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7月21日电 题 :中国汇改六周年:舞者不会停步 舞台充满机遇
中新社记者 魏晞
2011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以又一个“新高”,迎来了中国汇率改革六周年。六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成为世界金融舞台上最让人争论不休的主角,也是最让人彻夜不眠的舞者。
六年前,中国央行在“出其不意”的时机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后又在去年启动“二次汇改”。当年人们对汇率改革的三大疑问:汇改时机是否恰当、对中国经济影响几何、人民币是否就此进入上升区间,如今已经或多或少有了答案。
但六年过去,国际经济形势“城头变幻大王旗”,世界金融格局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牵制,相互依存,这又催生出人们对中国汇率改革新的疑问:升值未来是否仍将持续,是否能缓解中国当前通货膨胀,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的目标能否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会是歧路还是坦途?
对此,现在似乎很难看到答案。中国国内有不少声音认为,抑制通货膨胀仍是今年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任务,因此,中国政策制定者不会在此时放弃任何可能运用的工具,其中就包括依靠人民币升值缓解输入性通胀。有机构预计,至少今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力度不会弱于上半年。
另一个颇为主流的观点却认为:当前人民币应该放缓升值预期,加大双向波动的弹性。如今人民币对美元的波动幅度仍然在0.5%的极为狭窄的区间,外汇交易无法活跃。众多业内专家建议,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加大中国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让更多参与者加入进来,使得人民币汇率更接近均衡水平。
不可否认,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六年,“促进国际收支趋向平衡”的目标却没能渐行渐近。六年过去,人民币升值约两成,但由于国际收支失衡积累的外汇储备已经增长3.5倍,逼近3.2万亿美元。人们质疑,正是汇率刚性升值预期令热钱不断流入中国,成为推高中国外汇储备的推手,因此增大弹性比持续升值更为重要。对此,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重申,下一阶段中国仍将逐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无论如何,只要中国和美国仍是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最受关注的两位主角,有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无穷猜想和争论就不会告一段落。面向未来,中国要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站住一席之地,就必须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如今人民币又开启了国际化的进程,相信迎接它的将是一个更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