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建设企业把"套取一些小钱"的原因,归咎为铁路工程造价标准(即定额标准)偏低、压缩工期和清理概算困难三个方面。"'施工单位使用虚开、冒名或伪造发票入账'的问题,铁道部是不是应该把这部分资金审核出来,并且将其从清概资金中剔除?"铁道部人士亦提出相当明确的问题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刘亮
国家审计署3月23日公布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2010年跟踪审计结果",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中铁大桥局、中铁十三局等施工单位在工程还没有进行招标时,就已经进场开始工作,涉及合同金额44.46亿元;中铁十七局等16家施工单位,在原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业务中,使用虚开、冒名或伪造的发票1297张入账,合计金额3.24亿元等问题。
数字背后,高铁承建商的尴尬问题正浮出水面。
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这些乱象背后存在深层次问题。例如,施工单位使用虚开、冒名或伪造发票入账,在国家审计署2009年审计时就发现过类似问题,相关企业可谓"屡教不改"。他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工程定价偏低,企业无法获得合理利润,于是,就采用上述方法"套取一些小钱"。
"十一五"期间中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1.98万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3倍。外界曾普遍认为,这对铁路建设企业而言是重大利好,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铁路建设企业的铁路建设业务,面对濒临亏损的窘境。"这位人士说。他将铁路建设企业濒临亏损的原因,归咎为工程造价标准(即定额标准)偏低、铁道部压缩工期和清理概算困难三个方面。
毛利润率骤减
曾经是"香饽饽"的铁路建设工程,在2003年之后发生了改变。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铁二局,是铁路建设领域中最早上市的企业,其年报披露的数据变化情况,能反映出一些问题。
根据中铁二局年度报告,2003年其铁路工程营业收入为3.62亿元,2010年达222.40亿元。在承揽铁路工程及营业收入均陡增的同时,铁路建设的毛利润率则是一路降低。2003年,中铁二局铁路工程的毛利润率为24.21%,2007年毛利润率下滑至5.23%。2009和2010年度,该公司铁路工程业务的毛利润率分别为6.13%和6.75%。
中铁二局在2009年度报告中曾解释,"由于公司中标的铁路项目大多属于高速铁路,受施工技术及地质条件影响,导致项目概算调整(工程重大变更及材料调差)存在滞后性,造成铁路施工毛利润率相对较低。"
中国铁建曾在其2007年的年报中披露,铁路工程的毛利润率为9.40%。其后几年,中国铁建未再单独公布过铁路工程的毛利润率,而是只公布包括铁路建设在内的工程承包业务的毛利润率。中国中铁则从未在其年报中单独披露过铁路工程业务的利润情况,而是将其纳入基建建设板块当中。
中国铁建的工程承包业务和中国中铁的基建建设业务的内涵大致相同,均包括铁路、公路和市政工程建设等内容。而根据年报披露,近年来两家公司的该板块业务毛利润率均维持在9%左右。
中国铁建董事会秘书余兴喜介绍说,目前铁路工程业务收入占中国铁建年营业总收入的56%左右。2003年、2004年,中国铁建铁路工程的毛利润率还比较高,其后一直呈下行趋势,近两年该业务的毛利润率趋于稳定,但非常低。铁路工程业务利润率偏低,与铁道部调低铁路建设定额标准等有关。
中铁二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中铁二局的铁路建设项目当中,有一些已经出现亏损,主要是由于项目出现变更,实际工程造价超过合同价格,但未能及时结算导致的。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铁路工程的毛利润率曾大幅度高于公路、桥梁等工程的毛利润率,现在铁路工程毛利润率则已经低于公路、桥梁等工程的毛利润率了。这在中铁二局的年报中也有体现。"
华泰证券建筑行业分析师张平(专栏)长期跟踪中国铁路的建设情况。据他观察,"总体而言,目前中国企业在铁路工程建设领域,还可以获得微利。但一些项目已经开始亏损,虽然管理不善也可以导致项目亏损,然而目前铁路工程项目亏损,显然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定额标准下调
"2003年的时候,铁道部下调了铁路工程造价定额,下调幅度达12%,这是导致铁路建设企业利润率下降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前述中国铁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工程定额所的一位专家证实,2003年,铁道部颁布了铁建设[2003]42号文件《关于对铁路工程定额和费用进行调整的通知》,对《铁路基本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办法》(铁建管[1998]115号)和《铁路工程建设材料预算价格》(铁建设[2001]28号)中的部分预、概算定额进行了下调。
根据知情人士介绍,铁道部当时决定下调工程造价定额标准,是因为随着铁路基建投资的大幅度增加,预期铁路建设企业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同时,铁道部也希望铁路建设领域更加市场化,通过投资方与承建方的博弈,来确定铁路建设价格,达到"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能多建就多建一条铁路"的目的。
