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人的心是个政治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 02:29  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赵汀阳认为,“政治关乎每个人的命运,即使不关心政治,政治也将每个人卷入,因为任何一种制度安排、社会结构、价值标准都是政治性的。”

  罗敏

  作为业余漫画作者的赵汀阳简笔画了两个人,他们赤裸相见,将手伸入对方的心里——图释了作为哲学学者的赵汀阳的基本命题:“他人的心是个政治问题”。每个人都依托他人而存在,却又无法完全理解他人或同化他者,因而有政治世界的种种博弈与调和,也正因此,每个人的幸福实则与他人密切相关。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欧洲跨文化研究所学术常委赵汀阳始终强调,这种关系是处理政治生活的可取视角。他直言其灵感来自中国传统,“不过,没有必要强化中西界限。资源不分中西,优势资源总能够良好结合。”

  他近日出版的新书,也有一个与此相关、意味深长的名字:《每个人的政治》。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赵汀阳表示,这一书名意指所谓“匹夫有责”,每个人的作为都对他人、对未来社会承担责任,同时也意味着,“政治关乎每个人的命运,即使不关心政治,政治也将每个人卷入,因为任何一种制度安排、社会结构、价值标准都是政治性的。”

  第一财经日报:在寻找美好社会的解决方案时,你导入了“关系”。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关系的存在,意味着每个人都对他人担负责任,进而通过这种方式对自己担负责任?

  赵汀阳:关系概念是为了发展人性化的关系,人需要以人的方式去生活,当然意味着对他人负责任。事实上,如果不对他人负责任,就几乎不存在人的生活内容了,就不再有任何属于人性的故事、历史和社会了。人的责任就是我在书中所谓的“人义”,与“人权”形成一种相辅相成的配合,人义是人权的保障条件。

  日报:你始终将幸福视为非常重要的目标。关系意味着任何策略将是一个传递的策略,幸福的策略起始点在哪里?

  赵汀阳:人之所求,无非幸福。关系策略是普遍可传递的,指的是经得起普遍模仿而无害的行为策略。我称之为“无报应”的可模仿策略,简单地说,就是不会导致因害人而害己、不会自取其祸、不会作法自毙的策略,这样的行为策略就是可普遍模仿的,也就是幸福的基本博弈条件。

  日报:“和”并非“同”,因而不是消灭或同化他者而是包容他者。你提出了“和策略”,它依托于哪些条件比较容易实现?

  赵汀阳:首先要说明,我定义的“和”与先秦的含义基本一致,在先秦的含义上有所推进,是古典含义的“和”。这种古典含义的“和”与当下流行俗语的“和谐”有很大差异, “和策略”指的是一种解决矛盾的积极策略,实现的条件需要创造互惠利益,还需要建立理性的制度抑制作恶,或者说,使得作恶成本很高,而且还需要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

  日报:你在书中提到的很多现象,如文化的平庸化、各种诉求的政治化等,现在很多人感同身受。价值混乱导致人心无方向,在你的理论中,它破坏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公正”。古典公正与现代公正主要有哪些差别?你更倾向的古典公正,可以从哪里开始重建或说恢复?

  赵汀阳:古典公正,无论中西,其基本原则都是“对称性”原理,比如行为的对称性:你如何对待我,我就有如何对待你的正当性,或者行为与结果的对称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古典公正是一切法律和道德的基础。

  现代公正弱化了对称性原理,以自由和平等两者相加去重新定义公正。自由和平等都是好东西,但如果因此挤掉了公正,就比较危险,因为公正是更基本的好东西。一般来说,自由与公正比较能够兼容,而平等必定削弱公正。

  在现代条件下,也只能如此,既然人们想要平等,那就只能搭配被削弱的公正。作为现实主义者,要求不能太高;作为理想主义者,我们又必须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公正。

  日报:中国传统上是一个政治参与性很弱的社会。将个人转化为公民的路途漫长,在你看来,个人拥有怎样的信念,才是通向公民之径的前提?

  赵汀阳:恐怕重要的是理性,而不是什么样的信念。现在突出的问题是非理性,贪污腐败是非理性的,违法乱纪是非理性的,群众意见是非理性的,群体运动也是非理性的,拍砖煽动也是非理性的,支持什么是非理性的,反对什么也是非理性的,如此等等。无论什么样的信念,如果搭配的是非理性,都是危险的。

  我看最需要的是制度的理性化和人的思维理性化,首先要理性地、客观地看问题,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政治学有个解释不清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国家的民主能够造成成功社会,而为什么有些国家的民主却导致失败社会?毫无疑问,各地各有特殊语境和麻烦,但我看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是否拥有理性的人民。

  日报:能否对你理解的“理性”稍作解释?

  赵汀阳:理性概念是比较复杂的,我使用的理性概念既包括康德意义上的理性(reason),也包括政治学和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rationality),但作为rationality的理性需要重新理解和改进。

  大概地说,我所谓的理性主要包括:(1)思想理性。就是怀疑精神,这是古希腊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它意味着思想的独立自主,不受权威支配;(2)知识理性。接近于俗话说的“科学精神”,要求实事求是,就事论事,逻辑融贯,以事实为准。这也是古希腊以来的知识论要求,所谓“把是这样的说成是这样的”原则。这两者也是康德支持的理性;(3)关系理性。这是我自己命名的,灵感来自中国古典精神。我认为,关系理性才是利益的正确计算方式。

  日报:你提到“贪污腐败是非理性的,违法乱纪是非理性的”等等,会让人想到社会环境的因素,在一个犯错成本小而获益大的社会里,可能有些人会做这样的选择。那么,要建立一个好社会,是否存在一种社会理性?

  赵汀阳:我更愿意说是“制度理性”或者理性的制度安排。其设计原理应该根据我推荐的“关系理性”。

  我愿意再次强调,个人理性是很不可靠的,尽管看上去很美,人人都试图以个人理性为名进行私利最大化,但却忘记了每个人想要的,正是别人不同意你要的。因此需要关系理性去控制个人理性,否则制度将无法承受而崩溃。制度也是一种资源,就像自然资源一样,也是会枯竭崩溃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