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着眼于推动保险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正确把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突出强调理论先行,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是功能作用理论。现代保险不仅具有经济补偿功能和资金融通功能,而且具有社会风险管理功能,可以在参与社会管理、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效率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二是发展阶段理论。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保险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适应;主要任务是加快发展、做大做强;主要特征是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但不规范,市场主体快速发展但不平衡,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但不适应,监管体系已经形成但不完善。三是自主创新理论。保险业只有走创新发展的道路,通过强化创新意识、完善创新体制、培育创新环境,努力建设创新型行业,才能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保险的需求。四是市场调控理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市场调控体系,着重解决关系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引领和指导保险业不断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五是和谐发展理论。只有处理好保险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保险公司发展与保险行业发展的关系,处理好个人发展与保险公司发展、保险事业发展的关系,才能实现保险业自身的和谐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发展。这些理论创新,较好地指导了保险业改革发展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内涵。
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保险监管体系
我们立足实际,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和完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一是探索建立“三支柱”的保险监管框架。根据不同时期保险业发展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保险监管的基本框架。第一阶段,在我国保险业发展初期,市场主体少,国有独资保险公司占绝对主导地位,保险监管主要是市场行为监管。第二阶段,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主体的不断增加,防范风险和维护市场稳定成为保险监管的重要任务。特别是保监会成立以来,保险监管逐步从以市场行为监管为主,过渡到市场行为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第三阶段,借鉴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核心监管原则,引入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制度,初步形成了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监管“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框架。二是探索健全风险防范的“五道防线”。以公司治理和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构筑了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化解三个环节,形成了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三是探索建立“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在发挥保险监管机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保险公司、行业协会和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形成政府监管、企业内控、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风险防范体系。现代保险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效防范了化解风险,维护了国家金融安全稳定。
牢记宗旨、以人为本,积极探索改进保护被保险人利益的方式方法
在保险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市场很容易出现恶性竞争和价格战,容易发生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的违规问题。我们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把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放在首位,着力治理保险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注重制度建设,前移监管关口。重视把具体的监管措施上升为监管制度,从源头上遏制损害被保险人利益的行为。针对理赔难问题,从理赔管理、流程控制、理赔服务等方面对理赔环节进行规范,明确理赔服务中应具备的基本管理水平和服务标准。针对销售误导问题,出台人身保险新型产品信息披露办法,制定人身保险业务基本服务规定,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针对虚假应收问题,推行见费出单制度,提高了保费收入透明度和经营数据真实性,较好防范了因截留保费引发的理赔纠纷。针对虚假赔案问题,通过建立网络信息平台、推行承保理赔信息自主查询机制和车险理赔实名制等措施,杜绝了虚假赔案,大大限制了不法分子制造事故骗取赔款的空间。针对保险领域非法集资问题,通过推行“零现金收付费”,加强对分支机构的印章管理,降低了保险业非法集资的风险。二是加大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逐年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持从严从重处罚。仅在2006~2010年的五年里,保监会共派出8762个检查组,对10509家次保险机构进行现场检查,依法处罚保险机构3995家次,处理责任人2356人次,长期困扰行业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特别是近年来,深入开展打击“假保险机构”“假保单”和“假赔案”专项工作,初步遏制住“三假”案件高发的势头。三是整合各方力量,加强外部监督。健全信访投诉机制,规范信访投诉转办件的处理工作,加大举报投诉件的督办力度,对保险公司投诉处理情况进行系统量化考评,将信访投诉多、解决不力的公司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建立保险消费者教育机制,与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保险教育有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将保险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开展保险教育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普及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消费者维权意识。完善舆情监测制度,发挥新闻媒体在保护被保险人利益方面的监督作用。
立足国情、开拓进取,积极探索创新保险业发展的新途径
我们坚持立足国情,注重吸收国际经验,在丰富的实践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保险业发展之路。一是通过改革创新加快保险业发展。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国有保险公司改制上市,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集团等5家公司先后在海内外上市。积极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完善公司治理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推动保险产品、资金运用渠道、营销方式等创新。近年来逐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发展电话营销、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2006年实行我国第一个法定保险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2007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二是通过政府推动引导保险业发展。依靠政府推动和政策支持加快保险业科学发展,是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得出的宝贵经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保险从行业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新医改意见、“十二五”规划等中央和国家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以及《防震减灾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利用保险加强社会风险管理提出明确要求。20多个部委与保监会联合下发文件,已有7个省市政府与保监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各省区市下发了一系列关于保险工作的文件,把保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考虑。保险作为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三是通过监管调控促进保险业发展。注重发挥监管的市场调控作用,为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近年来,我们按照党中央要求,先后提出了推动保险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工作主题,确立了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工作目的,提出了“速度、效益、诚信、规范”八字工作方针,明确了保险业实现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在总结十六大以来保险工作的基础上,做出保险业站在新起点、进入新阶段的基本判断,对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主要内涵进行了初步概括。在深刻分析保险业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保险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领导,积极探索增强党在保险业的执政能力
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归根到底取决于党对保险业的坚强领导,取决于党在保险业执政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保险业的贯彻执行。一是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提供思想保障。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近年来,先后在全行业开展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等活动,强化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深化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做到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强化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对金融保险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并围绕探索解决保险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学习思考,努力适应当前保险工作的要求。二是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提供组织保障。我们坚持选贤任能,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健全党委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管理,重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科学监管、统筹发展、改革创新和带队伍等方面的能力建设。三是大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为探索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提供人才保障。我们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决定因素,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逐步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多途径、多层次地培养锻炼干部,大力引进人才,行业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队伍结构科学合理,全行业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复合型开发、综合型管理、技术型精算、创新型研究、专业型营销、专职型中介、专家型投资等人才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行业发展的人才基础逐步夯实。目前,保监会共有36个派出机构,现有保险监管干部2452人,保险监管的组织机构和干部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四是大力加强作风建设,激发行业干事创业的活力。我们大力弘扬“服务大局,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行业精神,积极开展“增强六种意识,做好六个方面表率”的作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运用理论成果解决保险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要求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深入保险消费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险工作。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治理“小金库”专项工作,切实做好巡视工作。
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取得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