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徐伟 赵崇强
日前,日本公布今年第二季的GDP为12883亿美元,同期中国GDP为13369亿美元,这是中国在GDP竞赛中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二,从目前态势来看,到今年底中国GDP超越日本已成定局。
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再次推出《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的灰色收入已经高达5.4万亿元,约占国民总收入的15%。而且,这些灰色收入有将近2/3进入了10%最高收入人群的腰包。
GDP的持续高速增长与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形成鲜明对比,而灰色收入的长期存在及相关报告的确认,则成为讨论贫富差距问题的一个绕不开的关键。
时代周报:灰色收入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王小鲁近期的报告更是以学术的态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那么,灰色收入究竟会对我国的政治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产生灰色收入的温床是什么?如何从根源上减少乃至消除灰色收入?
PART 1 灰色收入凸显 社会流动不畅
贾康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
我们的经济总量虽然跃居世界第二,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喜的同时还有忧,我们要更注重忧的所在,比如我们的增长质量不高,人均GDP指标非常低,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有很大的挑战。
要转方式,必须要调结构,要调结构必须要促改革,而促改革就会触碰到很多既得利益,其中的困难非常明显。因此,媒体的许多担忧是有道理的,我们在看到喜的同时,又迫切需要看到忧,并分析忧从何来,如何消除。
王小鲁的报告显示,贫富差距拉大的情况比国家统计局数据所展示的更严重,很多问题是正规的统计数据体现不了的。
其实,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变化可能也不小,但由于高收入人群巨大灰色收入的存在,贫富差距拉得更大。灰色收入占国民收入比如此之大,其中有社会财富分配不公的问题,一些不规范的再分配可能会助长灰色收入的增加。GDP 的增长速度跟不上灰色收入的增长速度,这种情况与政治体制有关联。
有人说,贫富差距越来越难以改变,社会流动的渠道不通畅。但是从理论上来讲,农村的精英还是可以通过高考“鲤鱼跳龙门”,通过读大学来改变命运,实际上,这是在中国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的延续,虽然它也有种种问题,大家对其有很多不满,但是很难找到一个比它更好的办法。现在中国社会的上下流动虽然不能说被堵死,但是流动是不充分的,应该要使这种流动更充分起来,使贫富差距尽快缩小。
PART 2 市场越完善,灰色空间越小
毛寿龙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
灰色收入并没有严格的定义,一般是指收入中没有纳税的部分,国家没有将其纳入统计,比如企业的灰色收入,不同的人群都有一些灰色收入。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没有其他东西,所有的收入都是劳动收入。灰色收入实际上是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的一个副产品,财富总量和种类增加了,劳动性收入的比例肯定是要下降的,至于劳动性收入所占的比例则是由市场决定。
央企的问题不是出在分配上,因为它获得了高利润必然会带来较高的工资福利。但是央企为什么会获得高利润呢?因为它处于垄断地位,没有人和它竞争,而且有各种各样的政策倾斜。
现在中国整个社会是行政化的金字塔结构,不存在中产阶级,社会被压扁了,所以中产阶级是个伪命题。农村人有事实上的身份不平等,很多人的贫困是因为体制上的原因,要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就必须取消城乡壁垒,不要出台以户籍为基础的公共服务政策。
所谓最低工资制度并不能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反而它的直接结果就是使一部分工人下岗,使得原本工资低于最低工资的那部分工人找不到工作。最低工资并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它只是虚假地解决问题,比如规定20块钱以下的菜不许卖,那20块钱以下的菜就吃不着了。
过去的社会是世袭的,农民的儿子是农民,工人的儿子是工人,老的退休了儿子顶上。现在的上升渠道比以前多了,只不过是大家感觉到很多事情都要持续努力奋斗,不像过去考个大学就马上进入上一个层次了。一般来讲,市场经济制度越完善,灰色收入的空间也就越小。
PART 3 遏制灰色收入可参照廉政公署
石扉客
《南都周刊》资深主笔
灰色收入是游离在合法与非法边缘的收入。不管在哪个行业,包括教育界、医疗界、新闻界等,灰色收入似乎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东西。但凡具有公共性的行业,灰色收入几乎就是这个行业和整个社会的所谓“润滑剂”,整个社会都要靠这种“润滑剂”来推动,实际上这是社会出了问题。
东方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熟人好办事,有熟人就有人情,没有熟人就只能贿赂了,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灰色收入产生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贫富差距拉大,实际上它在贫富分化中起到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贫富差距主要不是灰色收入造成的,而是马太效应的后果,即富的越富,贫的越贫。它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是像孙立平讲的社会溃败,跟公共事业相关的行业都被灰色收入笼罩的话,它给整个社会带来的恶劣影响是很大的。
从人情社会到潜规则社会的溃败,出现道德滑坡、社会失范,所有人都失去信心。凡事都要讲潜规则,用灰色收入去勾兑一条管道,如果没有这条管道,反而会产生不安,就算碰到好人也不相信,比如碰到一个好医生,但如果他不收红包,你反而会睡不着觉。整个社会都在为这样一些事绞尽脑汁,人们不能反对它,不能与之绝缘。
灰色收入产生的根源在于权力不规范,如果权力规范得很清楚、很透明,构成一个值得信赖的体系,它就像一个支点,能够撬动社会的其他部分,使之保持平衡。假如卫生部是一个很透明、很负责、可以信赖的机构,那么医院就会好一些,继而医院外围的东西也会好一些。灰色收入的支点还是在于公权力,如果政府公权力本身可以站得住脚,它就会产生辐射作用,撬动这个社会的规则。
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廉政公署成立之前,不仅警司、警督、港府成员贪污腐败,就连香港的货运司机都要收很高的小费,如果不给他们塞红包,他们的铲车、叉车就不开,但廉政公署成立之后,情况全然改变,政府建立了一个可信赖的体系。可见,要从根本上解决灰色收入的问题,还是要从政治体制上下工夫,因为政治权力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PART 4 根本之道在政治制度改革
仲大军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
对灰色收入,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它是一个用来描述不正当收入的词语,是一个比较温和的、中性的词。我认为灰色收入的概念可以大一些,可以分成两种不同性质的收入:
一种是地下经济,它是没法被统计到GDP里面,也无法征税的一种收入。比如家里装修,请一帮民工干活,干完活之后付钱给他们,这个时候不需要开单子,他们也不上税,这就是地下经济;另一种是送红包、送礼、行贿受贿,通过权力寻租获得的收入也叫做灰色收入,在教育界、医疗界、政府都存在这种情况。有人提出要对灰色收入征税,必须是前一种,可以把地下经济正规化、阳光化,把地下经济转到地面上来。
王小鲁的报告,是通过调查消费和储蓄情况来计算国民收入总额,其多于国家统计局数据的差额就是灰色收入,但他的报告也算不出来哪个部分所占比重更大,可能非法收入要大于地下经济收入。
灰色收入的影响主要有三:首先,在经济方面,可能会产生一些分化式的发展,灰色收入被用到投资上,导致一些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暴涨,使投资和消费比例失衡。我国是一个投资大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远大于消费,灰色收入会进一步加剧经济结构发展不均衡。其次,在社会方面,灰色收入的存在会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增加社会不公,使社会层级化加剧。再次,在社会心理和文化方面会受到影响,社会不满情绪蔓延,造成社会不和谐,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灰色收入的产生是政治体制不完善的后果,比如利用权力寻租、徇私舞弊、监管不严都会导致这些问题,因此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政治制度改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