的人物分不开的。玉柴60年的历史中,陆续出现很多为玉柴的发展辉煌做出无私奉献、智慧付出、血汗努力的人物。像早年的谭绍昌、钟永芳、晏永霖,甚至还包括曾经是服刑人员的陈善文等。改革开放以来和如今依然活跃在研发生产经营一线的,以先是王建明、2005年以后主要是晏平为首的如古堂生、李天生、郭德明、卓斌、李春梅、张士勇、李荣昌、李志荣、黎福超、张俊峰、李勃等等这些干才和更多的一线职工,都适时真实地被作家关注和着力描写,从他们的身上表现出玉柴人的坚强创造性格和勇于进取的劳动热情、高尚的精神品质和凌厉的行动作风。这些人物的陆续出现,既使玉柴的历史发展有了真实的见证,也使《中国动力》具有了文学通过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生动特点。因此,《中国动力》不再艰涩枯燥,玉柴的历史也充满了人性的内容。作品更多地描述了晏平的思考和战略决策及人性化的管理情形。像实行结构调整,像提出“绿色发展,和谐共赢”理念,像对于卓斌、“徐十六”等职工的人性关怀情景,都很好地表现了他作为一个现代化大企业领导的良好文化科学素质和智慧坚定的性格。这是一个具有全局和大思维的人,又是一个作风十分细致和情感丰富的管理者。他在作品中的形象表现令人印象深刻。

  《中国动力》的两位作者,在一种陷入式的采访和融入式的感受理解中,对玉柴有一种深入的理解和细腻的把握。因此,在这样的报告文学作品中,作者的笔墨总是裹挟在企业的具体生产过程和表层变化的情形很少了。代之而来的是对企业和企业中人的思想精神情感与某些关键行动的认识描述,是玉柴无私的社会责任担当(如服务北京奥运、积极救灾、爱心捐助等)的描述,富有内在力量。而这样的作品,因为是一种企业历史经验和文明方向的描述,就不再是单一的哪一个企业的情形展示,而对于更多的人会有启发与借鉴作用。

  在现实的中国,像玉柴这样优秀的企业或许不少,但将企业文学报告得这样深入和生动丰富的作品却不多。所以,我向人们推荐玉柴,也向人们推荐徐刚和姚永标的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动力》。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