由于铁道部计划建设新铁路需报国家发改委审批立项。定额下调,会导致相应铁路工程在设计立项时,概预算价格下降,导致该工程的合同价格下降。
中铁八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铁路企业更愿意承建神华集团等企业投资建设的铁路,因为这些企业投资建设的铁路,定价更为合理。
随着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铁路工程造价定额标准如果不做及时调整,可能将导致铁路工程的合同价格进一步偏离实际的市场价格。
前述定额所专家证实,"由于定额基础资料需来源于工程施工现场,所以定额发布总是滞后于实际需要,尤其是中国目前的高铁建设具有大规模、高标准、跨越式的特点,缺乏可供借鉴的范例,没有基础资料的储备与积累,导致二者的矛盾更为突出。"
不过,该专家指出,铁道部近年来也在根据市场情况,逐步调整定额标准。
对此,有业内人士评价,即便是新调整的定额标准,仍滞后于市场的实际情况。以此次调整幅度最大的综合工费标准为例,其中规定将路基建筑工程(I-1类工)的工费标准,由原来的20.35元每天,调整为43.00元每天,而在中国东中部的大部分地区,雇佣一位农民工做这项工作,一天的费用已达近百元。
2004年12月以前,中国铁路建设领域只有铁路建设总公司和铁路工程总公司两家,市场竞争有限。2004年12月,由铁道部和建设部联合发出通知,放宽铁路建设市场准入,允许其他在公路、港口、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拥有专业资格的企业,进入铁路建设市场。
在这之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总公司和中国水利水电集团等企业也纷纷进入铁路建设领域,市场竞争加剧。余兴喜介绍,铁路建设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进入门槛不高,竞争更加激烈也是导致铁路建设利润率下滑的一个原因。
虽然承建铁路企业增加,但铁道部仍是修建铁路的惟一发包方,众多建设承包企业需要接受铁道部制订的价格。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铁路建设企业曾公开对铁路工程的招标合同价格表示异议。2007年,在哈大客运专线进行招标时,中国铁建曾联合中国中铁和中交股份,试图涨价30%,被铁道部拒绝。由于中国铁建涨价的态度最为坚决,作为惩罚,中国铁建旗下的各工程局最终都无缘参与哈大客专的建设。
合同价格偏低
影响某项铁路工程概预算价格的因素,并非仅有定额水平,还包括工程设计精度是否满足要求、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切实可行等,这些因素纠结在一起,共同作用,会影响铁路工程的概预算价格,进而影响合同价格。
国家发改委综合研究所研究员董焰曾认真研究过日本新干线的工程概预算,在他看来,铁道部在制定高铁项目的概预算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以京沪高铁为例,董焰曾经为京沪高铁的投资金额问题,与铁道部的专家进行过多轮辩论。多年前铁道部曾确定其总投资为1300亿元,结合当时的情况,董焰认为这些资金根本不够用;对于京沪高铁后来确定的概算总投资2176亿元,董焰认为"勉强够用。"
"高铁项目的概预算价格偏低,有多方面的原因。"董焰说。
前述定额所专家告诉记者,某项具体的铁路项目,概预算编制是否合理,除了受定额水平影响之外,设计精度是否满足要求(包括地质条件是否探明、线路方案是否稳定、规模标准是否明确、工程数量计算精度等);材料价格是否真实可靠(材料价格随市场波动,需要由设计单位负责调查落实);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切实可行(包括施工方案、材料供应计划、临时工程设置是否可行等),均会影响概预算价格的合理性。
"由于铁道部工程设计采取竞标制,不能排除设计单位为了中标,在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人为压低投资估算。而报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可研投资估算被人为压低,会导致工程设计概预算价格偏低,进而导致合同价格偏低。"上述专家说。
前述中国铁建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在实际施工中,他们确实经常会遇到设计单位的勘探及设计精度不够的问题,不得已只能找设计单位来重新进行勘察设计。而且据他们观察,铁道部为了节约建设资金,以便同时开工更多项目,也确有选择概预算价格偏低的设计偏好。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证实了以上说法。他还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设计精度不够的问题,是因为他们获得的设计经费也不够用。
前述定额所专家认为,目前铁路建设中,采用施工总承包的模式,也是造成目前施工单位困局的原因之一,这种承包方式,设计与施工脱节,不是承包方造成的损失,也要由承包方来承担,被动承担了更多风险。
他还表示,实行由定额来确定铁路概预算及合同价格的方式,或多或少延续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相比之下,"国外的很多建筑工程,都采取工程总成本的方式,也就是施工单位与设计单位共同竞标,保证设计与施工的紧密配合。"
压缩工期压力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压缩项目工期,也在对铁路建设企业构成了压力。
