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构建良性循环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8日 04:09  金融时报

  牛娟娟

  记者牛娟娟日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再迈重要步伐。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等三类机构,以人民币投资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这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近期以来又一重要举措。

  就在不久前的6月22日,央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到20个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补充合作备忘录,同日,还与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签订了修订后的《关于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数日之内力举不断。

  “事实上,为了配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允许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香港、澳门地区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事宜酝酿已久,也是市场一直以来翘首以盼的重要举措。此举有利于拓宽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促进人民币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自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项跨境人民币业务平稳运行,试点地区至今已扩展至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快速增长,商业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486.6亿元,比上季度增长1.65倍。自试点开始至2010年6月末,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706.0亿元。其中,货物贸易出口结算金额65.3亿元,货物贸易进口结算金额563.9亿元,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结算金额76.8亿元。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银行共开立284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账户余额77.3亿元。

  连平说,随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开展,现在境外有了一定数量的人民币积累,这客观催生了购买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需求。仅就香港而言,截至目前就积累人民币金额900亿元左右,预计到今年年底这一数字可能增加到1200亿元左右。有了这么多货币,就存在回流的问题;也只有解决了人民币回流的问题,改变人民币以往“只出不进、停滞在境外”的态势,构建人民币“有进有出”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更加有利于保障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向纵深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目前情况看,除了发行债券这一方式外,境外人民币还没有更多的回流渠道。此次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的开闸,打通了境外人民币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联系,从而使境外人民币可以通过银行体系回流内地市场,让人民币“活”起来。

  同时,市场人士也分析认为,允许相关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为境外机构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一定的保值渠道,提高银行持有人民币的收益率,从而提升其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同时,银行收益的增加也会给境外持有人民币的储户以更高的储蓄收益,这也有利于增强境外个人持有人民币的积极性,从而扩展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发布的《通知》还特别强调了风险防范问题,如“境外机构可在核准的额度内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从事债券投资业务”,“境外机构应当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及相关账户管理规定,在境内银行开立人民币特殊账户”且“每家境外机构只能开立一个人民币特殊账户”,明确规定“开户银行应当按照规定履行相关外债统计监测的义务,及时、准确地向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境外机构资金汇出入等情况的报表”及“境外机构不得与其母公司或同一母公司下的其他子公司(分支机构)等关联企业进行债券交易”等,从运作模式、关联交易、市场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切实防范风险,促进市场平稳运行。“这些风险防范措施无疑是试点稳妥推进的重要保障。”连平表示。

  对于记者提出的“试点可能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带来哪些影响”的问题,采访中,来自华安证券的分析人士表示,由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和资金量都很大,以目前试点的规模和总金额的“有限”,短期看不会给市场带来明显影响。他说:“与现实的立竿见影相比,本次试点开闸的宏观意义和长远意义要更大一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试点规模尽管目前额度有限,但其必将为未来较大规模放开业务积累宝贵经验,也是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重要配套措施。”而有关专家预计,在推进、总结本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未来稳妥、有序推进试点、进一步丰富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将是大势所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