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莫使德班会议成鸡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 22:00  中国产经新闻报

  文/本报记者 李子木

  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大会第17次全体缔约方大会(COP17)在南非德班召开。由于《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在明年到期,本次会议决定着议定书第二期能否顺利地延续下去,哥本哈根大会闹剧如果再次出现,那全球环境无疑将遭到毁灭性的影响。

  会场内,各国代表激烈讨论,互不让步,两大阵营之间还在互相指责推诿,发展中国家集团内部也在不断分化。由于过去一年内,世界金融危机仍未好转,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伦敦的骚乱事件,欧债危机,日本大地震和核危机,使这些发达国家疲于对于政治和经济的应对,而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也在关注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这无疑使各国都降低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借用发达国家政治人士的话来说,现在开气候大会简直就是“奢侈”,因为解决本国的经济问题的时间都不够。而在这种大环境下,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威胁退出《京都议定书》,更使人们对于德班会议的结果产生不乐观的情绪。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依然坚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当区别对待的立场,但在谈判中仍持灵活的态度。而在实际行动中,“十一五”期间中国的单位GDP能耗下降了19.1%,这相当于减少6.3亿吨的煤炭消耗,相当于减少1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中国发布的“十二五”规划,勾画了未来五年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方面设定的目标和采取的政策导向。这都显示中国在节能减排的问题上充分兑现承诺,履行了一个大国所应承担的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因此,发达国家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来,积极履行此前协议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并付诸实施,并在此次会议中积极应对巴厘路线图授权所要求的各项任务,按照双轨制的要求,完成确定《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其他国家同样做出妥协和让步,借用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的话来说:“采用中庸的办法来实现目标,多边机制最后如果能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大家都不满意但是都能接受的结果,那这就是多边机制最好的结果。”促使本次气候大会达成有价值的协议和规定,避免气候大会成为由聊“天”变味成为“聊天”的“鸡肋”会议无疑是当务之急。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