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电业进军地产是“饮鸩止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1日 01:44  经济参考报

  家电业再次掀起进军房地产业高潮,笔者认为,房地产业属于高利润行业,对资金周转速度快、存在大量沉淀资金的企业来讲,这确实不失为寻求产业套利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对那些经营质量不高、资金流动速度较慢的企业而言,进军房地产业却是“饮鸩止渴”,一旦经济形势发生变动,流动性不足将使家电和地产板块双双陷入尴尬,企业正常经营也就此陷入两难境地。

  长期以来,我国家电业一直处于“规模大利润薄”的尴尬境地,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家电企业在产业核心技术上落后于外资企业,全球产业价值链的高端部分长期被外资把持。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家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2%-3%,远低于国外家电业的平均利润水平。利润微薄的产业现状加快了国内家电企业寻找新的利润增量空间的步伐。为了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部分家电企业通过投资房地产等与家电业非关联性产业来追逐资金利益的最大化。家电企业集体“不务正业”,正是对多年来产业利润微薄现状的一种集体反馈。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楼市调控政策,但在高额利润驱动下,国内部分家电企业还是不断进军房地产业。总的来看,我国家电企业进入房地产业的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剩余资金进入地产战略,即用电子制造业创造的正向现金流寻找再盈利的出口,这实际上是制造企业创造的第二个产品———“滞留资金”在赢利。这些企业一般具备资金周转速度快、主业沉淀资金多等特点,他们一般将主业的沉淀资本投资地产版块,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家电板块实际上充当了“银行”角色,而房地产业则做大了家电市场“蛋糕”。这样,地产板块与家电板块形成了一种健康的产融互动,地产优势成为企业家电板块优势的延伸。

  第二种类型则是“借贷”豪赌型。这些企业将家电板块的资金挪用到房地产行业,通过“借贷”主业资本实现套利。一般而言,这些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较慢,沉淀资本也相对有限,他们进军房地产版块只能依靠银行借贷或主业“借贷”。事实上,这一运营模式存在着巨大运营风险,一旦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动,地产板块占用的资金不能及时变现,家电与地产两大版块都将面临现金流紧张的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借贷”进军地产板块与在股市上打新股是一种类型的,风险巨大。

  在家电业进军地产业的发展逻辑背后,反映出部分家电企业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缺乏明晰的战略突围路径,被迫将地产业作为套利及增利工具,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对产业发展现状无奈的表现。但资金周转速度慢、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的家电企业大规模进军地产业,对整个家电业发展将产生不利影响:大量的家电板块流动资本涌入地产板块,而可供家电业支配的资本增量将大幅减少,产业总体流动性将大幅减弱。一旦出现诸如全球金融危机之类的经济形势波动状况,这些企业将面临巨大的现金流考验,本来是寻求增利的地产板块将成为妨碍家电主业发展的“毒药”。

  从产业特性上来看,与其说房地产业是一种制造业,不如说是一种金融业的衍生行业。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一定区域内的产业,很难实现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扩张,因此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战略产业中都没有房地产的影子。但家电业却不同,技术驱动型的产业特性决定了其在国家综合实力构成要素中占据着重要战略地位。当前各国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国家不同产业间的竞争,因此产业竞争力成为决定国家竞争最终结果的关键要素。从这个意义上讲,家电企业,特别是资金周转慢、缺乏沉淀资金的企业,进军房地产业是舍本逐末的战略衰退之举,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目标相悖。

  中国家电企业要想真正摆脱产业利润微薄的现状,必须通过在产业关键技术及发展战略上寻求战略突破,提升家电业的产业利润,从而走出利用房地产这个金融工具套利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下,通过产业协同的自主创新,突破核心技术发展瓶颈,实现向产业价值链上游的延伸,从而提升产业总体利润空间;另一方面,在构建完善产业链的同时,企业要制定明晰的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前瞻性地谋求产业领导权。

  当前中国家电业面临着异常艰难的发展困境:国内经济增长存在放缓预期,家电市场增速趋缓;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出口形势日益严峻。对利润微薄的国内家电企业来讲,在清晰的产业发展战略指引下,通过自主技术创新争夺产业话语权是提升产业利润空间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组织及战略结构调整,在产业核心技术领域实现“走上去”,是国内家电企业面临的最大考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