前述定额所专家承认,"工期压缩或由于非承包人造成的窝工得不到合理补偿,是施工单位困局的另一个原因。"
据前述中国铁建工作人员介绍,压缩工期已成为中国高铁建设的常态。近年来中国已建成及在建的铁路项目,特别是高铁项目,基本上都遇到了压缩工期的要求,4年工期的压缩到3年,3年工期的压缩到2年半。
在国家审计署最新公布的关于京沪高铁的审计报告中显示,京沪高铁也出现了压缩工期的情况。"工程计划工期,由60个月调整为41个月。"
根据知情人士的介绍,压缩工期的要求通常并不会出现在合同文件当中,铁路项目合同中确定的一般都是合理的工期。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铁道部往往会提出加快施工进度的要求,然后通过业主转达给铁路建设企业。
在京沪高铁建设中,有施工单位在招标前,就提前进场工作,一方面说明这其中存在暗箱操作,内部定标的问题;同时也反映出这些铁路建设企业已经熟悉铁道部的做法,急于提前开工,以避免日后为赶工期而苦恼。
铁路建设项目压缩工期,需要施工单位短期集结更多员工、施工设备和更精细地进行组织管理,前述中国铁建工作人员分析多条铁路建设实情后指出,"压缩工期导致施工企业的成本上升超过项目总成本的5%。而这些成本上升的部分,并不能得到铁道部的合理补偿。"
分析师张平认为,压缩工期会导致铁路建设企业当期成本的上升,还会对其未来带来某种伤害,因为短期内需要更多设备等,而一旦国家铁路建设投资规模下降,这些设备将会被闲置和折旧。
"自从今年2月起,铁道部已经开始不再要求铁路工程提前完工。对于铁路建设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前述中国铁建工作人员说。
"清概"博弈
由于项目的设计精度不够,在铁路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进行设计变更也就难以避免。
"近年来由于立项建设的铁路项目过于集中,设计单位因任务繁重、人员紧张等原因,造成部分项目设计精度不足、相关设计文件质量欠佳,需要进行设计变更的情况则更为突出。"前述定额所专家介绍。
前述中国铁建工作人员表示,"设计单位有时为迎合铁道部的低价偏好,甚至在一些设计中砍掉了必要的工序,这些都肯定要在变更的过程中补回来。而这些变更所产生的费用,属于超出合同价格的部分,往往需要先由建设单位垫付,最终结算时再由铁道部付款。"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铁路项目能够顺利建设,铁道部还规定,对合同签订之后,建筑施工所需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部分,实行材料调差,也就是对于建设企业购买原材料上涨的部分,予以补贴。
工程变更及材料调差产生的费用,需要铁路建设企业在项目结束后,再找铁道部进行结算,铁路建筑行业一般将这项工作称为"清理概算"。
2003年之后开工的铁路项目,目前已经陆续建成,并进入"清概"阶段。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建筑行业分析师介绍,今年1月他去拜访中国中铁公司时获悉,中国中铁目前累计需要到铁道部"清概"的资金达100亿元。而中国中铁董事会秘书处的一位员工则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中国中铁实际需要清概的资金在300亿元左右。
余兴喜没有透露中国铁建目前需要"清概"的资金数额,但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中国铁建占铁路建设市场的份额,高于中国中铁,因此,中国铁建需要"清概"的金额也会高于中国中铁。
记者了解到,中铁3局参与了郑西客专的建设,中标标段40多公里,该项目需要"清概"的资金达4亿多元,中铁23局也参与了郑西线建设,中标标段50多公里,需要"清概"的资金近6亿元。参与郑西、武广客专建设的中铁1局等工程局也均有大量需要"清概"的资金。
但一些铁路施工企业人士,对"清概"并不乐观,因为"具体能够拿到多少清概资金,还需要去和铁道部谈判。"
前述中国铁建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很多铁路项目业主更了解铁路建设的情况,他们也支持铁路建设企业获得合理的"清概"资金,但铁路建设企业拿着各方签字的凭据去"清概",仍然需要和铁道部负责清理概算部门的人"吵架"。
中交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处谭璐介绍,中交股份2006年进入铁路建设市场,目前每年新签订单占年铁路基建投资的8%左右。承建的铁路项目目前处于正建设或刚建完的阶段,由于参建项目的资金投入基本上都超过合同价格,都需要找铁道部"清概"。"清概"需要与铁道部进行谈判,中交股份对于能拿回来多少清概资金,心里也没底。
一位铁道部人士解释,近几年立项建设的铁路项目过于集中,而铁道部的工作人员增加有限,尽管大家都是"白加黑、五加二"地工作,但铁路项目"清概"的周期还是有可能拖得比较长;而且这些需要"清概"的资金,基本上都是超过国家发改委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部分,因此审批过程会比较复杂。
"另一方面,铁道部也担心这些清概的资金中有猫腻,还需要对清概资金做出进一步审核。例如,本次国家审计署审计出的'施工单位使用虚开、冒名或伪造发票入账'的问题,铁道部是不是应该把这部分资金审核出来,并且将其从清概资金中剔除?"该铁道部人士提出了这个相当明确的问题。
对此,前述中国铁建的工作人员解释,一些铁路施工企业屡次出现上述问题,不排除他们是希望能从"材料调差"的环节,多获得一些补偿或利润。而这些企业之所以屡错屡犯,是因为他们认为制度不合理,一些铁路建设企业是靠贷款来垫付项目变更所需资金的,如果他们不能在"清概"环节获得合理补偿,就很有可能陷入亏损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