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导报记者 杜海
针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本报7月4日A1版曾予报道),5日下午14时,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事故的调查结果。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表示,溢油发生在渤海中部,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事发海域没有海上捕鱼活动。
当日下午15时许,国家海洋局新闻办赵姓主任给经济导报记者传真了一份权威的调查材料。该材料显示,本次溢油污染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840平方公里海域的水质降至劣四类,国家海洋局表示,正在进行此次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的损害监测评价工作,同时,“中国海监执法部门已对康菲公司此次溢油事件予以立案调查,正在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程序进行调查、取证。”这意味着,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其作业者康菲公司将被追责。
溢油原因未完全明晰
此前,有传闻称此次溢油事故的泄漏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方米左右;还有媒体报道称溢油带“长3公里,宽二三十米”。而国家海洋局5日下午通报,此次溢油污染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致840平方公里海域的水质降至劣四类,在该油田及其周边海域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损害。
“截至7月4日,国家海洋局已基本完成了溢油影响范围、溢油对海水水质、沉积物影响评价工作。”上述调查材料称,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是历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点附近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油污附着,个别站点石油类含量是历史背景值的37.6倍。
李晓明介绍,此次发生泄漏的有两个平台,即蓬莱19-3区块的B平台和C平台。B平台在6月4号早上7点左右发现溢油;6月4日晚7点左右,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康菲公司报告称发现海底溢油点,在蓬莱19-3油田东北方向650米的海面发现少量油膜带,在6月5日排查中发现气泡,该局命该公司开展自查。
其后的6月17日,C平台开始发现大量溢油,康菲公司随后报告称,这是由于C平台当日上午10点半发生小型井涌事故,担任作业方的康菲公司当日停止所有平台作业。
国家海洋局相关人士对导报记者透露,该局组织专家分析此次溢油事件,认为蓬莱19-3油田通过注水和岩屑回注,可能增加了平台附近的地层压力,为流体连通地层提供了能量,导致B平台海底溢油。“但B平台这种海底溢油类型在我国尚属首次发现,其原因仍需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下一步将继续查找确切原因。”C平台则是在钻井过程中发生井涌、侧漏,从而导致了溢油发生。
上述通报材料还称,在国家海洋局监督指导下,康菲公司调用了专业溢油处置设备,单日处置船只最多达到33艘。截至4日,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已回收油水混合物近70立方米,事故平台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现,海面已无明显漂油。
李晓明表示,海上溢油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准确结论,如卫星遥感数据评估等都受制于技术因素。在此基础上,目前阶段内调查为初步结论,不排除有第二、第三阶段。
NGO在行动
“针对C平台的情况,将加大跟踪检测,督促康菲公司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这次事故对于海洋环境的危害并赔偿损失。”国家海洋局透露说。
导报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目前处于收集证据的阶段,因此赔偿事宜尚难定论。“未来3个月或6个月,我们将不断对受污染的资源(包括水产养殖场、渔场、旅游资源等)进行监测,评估影响,才能确定赔偿金额的多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环保处有关人士如此表示。
中国海监总队北海第二支队政委何建苗称,根据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第50条,最高可对相关企业(中海油、康菲公司)处以20万元人民币的处罚。但在5日的发布会上,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斌表示,“此次事故的处罚会远远多于20万元。”
事实上,此次事故中当事方的做法,已经遭受众多诟病。由于海上原油泄漏涉及专业领域,海岸周边又人口稠密,相关公司无疑应及时准确披露信息,让公众了解真相,并积极应对。
与此同时,NGO(非政府组织)也已在行动。导报记者获悉,自然之友等我国11家环保组织,于5日发出了“致中海油和康菲公司的公开信”。该公开信直陈,“对你们涉嫌瞒报渤海湾漏油事故的的做法表示遗憾,要求你们尽快向公众公布事故详情以及油污清理情况,并就环境污染和瞒报事故的行为向公众道歉。同时作为上市公司,中海油涉嫌瞒报海上油污渗漏事故,违背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同时也违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要求。”
上述环保组织同时指出,依据惯例,海上原油泄漏事故的作业方是直接责任者。“但作为作业方的康菲公司,竟然在因自身操作造成原油渗漏后,长时间向公众隐瞒污染事故,性质之恶劣尤为令人震惊。”
导报记者注意到,蓬莱19-3油田溢油的钻井平台位于山东长岛县附近。该县由一系列岛屿组成,生态多样性程度很高。显然,此次漏油事故发生在渤海生态敏感区域。因此,此次溢油事故对环境可能造成的长期破坏,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