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5日讯 (记者 李晶(专栏)) 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污染事件导致附近840平方公里海水由一类水质变为劣四类水质,出现在6月13日的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达到158平方公里。截至7月4日,海面已无明显漂油。这是今天下午,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还原渤海油田溢油事件全过程
据介绍,此次发生漏油的油田为渤海蓬莱19-3油田B平台和C平台。6月4日19:00时许,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公司)电话报告,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海面发现不明来源少量油膜。接报后,北海分局立刻要求康菲公司快速处置,并对油田自身进行自查。
6月5日11:00时,康菲公司电话报告自查结果,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发现一处海底溢油点(此处既没有井位也没有管道)。康菲公司后于8日又传真报告:“6月4日在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650米处发现少量油膜带后,油田立即派船对油膜区进行了跟踪检查;并于晚间7时左右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环保处汇报。在6月5日的排查中,船舶发现一冒气泡处,并伴有少量油膜。在潜水员对冒气泡处进行调查后,发现下面一个直径一米的坑,坑内水温明显高于周边。
6月12日,经过北海分局油指纹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溢油样品与蓬莱19-3B平台的生产原油样品油指纹一致。结合11日卫星遥感解译结果、油指纹鉴定结果及专家会商意见,确认溢油源自蓬莱19-3油田。
6月17日11:00时北海分局又接到在蓬莱19-3油田巡视的海监22船报告:C平台及附近海域发现大量溢油。22船立即通过电台询问C平台,C平台答复:“C平台C20井在6月17日10:30时发生井涌事故。”北海分局接到22船报告后,立即与康菲公司核实,当时康菲公司回复称尚不掌握具体情况,并表示在掌握具体情况后立即以传真形式正式报告。13:32时,康菲公司传真报告:“2011年6月17日上午10:30分左右,蓬莱19-3油田C平台C20井再钻井作业中发生小型井涌事故,该事故已经得到了控制。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并及时向贵处(北海分局环保处)汇报。我们已经停止所有平台的钻井作业,进行安全自查工作,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只有在事故查清、安全自查工作满足要求之后,才可能重新进行钻井作业。
最大油膜分布面积约158平方公里
国家海洋局通过卫星、航空遥感、船舶监视监测等手段,对以蓬莱19—3油田溢油海域为中心的4600平方公里的范围覆盖内的溢油进行监视监测。截止7月4日,已基本完成了溢油影响范围、溢油对海水水质、沉积物影响评价工作。
根据检测结果显示,本次溢油污染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类海水面积为840平方公里,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出现在6月13日)。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是历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点附近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油污附着,个别站点石油类含量是历史背景值的37.6倍。
据悉,在发生溢油后,B平台曾采取减压措施,溢油在6月19日基本得到控制;C平台则采取了水泥封井措施, 6月21日溢油得到基本控制。截至7月4日,除B、C平台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现以外,海面已无明显漂油。关于溢油量的大小,李晓明表示,目前国家海洋局已经掌握了一些数据和证据,但考虑到B、C平台溢油点仍然有油,尽管溢油量很小,但整体溢油量仍需要进一步核实、分析和判定。
对康菲公司索赔将远超20万
据悉,根据有关法律,国家海洋局正在组织对此次溢油对海洋生态损害进行全面的评估,此评估需要开展大量的监测调查工作,同时结合历史及现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李晓明表示,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海监执法部门已经对康菲公司此次溢油事件予以立案,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调查、核实事故原因、污染程度等情况后,将按照法律有关条款和有关程序予以处理。国家海洋局将严格监督和督促康菲公司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排除此次溢油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危害,并赔偿损失。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斌强调,根据现行法律,对此类事故的最高处罚是20万元。但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对污染损害海洋生态环境行为,国家海洋局有权代表国家对责任方提出生态索赔要求,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具体索赔额,但相信会远远多于20万元。
李晓明表示,国家海洋局将继续利用卫星遥感、海监飞机、海监船舶以及现场执法、监测人员,监视溢油点动态和海上漂油,一旦发现海上漂油,监督指导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对海上漂油进行有效处置。并将进一步加大本次溢油海洋生态损害监测评价工作力度,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本次溢油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